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设计师关注深圳

中国设计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作品充满奇思妙想,内容包罗万象,含义发人深思国内外设计师关注深圳在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82件作品中,关于深圳的有14件。要找到它们并不难,每个作品旁边
 

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作品充满奇思妙想,内容包罗万象,含义发人深思

国内外设计师关注深圳

在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82件作品中,关于深圳的有14件。要找到它们并不难,每个作品旁边都挂着一个长长的条幅,上面印着作品简介。其他条幅都是黑色的,这14件作品的条幅则为白色。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涵盖面很广,包括深圳的办公区、文化区、住宅区、城中村、城市街道等等,展现了深圳2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作者既有深圳本地的优秀建筑、设计师,还有来自北京、中国台湾和国外的大师和精英。从空中到地下,从专业人才到普通百姓,可谓包罗万象,发人深思。

平面设计师和规划师不谋而合

本次双年展不光是建筑设计的集中展示,还包括了与城市有关的平面设计、服装、电影、影像、电子游戏与娱乐、餐饮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城市艺术的一次大汇合。其中,深圳著名平面设计师韩家英的作品颇为引人注目。当初,策展人张永和给韩家英出了一个难题,让他用25张海报展示深圳25年的城市发展变化。韩家英采用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巧妙的办法,在每张海报上写上不同的年份。上世纪80年代初,纸上的数字还是稀稀落落,就像深圳当时寥寥无几的高楼。进入90年代,数字猛然变得密集,在纸上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满,最后全都叠在一起,墨黑的一大片,几乎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似乎预示着城市的发展如此迅速,可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不过,进入21世纪后,作者采用了一个新的方法,通过黑白色对比,营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似乎在平面上又加了一层,城市的发展变得立体化,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有位丹麦艺术家在开幕式上看到这个作品,非常Ji动,称赞它是“大师级的作品”。

想到这个办法的不光是韩家英,由深圳市规划局提交的作品《街道·街道·华强北》,针对华强北存在的人车争道问题,同样提出了立体化的设计思路。开辟地下商业街,适当在地面“开口”,增加阳光和新鲜空气。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用玻璃长廊把人车隔开。同时,横跨街道增设二层步行天桥,把商场二楼连接起来,行人逛街更方便,解决了人车矛盾,又增加了商铺面积。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候,除了想方设法节约空间,还应该积极“开源”,立体化发展就是一个新的思路。

普通市民作品同样引起关注

说起建筑和规划设计,很多人都觉得颇为高深,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参与。在这次的“百姓深圳”展中,三位普通市民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董国良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深圳交通,一做就是30多年。在双年展上,他拿出了自己设计的模型。思路相当大胆,把城市“架”了起来,地面行车道路全部给机动车使用,停车库屋顶形成的架空平台则为人们出行和活动的空间。人为车“让道”,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答应。不过,他的设计仍有不少可借鉴的地方。陈宗浩同样是一位有心人,他20多年风雨无阻,用镜头记录深圳这座城市的生长。

83岁的老太太陈佩君如今已成了城中名人,她自己花43年建造起来的“城堡”,在媒体上曝光后,得到了双年展组委会的注意,这次也特意邀请她来参展。老人没有文化,更没学过建筑,居然独力建起了四层的“城堡”。10米高的建筑没有一根钢筋,却能几十年屹立不倒,至今都很坚固。有人说,老太太对于建筑材料性能的了解,已经强于大多数建筑专业的学生。开幕式上,陈佩君和她的“城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有些外国建筑师都非常感兴趣,想要亲自去看看。陈佩君成年累月地弯腰捡拾着别人丢弃的废砖瓦、水泥、木料,简直像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不过,西西弗斯最终都只是两手空空,而陈佩君却收获了她的“城堡”,这是她几十年生命的结晶。

我们都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的发展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双年展中这14件以深圳为主题的作品,有自己的创造,也有他者的眼光,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同时更加关注我们的这座城市。

●作品名称:街道,街道!

设计者:深圳市规划局

作品说明:《街道,街道!》:一系列的街道断面模型+图版说明+仿真影像,表现出——典型的适合行走的街道、被拓宽走车的街道、加高架桥的街道、不可行走的立交桥段、夺命的快速路滨海大道、有商业设施的深南路东段、只有绿化立交的深南路西段、重塑退线界面的深南路设想、原来的华强北工业大道、现在的华强北商业大道、未来的华强北立体商业大街设想……从这些“街道群”中,试图说明街道在中国现代城市中被忽略、排挤、侵害的现象、原因以及重新回归的设想。


●作品名称:深圳文化中心

设计者:日本建筑师矶崎新

作品说明:深圳文化中心的音乐厅是由1800座席的大厅和400座席的小厅组成。为了考虑每个观赏席的最佳音响效果,反射墙的角度和面积作了细微的调整。并且以计算机反复的模拟记算,讨论反射音响的分布,最后制作了比例1/10的模型,进行音响效果实验,才决定了细部的设计。为此出现了斜面的碗状空间。舞台上部到顶棚的高度有23m。现场制作的钢筋混凝土的缓曲面顶棚,也是具有音响的反射功能。同时,自然光可从正面管风琴的周围照射进来,窗户打开后,背后的空间加上大厅的气压,可调整余音时间。入口大厅是被金碧辉煌的4组巨大的树状构造形成的前厅空间。从1颗树干形成多数的树枝,支撑顶部多面体的玻璃。树干和树枝用金箔做成,称作黄金树。


●作品名称:生活在深圳

设计者:戴耘

作品说明:作品将深圳这座移民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生存经验如遭遇油荒、诞生超女、体育彩票中大奖、私人侦探、网络倾情等以图像装置的方式展现出来,使生活中切实的无奈、无序、无着落感以及和他并生的欢乐、惊喜混杂在一起通过手中的骰子把可能遭遇的种种情况浓缩在游戏中,也许于举手投骰之间无法判断是生活游戏,还是游戏生活。


●作品名称:心跳深圳1980—2005

作者:韩家英

创作理念:在数字的演变中,体验深圳25年的变迁,体现深圳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在人们还来不及思考的同时,引发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设想。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设计新闻-国内外设计师关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