现代汉语教案:第五节 句 型

古代文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现代汉语教案:第五节 句 型

第五节 句 型

一、句型的定义和概况

(一)什么是句型?

根据结构关系对句子划分出来的类型是句子类型简称句型。

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句子的数目都是无限的,但是句子的类型却是有限的。句型是从众多的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结构模式。

句型是语法研究和句子理解的重要内容。语法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句子构造和运用的规律,建立句型系统。句子理解、句法分析,对词、短语等语法单位以及句子成分的分析,关键之一也是为了确定句子的类型。

(二)汉语句型概况

按照结构关系,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型。同时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做非主谓句。

1.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也可以根据主语的性质,把主谓句分为名词主语句(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的主谓句)、谓词主语句(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的主谓句)、主谓主语句(主语由主谓短语充当的主谓句)

2.根据构成非主谓句的词语属性,可以把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

汉语单句结构类型简表

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

今天星期天。

动词谓语句

“把”字句

你去把垃圾倒了。

“被”字句

树叶被风吹跑了。

连谓句

父亲听了后很高兴。

兼语句

老师鼓励大家学好外语。

双宾句

管理员递给我两本新书。

存现句

门口停着一辆小汽车。

形容词谓语句

果园的苹果熟了。

主谓谓语句

她眼睛熬得通红。

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谁?

动词性非主谓句

下雨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真不错!

叹词句

哎哟!

二、主谓句

主谓句是能够划分成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的句子。

主谓句是汉语句子中最常见的句型。主谓句包括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

(一)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简称“名谓句”,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中名词性词语单独作谓语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用于口语中的肯定句,常用来说明天气、时间、节日、节气、姓名、年龄、籍贯、职称、方位、处所、容貌、性状意义。例如:

明天‖晴天。(表示天气)

今天‖星期六。(表示时间)

五月一日‖劳动节。(表示节日)

四号‖立秋。(表示节气)

我‖李明。(表示姓名)

老王‖七十,他老伴儿‖六十八。(表示年龄)

刘老师‖山西人。(表示籍贯)

她‖副教授。(表示职称)

故宫‖天安门广场北侧。(表示处所)

这孩子‖大眼睛,高鼻梁。(表示容貌)

苹果‖刚摘的。(表示性状)

名词谓语句中间一般可以加上“是、有”等变成动词谓语句。例如:

刘老师‖是山西人。

老王‖有七十,他老伴儿‖有六十八。

名词谓语句变为否定句,必须同时加上相应的动词。例如:

今天‖不是星期六。

苹果‖不是刚摘的。

名词谓语句中谓语是表示主语的容貌或特点的偏正短语,可以变换为主谓短语。例如:

这孩子大眼睛、高鼻梁。→这孩子眼睛大、鼻梁高。

窗外一片月光。→窗外月光一片。

充当谓语的名词性词语,可以受副词修饰,强调说话者的认识或态度。这里的副词充当名词性谓语的状语。例如:

现在‖已经十点了。

明天‖才星期五。

人家‖都教授了。

商店里‖光人。

那个书店里‖净新书。

(二)动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动词谓语句中有几种需要特别注意,它们是“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

1.动词单独作谓语

动词单独作谓语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1)在对话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你‖听!(瞧/看/说/来/坐)

——明天谁值班?

(2)在对比句或并列句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红旗‖飘,军号‖响。

我‖打头,你‖断后。

(3)在标题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美日贸易大战‖升级

小二黑‖结婚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之外,动词常常要加上动态助词、语气词或重叠后才能作谓语。例如:

他这篇文章‖发表过。

爷爷‖躺着呢。

咱们‖商量商量。

你‖想想!(瞧瞧/闻闻/听听/走走)

2.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动词的复杂形式指动词的前面有状语、或后面带宾语、补语等成分,也可以同时含有这几个成分。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是动词谓语句的大多数情况。例如:

老张‖明天出发。(状语+动词)

