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反腐”莫让官员与艺术绝缘
□谷卿
反腐风刮到艺术界,引起一大批官员和书画家恐慌。今年1月20日,新华社刊发《17年禁令重重,难挡官员染指文化圈?》一文。文中指出:“近年来,公职人员利用手中职权进行钱款贿赂风险增大,‘雅腐’盛行。围绕书画、摄影、垂钓、收藏等形成了新的行贿物品和行贿渠道,而部分官员进入文艺社团获得身份后,得以借机将个人爱好拓展为敛财手段,由此滋生出畸形的‘礼品市场’。”同日,中纪委官网发表评论《领导干部应该还文艺一份纯粹》,称“领导干部不要到艺术家的盘子里抢肉吃”。更有意思的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就此问题专门发表谈话。他对某些“书法家”的批评,让相关者反省,更让“楷书没写好,直奔行草,还裱了送人”的领导干部心颜受到震慑。不少以官员身份领导省市书画艺术团体的“艺术家”们也纷纷退出圈子,并发表声明劝诫同类趁早辞去协会职务。
真真是一时有一时之风习。曾几何时,书协、美协以与官员交善为自豪,以力邀官员领导其事为要务;现在却又调转船头,忙与官员撇清关系,看起来颇为滑稽。而前几年因与权贵阶层关系暧昧不明而一直虚高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也被认为正面临“崩盘”的危险。客观上看,整治腐败而影响到艺术圈的格局与秩序,或许正是挤掉泡沫、还原艺术本位的重要契机。不过,公职人员有正常的雅好并非坏事。若他们在公务之余能够拿起笔墨临帖作画,比起泡歌厅、打麻将不知要好多少。就书法艺术来说,古代并无专业“书法家”,书法大多是文化知识界的精英,也同时是官员们的“余事”。古代特殊的选官制度决定了官员的文化艺术修养必然代表同时期国民的最高水平。直至民国时期,政府公务人员也大多能写一手好字。代表民国真草篆隶一流水准的谭延闿、于右任、吴稚晖、胡汉民,无不在政府担任要职。也没见到这几位高官怎么贪腐,反倒是于右任竞选副总统时以手书条幅赠国大代表拉票一事传为美谈,而其清廉刚直也是史有定论。
共和国建政后,也有一大批政府要员热衷于书画艺术。198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之成立,就基本是由一批喜好书法艺术的中共老干部促成的。书协首任主席舒同曾担任过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王震、谷牧、方毅、张爱萍、许德珩、胡厥文等党政要员均在名誉理事之列。这一由老干部发起组织的协会,此后经历了由非书法专业之学者(如启功、沈鹏等)主导的发展过程之后,才逐渐成为职业书法人主持的组织。这些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助推下,书法在很大程度上从传统的修养之艺堕为可以兑换、变现、量产、消费和升价、贬值的商品,当代人的书法作品更堂而皇之地进入权钱交易圈。
书画艺术界“腐败”之关键并不在于官员是否与书画艺术沾边,是否参与书画协会。于右任在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之后,曾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对书法发展贡献巨大。因而,要按官员领导艺术团体一定导致艺术腐败的逻辑推演,并不能得证。艺术界“腐败”之关键乃在于书画作品是否能够作为“代金券”进行贿赂交易。而这一情况又本非行政可干预禁绝的,总不能由官方下文明令禁止艺术家不能为自己的作品标明润格、禁止艺术作品进入流通市场吧?即便书画艺术品不能行贿转易,自有其他代金物来承担类同的任务。
其实,所谓“艺术反腐”,实近于一伪命题。没有权势的无所不能,便没有腐败;没有腐败,则没有艺术家献媚和以艺术品为贿赂。要杜绝艺术界的腐败,必须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遏制官员的权力,而非简单地让官员与艺术绝缘——毕竟,与以往相比,我们的一些官员已经如此地缺乏文化的熏染和艺术的陶冶了,遑论处事的温情与体谅?(来源:《中国书画报》国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