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读后感

读后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读后感,读后感,“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鲜无味”——这是《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里的一段话,用“食”与“不食”做对比,从而让读者从文字上的视觉感受延伸到舌尖上的味觉享受。美哉!妙哉!《故宫里的博物学》内

“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鲜无味”——这是《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里的一段话,用“食”与“不食”做对比,从而让读者从文字上的视觉感受延伸到舌尖上的味觉享受。美哉!妙哉!

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读后感

《故宫里的博物学》内容博大精深,介绍了很多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陆上跑的动物,很多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传说中的动物,而作者很巧妙地运用了分类的方法,把动物们的故事梳理成不同类别,让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清楚,再通过精美的图画和栩栩如生的文字,让读者了解到这些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仿佛真的看到了它们在飞、在游、在捕食、在打闹。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宫海错图”鳞部中关于鼠鲇的介绍。鼠鲇是生活在南海的小鱼。作者先介绍了鼠鲇的外形特点,鼠头鼠脑,嘴巴旁边有触须,接着写了它是捕鼠能手,它的外形对于它捕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的触须是觅食“武器”。那么,鼠鲇捕鼠是古人亲眼所见还是杜撰出来的呢?作者列出了事实证据:2016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检查了数十条鲇鱼,并且在这些鲇鱼的肚子里发现了鼠的尸体,而鲇鱼是从鼠鲇发展而来,从而印证了鼠鲇真的是捕鼠能手。

阅读这一故事,我联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在三年级科学课学到月球那一课时,我们根据月亮升起的规律猜测月球的亮面是从西边开始再慢慢亮到东边的。老师肯定了我们的大胆假设,但也要求我们小心求证。于是,我们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观察月相,经过一个月的仔细求证,最终的观察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这本书,我看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自然物种,也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瑰宝的神奇魅力,更激发了我学习文化知识、探索自然万物的无限兴趣。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的眼睛去发现现实中的奥秘。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高考-作文-读后感-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