眼前‖变得黑暗起来。(动词+补语)

数名逃犯‖企图偷越国境。(状语+动词+宾语)

他‖只答应了一声。(状语+动词+补语)

(三)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1.形容词单独作谓语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1)性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常用来表示对照或比较的意思,并且经常成对出现。例如:

那几年的物价‖低。

你‖保守,他‖开明。

我的电脑‖旧,你的电脑‖新。

样式‖新颖,价格‖适中。

——你们俩谁年龄大?——我‖大。

(2)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时主要对主语进行状态描写,一般没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因此可以单独出现。例如:

澡堂的水‖滚烫。

他的脸‖通红。

有时状态形容词谓语后面需要加上“的”。例如:

菜地‖绿油油的。

米饭‖热腾腾的。

教室里‖静悄悄的。

2.形容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与单个形容词作谓语相比,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充当谓语的情况更为常见。形容词通常要加上状语或补语等修饰成分。例如:

她的脸‖更红了。(形容词状中短语)

那个小村庄‖太偏僻、太落后。(两个形容词状中短语联合充当谓语)

他这个人‖笨得出奇。(形容词+补语)

车速‖渐渐慢下来。(状语+形容词+补语)

(四)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汉语语法的显著特点。

全句主语又叫“大主语”,主谓短语里的主语叫做“小主语”。

根据大主语和小主语的句法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主谓谓语句分为下列三种情况: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大主语和小主语既非受事也非施事。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例如:

那个剧本‖我看过五遍。

这些零食,‖你带回去给孩子吃吧。

衣服‖我昨天就洗好了。

一分钱‖他也没要来。

什么事情‖他都不想干。

通过变换可以发现,这种句子中的大主语都可以充当谓语的受事宾语。由于采用单句结构进行表达的需要,为了强调而移到句首充当全句的主语。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

这种句子的小主语(主谓短语的主语)有时是周遍性主语,强调其所指具有周遍性意义,后面常有“都”、“也”与之呼应,含有夸张的意味。例如:

老王‖哪儿都去过。

他‖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他‖一个人也不认识。

我‖一道题也不会做。

有时连续用“受事—动作”结构并列的复句形式表示列举的事物,例如:

向来邋遢的他‖头发也理了,衣服也换了。

我‖地也扫了,窗户也擦了,连垃圾也倒了。

3.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没有施受关系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广义上的领属关系

我‖肚子疼。(我的肚子)

他‖心情舒畅。(她的心情)

她‖嘴都气歪了。(她的嘴)

国庆节那天,‖天气特别好。(国庆节那天的天气)

(2)大主语和谓语中的某一成分有复指关系

这孩子,‖我不喜欢他。(“他”复指“这孩子”)

那个贩卖盗版软件的,‖他被工商局查处了。(小主语“他”是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还有一种情况,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和宾语由同一个疑问代词充当,表示任指关系。例如:

他俩‖谁也没看见谁。

咱们‖谁跟谁呀。

这‖才哪儿到哪儿呀。

上面例子中重复使用的两个“疑问代词”都是任指用法,它们的指称范围受到大主语的限制。

(3)大主语前暗含“对、对于、关于”或“无论”等虚词

大主语与主谓短语中的成分没有关系,只是提出一个话题,而整个主谓短语对这个话题加以说明。例如:

这种问题‖你的经验还不够。

电脑软件‖我是门外汉。

什么事情‖他都抢在前头。

现代汉语‖我们多少知道一些。

(4)小主语是述宾短语,与大主语存在施事和动作的关系

这个人‖说话不留余地。

小王‖待人有礼貌。

他‖办事太认真,又不善应酬。

以上所举各例中主谓短语中的谓语都是谓词性词语,有的主谓谓语句的小谓语是体词性的,多见于口语里。例如:

韭菜‖多少钱一斤?

黄瓜‖一斤五毛啦!

