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 美术界微信朋友圈中的那些事儿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言论 | 美术界微信朋友圈中的那些事儿

美术界微信朋友圈中的学问

□范美俊

随着互联网热潮来袭,电子产品的移动化是数字时代的大势所趋。如今的智能手机,仿佛已成为人体的“新器官”。假如外出时忘带手机,人们顿时会觉得如同浑身赤裸的原始人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开始手足无措了。

古有西园雅集,近有沙龙协会。技术进步与交流工具的更新换代,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朗提出“六度分隔”理论,即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需要6个人。而基于微信等便捷的社交通讯方式,该理论真的可能成为现实。如今的世界好小!

美术界人士的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其中的学问不少,限于篇幅,只说三点。

一、发送的学问。因为玩者众多,扩散性良好的微信已成为美术资讯的重要来源渠道。各路神仙也各显神通,这一点从传统媒体成立新媒体部,画廊、拍卖行与美术馆开设公众微信号等新兴媒介中可见一斑。就我观察,朋友圈发微信的人有三种情况:一是只生产微信,绝不做微信的搬运工;一是只做微信的搬运工,绝不生产微信;再是又当搬运工又生产,这样的人占绝大部分。

怎样发微信,这是一个技术性的小问题。在这个读图时代,堪称无图不微信,所有微信朋友均有头像,所发微信也往往有图像甚至视频。朋友圈的微信除了少数的广告推送,均为微信好友所发。信息发送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上传或新拍最多九张的照片,然后加上点儿想要说的话发送;一是将朋友圈、订阅号、群聊、私聊中觉得有价值的信息转发;还有一种稍复杂点,点击网络文章右上角的微信标志,会弹出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后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应该说,这些都不是太复杂。当然,还可以发得很艺术。某友发了一张书案一角的照片,配的文字很有意思——孩子问:“什么是书法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读书、写字、著文、深居简出。”又问:“那些穿唐装、披长发,留山羊胡子、斜着眼看人,简历贼长、经常参加比赛,开口就是展览、会员和润格什么的,是些什么人呢?”答曰:“孩子,那是××。”

二、信息的学问。朋友圈里的信息也是蛮有意思的:有晒自拍、晒美食、晒作品、秀恩爱的,也有发高屋建瓴的宏文或人生感悟的,还有功成名就的业界高人对他人微信大概是不理、不看、不转、不赞、不评,偶尔发条 “这个穴再不揉,就老了”的,关注的是养生的高级事儿。就我看来,朋友圈中发布的美术内容无论原创、转载,不少都值得一读。这些值得一读的内容有作品欣赏、美术技法、展览信息、艺术理论、鉴赏批评,也有一些较为严肃的学术论文。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各大画种展出之前,“浙江艺术网”官微以一己之力收集作品推送给订阅者一睹为快,不少人指尖画画就把全国美展给看了,虽然个别作品与最终入选名单有所出入,但在时效性上却占尽了先机。对于一些好的内容,我会转发到朋友圈。女儿正在念初一,我觉得她能看懂的内容也会单独转发,特别是通俗易懂的美术史知识。

与专业媒体相比,几乎无“守门人”把关的微信朋友圈中的不少内容很容易出错。比如,我发表的《“天价”中国画的几种可能》,有微信加上了文中提及的作品一并推出,但是李可染《万山红遍》一画并非创下“天价”的那幅。“学术中国”推出的《那些小规模的特色高校》一文,中央美院上榜,居然将徐悲鸿作为其培养的出色艺术家。看来那儿的编辑不是内行。就目前看来,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还达不到大信、公信的地步,里面充满着各种与情绪、利益有关的私货,如吐槽、恭维、显摆,还有就是卖藏品、国展培训、个人润格等广告。所谓“微信”,即微微信一下就行了,不必太认真。某友久不联系,突然发来一个内容堪称恐怖、有碍和谐的信息,我并没转发。据说,某些不良信息转发达500条,有人就要“进去”。他可是上有老下有小啊!

三、朋友的学问。你发的微信,别人会看、会赞、会评论吗?这往往能折射出“朋友”间的微妙关系。一般人发微信收到点赞,特别是评论,往往会回复。同时,我们也看到,朋友圈充满了虚情假意。有人无论发什么,马上就获赞一大堆。有人发微信,某些人绝不会点赞,更不会评论。即便内容不错,转发给朋友了,也不向“上线”表示一下。前些日子,某些事儿圈里讨论很多,有些人照例在圈里转发相关者的所谓“作品”,就当这个世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而且,这些人还如编辑般在其前加个按语:××老师经典之作、××先生新作欣赏。所荐者非官即友、非富即贵。这些献殷勤者堪称微信岗位专职马屁员,或许他并不在乎朋友圈会怎么看那些“经典之作”,只要被“××老师”“××先生”看到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美术界好像到了多事之秋,有艺术家和评论家杠上了,有的还闹到了派出所。有人对这样的江湖失和挺失望的。其实,江湖似乎就没有和过,何来“失和”之说?微信朋友圈的人情冷暖也类似江湖。比如,某君拉了好些批评工作者组成一个讨论群,当日就有几位大腕退出。C君发一微信,则让人忍俊不禁:“最近没钱,不想说话,不硬气!五块钱以上的活动不要叫我。每次看朋友圈都好羡慕:你们长得又好看,又有钱,不是露个项链就是方向盘,朋友也多,又24小时在线,既不用学习也……”

总之,美术界人士的微信朋友圈是一种全新的、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每天都能看到圈里人所发的各种信息,有幽默搞笑的,有充满哲理的,还有生活必备的,甚至还有娱乐八卦的。其中有不少专业信息让人很是长见识,是一块新的学习与交流园地。诚然,如社会上的朋友各式各样,微信朋友圈的关系也各有不同。这里虽热闹,也让人感到孤独。正如微信首页上的那个人,身边是蓝色地球,自己却形影相吊地站在另一个星球上。或许,这就是“来自星星的你”。(来源:《中国书画报》国画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言论 | 美术界微信朋友圈中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