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精灵,当年深圳的骄傲

中国设计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大剧院改造投资近1亿3千万,主要改造消防、供配电、空调、给水排水、建筑智能等五方面工程,过去的下沉式南广场抬高3米,与西广场成平面连接。改造后,整个广场面积达20000平方米,成为
   

大剧院改造投资近1亿3千万,主要改造消防、供配电、空调、给水排水、建筑智能等五方面工程,过去的下沉式南广场抬高3米,与西广场成平面连接。改造后,整个广场面积达20000平方米,成为罗湖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

深圳大剧院的改造工程已经进入尾声阶段。那么,剧院什么时候完工?都有哪些改进?与过去的大剧院相比,有何种不同?剧院完工后,将迎来什么样的演出?这些都是深圳市民关心的。作为一个记者,一个“老深圳”,本人对大剧院的感情同样深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么多年来,大剧院一直伴随着记者的工作和生活。那里,许多充满感情色彩的故事一一印记在记者脑海。

金色的精灵,当年深圳的骄傲

整个大剧院如今已是一个大工地:脚手架林立,忙碌的工人们穿梭其间。装修、切割、安装等工地特有的声音,犹如雄浑的交响乐,在深南路和红岭路交汇处飞扬。看得出,确实已经接近尾声,用句围棋领域的术语叫处于“收官”阶段。这个从特区创建伊始就被深圳人牢牢刻在脑海里的大建筑,这个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市区内最俊俏的凤凰”的金色精灵,在“沉睡”了200多天后,就要重生!

21年前,也就是1984年,刚刚成立还不到4年的特区,到处还Luo露着黄土,正是百业待兴的时候。那时整个深圳,高楼也没有几座。决定在全市兴建“八大文化设施”,其中包括斥资近一亿元人民币的大剧院,这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是怎样的气魄!

巧得很,记者也是那年进入特区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常到剧院工地采访,结识了许多工程施工人员以及主管领导。从他们口中,知道将来的大剧院是“金色的玻璃幕墙”,“像一只卧着的火凤凰”、“舞台是可以旋转、推移、分割的”等等,一个刚从内地来到深圳的小青年,还不懂什么是“玻璃幕墙”,更不能想象“舞台是可以旋转”的情景,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1989年,占地4.3万平方米、有着1281个座位、多功能的大剧院,历时5个寒暑,终于矗立在深圳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深南路与红岭路的交汇处,它果然是个“金凤凰”,阳光下,玻璃幕墙黄金一样的色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它真的旋转,演出时,舞台上的演员站立不动,形象凝固,竟能绕场一周,最后消失在紫色的帷幕里……

一组数字:从1989年大剧院落成至今,共接待国内外文艺团体700多个;演出1600余场;创办了全国闻名的“深圳大剧院艺术节”,并连续成功地举办了11届;演出300多台中外优秀剧目……当时的深圳大剧院,在全中国是第一流的,其豪华、其功能,更可称得上“亚洲之冠”!

大剧院建成后,成为深圳人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凡来朋友亲戚,必带领他们去大剧院转转,或看电影,或看演出。外地来深圳旅游的游客则将大剧院当成逛深圳的一个必到去处。当时的大剧院广场,人头攒动,你来我往,非常热闹。

如果记者没有记错,深圳大剧院应该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使用金色玻璃幕墙的建筑。那时候,大家也似乎对下沉式广场并不厌烦,相反倒是格外新鲜和好奇。每当节假日或周末的晚上,深圳人也罢,外地游客也罢,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个广场,所有人都爱在此照相、留影,然后邮寄或者带回内地,给亲人与朋友欣赏。

势在必行,大剧院面临重生

深圳大剧院建成后,是当时都市的一道风景,是深圳人心头的骄傲,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深圳人眼界的不断开阔和审美层次的上升,同时也伴随着不同年代、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及精神追求,大剧院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最早提出大剧院改造的时间是1997年,那一年,全国,乃至深圳,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情:香港回归,深圳人二次创业口号的提出,剧院周边摩天大楼的兴起……等等,让那些一直高度关心着大剧院发展和生存状态的有识之士感到了兴奋和迫切。有人提出,应该将大剧院拆掉重建,理由是,现在的大剧院与周围的金融建筑群相比,实在是太矮小了。但也有人主张,没有必要在原址重新兴建,完全可以在深圳其他地方选址,建设另一个全新的大剧院。他们的理由是:深圳是个有着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两个风格不同、功能不同的大剧院,也在情理之中。