三、常见的动词谓语句

常见的动词谓语句有“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双宾句、兼语句、存现句和“是”字句等。

(一)“把”字句

1.什么是“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动词支配或关涉的对象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句子。例如:

我把妈妈给我交学费的钱丢了。

同学们一定要把外语学好。

你把垃圾倒了吧。

“把”字句一般都具有处置作用,所以又叫“处置式”。所谓处置,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介的对象施加影响,从而使这个对象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例如:

这个淘气的孩子把家里的饮料都喝光了。(“喝”的动作对“饮料”施加影响,结果是“光了”)

她把眼睛都哭红了!(“哭”使“眼睛”变“红”)

2.“把”字句的特点

(1)动词具有处置性意义

“把”字句的动词要对受事有积极影响。能愿动词、心理动词、判断动词、“有”、“没有”等动词没有处置性意义,一般不能用来作“把”字句的谓语动词。请比较:

我懂得这个道理。→*我把这个道理懂得。(动词“懂”不具有处置性)

我割了草。→我把草割了。(动词“割”具有处置性)

非处置性的动词进入“把”字句的比较少。例如:

他把北京城逛遍了。(他把北京城逛了)

(2)“把”字引介确指的对象

“把”字介引的事物一般是已知的、确有所指的,前面常带“这”、“那”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明天请你把我给你的那本词典还给我。(确指)

*明天请你把我给你的一本词典还给我。(泛指)

前一例中,“那本词典”是确指的,所以句子能够成立;而后一例中的“一本词典”是泛指的,所以不成立。

在具体的语境中,带“一个”、“一本”、“几个”之类定语的名词性结构,如果含有“确指”的意义的,也可以进入“把”字句。例如:

我让他把书桌上的一面镜子递给我。

把几个人送走了以后,他才进来。

另外,在说明一般道理时,可以使用“把”引介泛指的宾语。例如:

不要把真理当成谬误。

把一分钱掰成两分花。

(3)“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

“把”字句中的动词前后一般要带上状语、宾语、补语、动态助词或使用动词的重叠形式,不能是一个光杆动词(光杆动词是前后不带附加成分的动词),尤其不能是一个单音节的动词。具体情况如下:

1)动词后面加上动态助词。例如:

我把山羊卖了,再买几只母牛。

别忘了把信带着。

2)动词采用重叠形式。例如:

你应该找人把房间打扫打扫。

快把你的想法说说!

3)动词前后有状语、宾语或补语。例如:

不要把大头针随手乱放,因为再找起来很困难。

把感人的事迹到处传颂。

新鞋把脚磨破了。

教师节那天,我把一束鲜花送给了老师。

4)动补型的双音节动词可以单独出现。例如:

比铁软的东西,我总可以设法把它磨断。

短了,就拉长它;太长,便把它截短。

(4)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只能放在“把”字之前。例如:

导演没有把那个演员放在眼里。——*导演把那个演员没有放在眼里。

大家可以把贵重物品寄存在服务台。——*大家把贵重物品可以寄存在服务台。

(二)“被”字句

1.什么是“被”字句?

主语是受事,而用“被”引进施事,或把“被”直接附着在动词前以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叫做“被”字句。

用“被”字可以引进施事。如:

猎人的狗被山里的野狼咬死了。

他被人打断了右胳膊。

施事不出现,“被”字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面。

他两年前被任命为列车长。

厂长因为贪污被撤了职。

主语不是受事而是当事的少数情况下,也可以“被”引进施事。例如:

墙上被他刷了白粉。

门前的空地被他用来种菜了。

他在火车上被小偷偷了一百元钱。

他在那场争斗中被人打断了双腿。

口语中,常用“叫”或“让”代替“被”来引进施事,但“叫”和“让”只能引进施事,不能直接用在动词前面。例如:

这事可不能随便讲,叫人家知道了,俺就没脸见人了!

