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永存,真爱永递——我眼中的“新阿福”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香港人,曾敏杰始终心系祖国,热衷于公益事业。在玉树救灾过程中,却不幸魂断玉树。继义工阿福(黄福荣)之后,他的奉献与真情又一次感动玉树,感动国人,被网友誉为“新阿福”。
民族情,同胞爱
可爱可敬的“新阿福”,生命纵已逝去,却被无数人追忆、传颂,人们感动于他的伟大人格与现实壮举。而事实上,在那块悲怆而又冰冷的土地上,有着远不止一个“阿福”,他们夜以继日的进行救援,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废墟上奋斗不息的人们,以同样的执着与博爱拯就着受难的同胞。他们无不在传递着一种情感,也正是这种情感支撑着他们的信念,诞生出了各种奇迹,这就是——民族情,同胞爱!这更是一种意味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阿福精神」,而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阿福也成为国人学习的榜样。
每当内地出现重大灾害,香港义工都赶赴灾区做义务工作,香港市民都慷慨解囊,共襄善举。而过去香港每次遭遇困难,中央及内地同胞亦不遗余力,支持香港渡过难关。香港与内地守望相助、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的关系,为「一国两制」的实践和内涵增添了活力,也是民族情、同胞爱的另一种体现。
英雄并不难做
在日常生活中,曾敏杰是一个简单、低调的人。他认为自己做的事,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所做的事,不值一提。他所做的一切,大抵出于一种朴素的美好愿望。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就像很多人都有过学义行善的念头,可是要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把行善的目标定得太高,以为行善就是舍己救人,甚至是拯救人类。可是我们仔细想想,一个人,除了为个人和家庭幸?打拼之外,还有哪些非自利、非物质的素质与襟怀?”这也是在说,每个人除了追求个人利益,还应有非自利、非物质的情怀与追求,而这其实也是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一个现代公民不能不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为了每一个人的个人幸福。
实际上,能够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便已达至“善”的境界。比如见到老人跌倒能够主动扶起,碰到有人溺水能巧妙救起,甚至是一些更小的事情。能够善小而为之,能够为社会无私奉献,世界将会因行善的人越来越多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无须刻意拔高阿福勇于赴难的精神,并不是非得像曾敏杰一样,不光付出行动,还得为此付出生命。这样的人,是真的英雄。而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样也可以是英雄!
遗愿继续传递
阿福的百度空间,曾经感动无数人,他曾在上面写道:“虽然我现在常常这样想,如果用我这样没用的人来换一个或更多比我有用的人,我会毫不考虑的去做。但如果真的给我遇上,我会怎样做?”最终,“阿福”用舍己救人的行动作出了回答。不久后,“新阿福”曾敏杰又对此作出了诠释。曾敏杰的妻子马箐继续着自己和丈夫的信念,继续完成丈夫还未完成的夙愿:将公益坚强的做下去,并将物资亲手交给孩子们,让玉树的孩子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也许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未必一致,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人是有私心的,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只要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外,能够稍微把阿福精神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理念,把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做人生的一个追求,一种享受。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想,我们不一定会成为阿福那样可歌可泣的人,但是我们至少是快乐的、充实的、有价值的人。
最后真诚的希望:人性的光辉继续闪耀,传爱的事业继续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