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的观点是:完全没有必要重建或者再建,大剧院应该进行合理的改造,让它符合目前的城市风格,适应现在的市民情趣,让这只有些褪色、略显老态的金凤凰“重生”!这些人中,包括了许多对大剧院充满感情的“老深圳”,包括了许多当年兴建剧院的施工人员,也包括了当年批准、主管剧院建设的深圳老领导。他们说:“大剧院建设在先,周围的金融建筑群兴建在后,自然感觉出大剧院有些矮小。可是,不也正是大剧院的衬托,才有了金融建筑群的高大,形成了错落有致吗?再说,大剧院到目前为止,并不落后。它的舞台功能设计,至今在国内都是先进的,怎么就说它落后了呢?毁掉重建,没有必要,维修改造,让其继续发挥作用,才是正途。”更有专家和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反对重建大剧院。他们认为,大剧院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历程,深圳人对它有感情,它对城市有感情,我们不能因为它古老了,有些陈旧了,就舍弃它。

终于,改造大剧院的主张,被市主管领导认同和接纳。改造方案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向全体深圳市民公开征集意见。在大剧院改造问题上,市领导与全体市民群众的心是相通的,因此显得分外谨慎和郑重。毕竟,这是大家的大剧院,是深圳的大剧院。

将来的“凤凰”,美丽在何处?

11月下旬一天的上午,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在大剧院热闹的建设工地旁,一个矮小、简陋的铁皮房内,记者采访了蜗居在这里的深圳大剧院院长兼总经理倪建。倪建,平头,戴一副近视眼镜,身着淡红色花格衬衫,显得儒雅、干练。他告诉记者,目前的大剧院工程改造,正处于紧张的收尾阶段,他作为剧院的主要负责人,这些日子,几乎是天天泡在工地,有时连吃饭和休息,都在这间狭窄的办公室里。他说,事关深圳的标志性工程,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他告诉记者,这次市政府给大剧院的改造投资接近1亿3千万人民币,主要是改造大剧院的消防、供配电、空调、给水排水、建筑智能等5个方面的工程。然后,将过去大剧院的下沉式南广场抬高3米,与西广场成平面连接,改造后,整个广场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左右,成为罗湖一带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届时,剧院的主入口由西侧改为南侧,西侧入口仍旧保留。同时,拓宽剧院大堂和观众疏散通道,增加“残疾人通道”。取消过去的商业区,将大剧院的办公室撤离,完全开辟为市民休息区。广场底层,将建设数千平方米的停车库,以后市民观看演出,停车将不再是难题。整体完工后,大剧院东、北两侧将各增一条道路,加上现有的深南路和红岭路,一共有4条交通干道,真的是四通八达了。

倪建特别提到,这次大剧院改造奉行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体现了“观众第一”的原则。为了让观众在新的剧院里更加舒适,他们将原来的1281个座位,缩减为1199个。倪建还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新的大剧院,室内设计是北京建筑设计院主笔,而室外整体效果设计则为著名的法国欧博设计公司。在剧院改造整体完工后,大剧院依然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与身旁的小平画像广场,相互映衬,必将成为广大深圳市民流连忘返的场所。

展望未来,剧院演出一定精彩

倪建多少有些谨慎地谈到大剧院正式完工、开放演出的具体时间。他说,剧院改造,其难度甚至超过重建。新兴建一座建筑,就像白纸上作画,勾勒起来清晰、方便。可改造工程,就像做手术,“手术”过程中,随时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设计和施工都要根据工程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变化和修改。等到真的完工那一天,也还要进行功能调试、试运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百倍努力,加紧进程,让全新的大剧院参加明年的‘文博会’。与此同时,举办‘深圳大剧院艺术节’。这样的话,深圳的文博会将更加厚实,更有文化色彩。”

倪建还展望了将来大剧院的文艺演出以及有关活动。他说,新的大剧院建成后,将吸引更多、更好的文艺团体来这里演出,继续成功地举办“深圳大剧院艺术节”,让它成为深圳的一个文化品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设计新闻-金色的精灵,当年深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