河东那二亩西瓜全都让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烂了。

2.“被”字句的常用格式

“被”字句经常使用互相呼应的格式。书面语中的常用格式有“为……所”和“被……所”等;口语中则经常使用“被……给”、“叫……给”、“让……给”等固定格式。例如:

他这种不为金钱所动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我就深深地为她那种宁静、淡泊的心灵所吸引。

每当看到她,我总是深深地被她的一言一行所感动。

野猫被他给打跑了。

大伙都叫他给逗乐了。

我都快让他给吓怕了。

3.“被”字句的特点

(1)谓语动词应具动作性

谓语动词必须具备动作性,在语义上能够支配受事主语。例如:

我们被他骗了。

老王被大家推选为工会代表。

我的胳臂不小心被树枝刮破了。

他被夕阳的美景吸引住了。

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部分心理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充当“被”字句的谓语动词。

(2)受事主语必须确指

主语表示的受事必须是确指的。例如:

老张被汽车撞了。

那本字典被我同学借走了。

他的双眼被泪水打湿了。

他经常被老师批评。

(3)谓语动词不能孤立使用

谓语动词的前后一般要带上附加或连带成分。

1)动词后面带上宾语或补语。例如:

这里被称作黄河三角洲。

他上任不到一年就被罢了官。

他快被那件事愁死了。

我被大家的热情感动得哭了。

2)动词后面加上时态助词。例如:

路两边的翠竹被雨点敲打着。

追悼会自始至终都被一种敬仰、怀念的气氛笼罩着。

日月星辰都被云雾遮了。

他们的确被这种故事迷住过。

3)“被”字句对光杆动词的限制不如“把”字句那样严格,许多双音节动词可以单独进入“被”字句。例如:

渔船随时都可能被黑色的海浪吞噬。

他的良苦用心总是被人误解。

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

经过四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劫持人质的匪徒已被歼灭。

(4)其他状语应在“被”字前

表示时间以及否定的副词、能愿动词要放在“被”字前面。例如:

他的眼睛一下子被感动的泪水蒙住了。

这本书销量太差,已经被书商打入冷宫。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那些丑恶现象应该被消灭。

4.“被”字句与“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被”字句和“把”字句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存在语义和格式上的对应关系,往往可以相互变换。例如: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困难没有把他吓倒。

渔船随时都可能被黑色的海浪吞噬。→黑色的海浪随时都可能把渔船吞噬。

新修的马路被大水冲了一条两米宽的沟。→大水把新修的马路冲了一条两米宽的沟。

我把妈妈给我交学费的钱弄丢了。→妈妈给我交学费的钱被我弄丢了。

并不是所有的“被”字句和“把”字句都能互相变换。例如,祈使语气的“把”字句就不能变换为相应的“被”字句。

你快点把衣服换上。→*衣服快点被你换上。

(三)连谓句

1.什么是连谓句?

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

老王天天骑自行车上班。

他挣扎着下地去劳动。

耳朵听都快听腻歪了。

他卖废品卖了两块钱。

连谓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都与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第一个谓词是“来、去”及由“来、去”组成的短语,可以独立充当谓语。除此之外,一般不能用光杆动词,而要带上宾语或补语等成分。

对于第二个谓词没有什么限制。

2.前后谓词性成分的语义关系

(1)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

他推开大门径直走了出去。

让你的孩子做完作业再玩!

指导员走过去把伤员抱起来放到了担架上。

(2)后谓表说明,前谓表动作方式

他低着头想问题。

奶奶盘着腿坐在床上。

代表团一行乘飞机去北京。

(3)前后分别表动作及目的

我们特地前来向您道谢。

领导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医生过来问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他去海南旅游。

(4)前后表示因果关系

他踢球摔破了腿。

老师今天去开会不能来上课了。

他不会说英语吃了大亏。

我明天一早赶回去还有急事。

(5)前后表示互补关系

他俩呆呆地站着不动。

你怎么老是板着脸不笑?

