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联系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理科楼210(邮编:400044)
学院网址:http://ae.cqu.edu.cn/
咨询电话:(023)65102510
专业设置:航空航天工程、工程力学
院系介绍
1.整体概况
为适应国家和西南地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求,重庆大学充分发挥工程学科的优势,以力学学科为基础,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航空航天学院。
重庆大学力学学科可追溯到1948年创办的重庆大学力学教研组,1959年成立工程力学系,1979年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1981年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重庆大学固体力学学科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3年获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4年建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力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航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16年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8年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点,2019年工程力学专业入选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2020年工程力学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航空航天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讲师5人、弘深青年教师10人。包括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海外高层次专家1人、海外杰青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海外优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洪堡学者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4人、重庆英才计划4人、重庆市巴渝特聘教授2人、巴渝讲座教授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国家博新计划3人、重庆市博新计划2人、“百人计划”2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奖获得者1人、军队院校育才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及以上职务5人,2人连续8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学院还积极拓展海外资源,聘请了9名院士、十余位知名教授作为高级兼职专家。
学院拥有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拥有虚拟仿真实验室、航空材料实验室、航空结构实验室、微小飞行器实验室、风洞实验室、飞行模拟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拥有MTS力学测试实验室、极端环境力学实验室、无损探伤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学术科研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等提供了一流条件。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围绕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联合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1项等,2023年在研经费超过一亿元。
学院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可选择“2+2”、“3+1”、“3+1+1”等多种模式联合培养,学校也有多个国外境外的短期和长期交流项目可供申请。学院与重庆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养民用航空飞行员,在全校工科学生中选拔热爱飞行的学生,培养“既会飞行,又懂设计”的高层次综合人才。
2.专业介绍
力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和基础,是现代工程的基础支柱,具有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双重属性。工程力学专业紧密结合力学和工程实践,以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与力学相关的振动、变形、断裂、疲劳、破坏、流动等问题,涉及航空、航天、建筑、机械、汽车、船舶、环境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运用现代力学理论、先进计算技术和实验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专门人才,注重系统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强调分析、计算、实验与工程软件应用兼备的专业素质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并行的培养模式,注重必要的工程知识与工程实践训练,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的需求。工程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等。
学院师生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奖
航空航天是国家战略产业,既是一个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及其部件的分析设计、制造、维护、使用等。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飞行器设计中所需的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富有创新潜质和善于学习实践的高素质航空航天领域人才。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围绕飞行器设计关键理论和技术基础,开设的核心课程有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飞行动力学与控制、航空推进系统、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
3.就业与升学情况
学院两个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能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行业从事设计或相关工作,优秀毕业生保送硕士研究生或直攻博士学位,部分学生毕业后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留学深造。近几年学院两个专业毕业生升学率达60%,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及行业科研院所等是学生升学主要目标方向。
学院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硕士毕业生就业方向集中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科研院所,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大型央企。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外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在科研院所和部队就业的毕业生也在逐步增加。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zhaosheng.cqu.edu.cn/pub/desktopend/colleageintroduc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