姐姐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

他小时候经常跑到戏院里听戏。

谓语由三个以上的谓词性成分构成时,其间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不限于上述5种简单关系。例如:

同学们都跑着出去看望刚从国外回来的老校长。

他回家关上门倒在床上蒙头大睡。

(四)双宾句

1.什么是双宾句?

双宾句指谓语动词后面有两个宾语的句子。

双宾句的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而分别与谓语动词形成述宾关系。例如:

爸爸送给 我 一本英汉辞典。

我想请教 你 一个问题。

你还欠 我 二百元钱。

老师耐心地教给 孩子 这个字怎么写。

2.双宾句的特点

(1)两个宾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离动词近的宾语并不直接受动词的支配,叫间接宾语,又称近宾语。近宾语主要由代词或名词充当。例如:

人们称他当代的活雷锋。

我还给图书馆两本书。

离动词远的宾语直接受动词的支配,叫直接宾语,又称远宾语。直接宾语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有时谓词性短语、复句形式也可以充当直接宾语。例如:

市里准备奖给你两万元奖金。

公司捐给福利院一辆汽车。

你不需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

他告诉我今天停电,所以语音室不开放。

(2)能带双宾语的动词

1)给予类动词:给、送、赠、奖、教、派、卖、还、付、赔、输、分配

2)取得类动词:买、拿、罚、收、骗、偷、抢、赢、托

3)叙说类动词:问、教、告诉、嘱咐、回答、报告、打听、请教、通知

4)称呼类动词:叫、称、称呼、喊

注意:称呼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含有判断意思,但是中间不能使用判断动词。例如,“大家称他老师傅”是“双宾句”,如果使用判断动词说成“大家称他是老师傅”或“大家称他作老师傅”,则成了“兼语句”。

(3)双宾句与非双宾句的转换

有些双宾句可以用介词将近宾语或远宾语提前,变换为同义的非双宾句。例如:

公司捐给福利院一辆汽车。→公司把一辆汽车捐给福利院。

爸爸送给我一本英汉辞典。→爸爸把一本英汉辞典送给我。

(五)兼语句

1.什么是兼语句?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

老师鼓励大家学好外语和计算机。

领导要求他们立即赶往现场。

大家称赞他能够时时为别人着想。

他有个叔叔在美国。

2.兼语句的种类

根据兼语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的性质,可以将兼语句分为四类:

(1)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

这种谓语动词具有使令意义,能够引发后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常见的有:使、叫、让、派、请、求、托、逼、催、催促、命令、带领、培养、选举、推荐、吩咐、促使、发动、组织。例如:

我们请赵教授给我们做报告。

他托你从北京捎回本书来。

母亲一大早就催促我赶快动身。

司令员命令士兵向敌人发起总攻。

(2)表示赞许或责怪的动词

表示喜欢、感激、厌恶、怨恨等感情的心理动词没有“使令义”。但是,这类动词可以关涉到后面的“宾语”所发生的动作行为。因此,也可以构成兼语句。常见的这类动词有:爱、笑、恨、嫌、喜欢、感谢、佩服、赞扬、羡慕、怨恨、痛恨、埋怨、祝贺、指责、批评、指责。例如:

我爱他知书达理、孝敬父母。

大家佩服他办事一丝不苟。

妻子嫌他不务正业,整天瞎逛。

父母担心儿子受不了这样的苦。

(3)表示承认意义的动词

常见的有:认、称、称呼、追认。例如:

小王认他作师傅。

有人称他是“万金油”。

人们称呼他是“编外经理”。

组织上追认他为烈士。

注意:“有人称他是‘万金油’”句如果不用判断动词“是”,则成为“双宾句”。

(4)表示存在、领有的动词

这是兼语句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因为,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兼作第一个动词的宾语,所以,尽管第一个动词没有“使令义”,也属于兼语句。常见的动词谓语是:有、无、没有、剩、留。例如:

我有个朋友是经商的。

班里就剩他还没有入团。

我们这里没有人爱吃这种东西。

这片山地无人耕种,长满了野草。

3.非主谓句中的兼语式

非主谓句也可以使用兼语句式,常用的动词包括:有、没有、是、轮到。例如:

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有人喊你。

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轮到我上场了。

4.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子的区别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在形式上很相似,都是“动1—宾1—动2—宾2”的结构。但是,组合关系和语义关系不同,应认真加以区别。

(1)从语音停顿来看,兼语句不能在兼语前停顿,只能在兼语后停顿。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则既可以在第一个谓词后停顿,也可以在第二个谓词后停顿。例如:

*领导派∨我出发去北京。(兼语句)

领导知道∨我出发去北京。(主谓短语作宾句)

(2)兼语句第一个动宾关系结合紧密,动词后不能加状语。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状语可以加在第一个动词后面。例如:

*领导派[明天]我出发去北京。(兼语句)

领导派我[明天]出发去北京。(兼语句)

领导知道[明天]我出发去北京。(主谓短语作宾句)

(3)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多表示使令意义,它支配的对象一般是人。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心理动词或表感知的、或“认证、主张”一类的动词,它支配的对象是一个事件(包括人物连同其动作)。

(六)存现句

1.什么是存现句?

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

存现句的主语常由处所词语充当,宾语表示存在的主体。例如:

墙上贴着一幅国画。

窗户上挂着一个红气球。

天边飘过来一片乌云。

村里刚死了一个人。

书架上少了一本书。

2.存现句的类型

根椐表意作用的不同,存现句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

(1)存在句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着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存在句的主语必须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动词后面一般加上助词“着”或“了”,宾语常是由数量短语构成的定中短语。例如:

门口堆满了垃圾。

大街上静静地停放着几辆汽车。

天空中飞着一群大雁。

客厅里来了两位客人。

根据存在句中谓语动词的性质,可以将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种。

静态存在句表示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实在的动作。

桌上有一台电脑。

学校东面是片农田。

动态存在句表示动作持续进行。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

辨析:静态存在句与动态存在句的区别

区分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谓语动词本身有没有动作性: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没有动作性,动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具有动作性。例如:

桌子上有一台电脑。(静态存在句)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动态存在句)

第二,静态存在句中的“着”能够被“了”替换,动态存在句则不能替换。例如:

桌子上有一台电脑。→桌子上有了一台电脑。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屋顶上飘扬了一面国旗。

但是动态存在句可以变换为一般的陈述句。例如: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一面国旗在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飘扬在屋顶上。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一股清香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弥漫在空气里。

(2)隐现句

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例如:

他的脸上露出狡黠的微笑。

马路对面走过来一群红领巾。

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怪异的图画。

隐现句句首一般是处所词语,但也可以不出现。表示出现的隐现句,谓语动词后面一般带上趋向补语。例如:

外面走〈进来〉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出现处所词)

枪眼里飞〈出〉两颗子弹。(出现处所词)

走〈进来〉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不出现处所词)

飞〈出〉两颗子弹。(不出现处所词)

表示消失的隐现句,谓语动词后面一般加上动态助词“了”,宾语一般表示施事。例如:

书架上少了两本书。

(七)“是”字句

1.什么是“是”字句?

“是”字句是由“是”充当谓语中心语,表示判断或强调的句子。

判断动词“是”与后面的宾语构成述宾短语,作句子的谓语。例如: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

村子后面是一条河。

电脑是高科技产品。

2.判断动词“是”与语气副词“是”的辨析

有些句子中也含有“是”,但并不表示判断,而表示强调或肯定的语气副词,相当于“的确”、“确实”。例如:

我们是看的话剧,没看电影。

东北的冬天是冷。

但有时判断动词“是”与语气副词“是”不易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格式中:

(1)“主语+是+谓词性成分”

区别的方法主要看“是”能不能省略。

语气副词“是”可以省略,且省略后,句子结构和语义不变。例如:

他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他那么的不可思议。

我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不知道这件事情。

判断动词“是”不能省略,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语义都被破坏了。例如:

抵御风沙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抵御风沙的方法培植防护林。

取得好成绩的最好方法是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最好方法刻苦学习。

(2)“主语+是+X的”

这类格式的区别方法,也是看能不能省略。

语气副词“是”连同句末语气词“的”都可以省略,而且省略后,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内容不变。例如:

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困难可想而知。

他的手艺是很高明的。→他的手艺很高明。

判断动词“是”和结构助词“的”都不能省略,因为它们组成“动宾短语”,句末“的”是“结构助词”兼语气词。应当看作是“的字短语”充当宾语。如果省略了“是”和“的”,句子就不能成立,或者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发生变化。例如:

这笔钱是公家的。→*这笔钱公家。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

他是迷信的。→他迷信。

这本杂志是我买的。→这本杂志我买的。

后两个例句去掉“是”和“的”后,虽然还能够成立,但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

3.“是”字句中主语与宾语的语义关系

“是”字句主要表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判断关系。这种判断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表示等同

主语与宾语指称的对象和范围完全相同,两者可以互换。例如: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白居易是《琵琶行》的作者。(《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中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

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当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2)表示归类

主语所指称的对象归属于宾语所指称的对象。例如:

老舍是北京人。

新任县长是个年轻人。

鲸鱼是哺乳动物。

相声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3)表示存在

主语表示宾语存在的处所。例如:

信封里是照片。

遍地是野菊花。

村东面是一条通往北京的高速路。

山坡上全是苹果树。

(4)表示特征、质料等

宾语表示主语的特征、质料或情况。例如:

这孩子是大高个儿。

这种动物是四条腿。

他的毛病是太冒失

那个花瓶是景泰蓝。

四、非主谓句

(一)非主谓句的定义和特点

非主谓句是不能划分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

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词或短语构成。例如:

蛇!(名词)

快!(形容词)

下雪了。(述宾短语)

多美的景色!(定中短语)

轮到你出场了!(兼语短语)

非主谓句无法分析出主语和谓语,但并不等于省略了主语或谓语。省略了主语或谓语的句子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否则在语义上就不能自足。而非主谓句在语义上基本是自足的,对于语境的依赖性差些。

(二)非主谓句的类型

非主谓句包括四类:

1.动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

这种句子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补出,甚至无法补出主语。例如:

刮风了。

着火了!

出太阳了。

请勿吸烟!

禁止大声喧哗!

有人打电话找你。

热烈欢迎新同学!

动词性非主谓句主要用于表示自然现象、突然发生的事情、事实情况、要求、禁止或命令等。例如:

下雪了。(说明自然现象)

救命啊!(表示突发事件)

开会了。(说明事实情况)

请讲普通话!(表示请求)

不许吸烟!(表示禁止)

起立!(表示命令)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单句。例如:

好!

对!

太棒了!

酷极了!

累死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主要用来表示论断、感叹或祈使。例如:

讨厌!(表示论断)

真好看!(表示感叹)

安静!(表示祈使)

麻利点!(表示祈使)

3.名词性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

名词性非主谓句主要用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表示感叹:多懂事的孩子!多壮丽的山河!多么动人的场面啊!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提醒人们注意:小偷!火车!水!红灯!

表示呼唤、招呼:老张!主任!爸爸!同志!

进行描写:春风。秋雨。晨雾。夕阳。……轰轰的车轮声。

长长的车队,滚滚的红尘。

巍巍的莲花山,静静的龙津水!

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

用于祈使、叫卖等:钱!学生证!新鲜的盒饭!啤酒、可乐、矿泉水!

剧本、小说里表时间或地点:1979年春天。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

雨后的清晨。上海外滩。

地震前。烟雾笼罩的江边。

书房里。伏案写作的鲁迅。

4.叹词句

叹词句是由叹词构成的句子。例如:

哎呀!喂!嗯。啊!呸!嗨!哎!

叹词句主要用来表示呼唤、应答,或表示喜悦、愤怒、领悟、哀叹等感情。

五、常规句与特殊句

根据句子成分出现与否以及所出现的位置,可将句子分为常规句与特殊句。

(一)常规句

常规句又叫常式句,指句子成分位于一般、常见位置的句子。

一般情况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等句子成分在句法结构中都有相对确定的位置:主谓结构中主语在谓语之前,述宾结构中述语在宾语之前,述补结构中述语在补语之前,偏正结构中定语或状语在中心语之前。例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那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塌了。

观众们为芭蕾舞演员的精湛技艺鼓掌喝彩。

(二)特殊句

特殊句是指句子成分的位置发生变化或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

特殊句分为变式句和省略句:句子成分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句子是变式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是省略句。

1.变式句

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句子。

汉语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主要是主谓倒置和定语、状语后置。

(1)主谓倒置

主语在谓语之前是一般的语序,如果语序相反,就是主谓倒置。这种句子又叫“倒装句”。

主谓倒置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例如:

怎么了,你?

出什么事了,妈妈?

唱吧,跳吧,亲爱的同学们!

多么壮丽呀,祖国的河山!

倒装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在口头表达上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表示。

主谓倒装,有时是由于说话者心急,就把句中最重要的谓语部分先说出,然后再补出主语。有时是为了强调谓语而有意采用这种句式。

(2)定语、状语后置

定语、状语的正常位置是在中心语的前面,如果次序相反,就是定语、状语后置。例如:

我们学校以前有一位王教授,专门研究犹太哲学的。

他来到办公室,看见到处都是书,翻开的、合拢的,摆满了几乎整个办公室。

他回来了,从大洋彼岸的美国。

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在田野,在工厂,在学校。

定语、状语后置,有时是使这些后置的成分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是为了调整句子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避免臃肿。

2.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

(1)省略句的类型

省略句包括对话省略和上下文省略两种情况。

1)对话省略

会话双方当面谈话时,说话方和听话方的身份、关系是确定的,因此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省略主语等句子成分。例如:

——[你]吃饭了吗?——[我]还没吃[饭]呢。

——[你]干什么去?——[我]上街。

——[你]告诉老师了吗?——[我]告诉[老师]了。

2)上下文省略

书面语言中,上下文能够给句子提供必要的语境,因此可以借助于上下文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例如: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老渔民]留着花白胡子。

他看看天,[天]已经暗了。

[我们]展望新世纪,我们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老人]听到他这样讲,老人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前两个例句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老渔民”和“天”)和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一样的,但由于前面分句出现过,就省略了,这叫承前省略。后两个例句中,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我们”和“老人”)和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一样的,但由于后面分句出现,就省略了,这叫蒙后省略。

(2)句子成分省略的条件

第一,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省略,离开了语境意思表达就不明确;第二,被省略的成分都可以补出来,而且补的方式只有一种。只有同时符合上面两个条件才算省略。例如:

[老人]听到他这样讲,老人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首先,如果没有下面一句中的“老人”,“听到他这样讲”会因为缺少主语而表义不明确;其次,虽然我们可以任意设定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为“听到他这样讲”补出别的主语,但是,除了“老人”之外,都不能使这个句子成立。

(3)省略的成分

1)省略主语

主语省略是汉语语法中最常见的省略。其中主语的承前省略更为常见。例如: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也知道她有为难之处。

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一起来到俱乐部,[姑娘们]登台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

谓语或谓语动词的省略不如主语省略常见。

这种省略主要出现在答句中。例如:

——你哪篇文章发表过?——这篇[发表过]。

——明天谁值班?——王主任[值班]。

谓语省略也可以出现在祈使句中。例如:

想说你就快点[说]!

你要是还没有报名的话,快点[报名]吧!

3)省略宾语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可以省略。例如:

时间紧迫,你可得抓紧[时间]啊!

有意见,请向值班经理提[意见]。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教案:第五节 句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