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目前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共四个本科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广东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强特色学科1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1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
学院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合成与高效利用、生物功能高分子制备及应用、农用绿色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科研经费超5000万。发表SCI论文18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1项。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100%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特聘副教授44人,研究生导师43人(含外单位)。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
学院在读本科生1444人,硕士研究生73人,与广东省科学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并建立了6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学生培养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序号 | 指导教师 | 奖励项目名称 | 主办单位 | 级别 | 获奖等次 | 获奖时间 |
1 | 陈铧耀,陈循军 |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教育部 | 国家级 | 银奖 | 2022年11月 |
2 | 郝丽 陈循军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19年9月 |
3 | 李英玲 穆筱梅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20年8月 |
4 | 张步宁 陈循军 朱国典 |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21年8月 |
5 | 郝丽、陈循军、张步宁 |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全国性 | 二等奖 | 2022年8月 |
6 | 蒲侠 |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高分子材料’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 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国家级 | 三等奖 | 2019年12月 |
7 | 陈循军 |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 | 广东省教育厅 | 省级 | 金奖 | 2021年8月 |
8 | 程杏安 蒋旭红 严丽纯 | 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广东省教育厅 | 省级 | 铜奖 | 2020年7月 |
9 | 陈循军 | 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广东省团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 | 省级 | 铜奖 | 2022年7月 |
10 | 程杏安、蒋旭红、邓湘玲、吴跃华、程感桃 | 2022广东省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省教育厅和团委 | 省级 | 铜奖 | 2022年7月 |
11 | 郝丽 陈循军 | 华南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 | 省级 | 一等奖 | 2019年9月 |
12 | 李英玲 穆筱梅 | 2020年华南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省级 | 一等奖 | 2020年8月 |
13 | 张步宁 陈循军 朱国典 | 2021年华南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省级 | 一等奖 | 2021年8月 |
14 | 郝丽、陈循军、张步宁 | 华南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 | 省级 | 二等奖 | 2022年8月 |
15 | 蒲侠 | 广东第九届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三等奖 | 广东省材料研究协会 | 省级 | 三等奖 | 2019年11月 |
16 | 黄雪 | 2022年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省级 | 三等奖 | 2022年7月 |
17 | 黄雪 | 2021年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省级 | 三等奖 | 2021年7月 |
18 | 黄雪 | 2019年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省级 | 三等奖 | 2019年7月 |
19 | 黄雪 李英玲 冯光炷 | 华南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省级 | 三等奖 | 2019年8月 |
20 | 程杏安、吴跃华 | 2022广州第十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广州市人社局 | 市级 | 优胜奖 | 2022年11 |
2019-2023年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及初次就业情况
2019-2022年本科生就业情况
根据就业统计,毕业生70-80%集中在珠三角就业,就业薪酬5000-7000元,主要集中在化工材料(化妆品、涂料)、检测分析、医药等行业就业。
2023届毕业生按专业统计读研比例
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适应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拥有扎实的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紧跟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轨迹,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知识上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和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口径宽,行业覆盖面大,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材料、环境、资源、医药、食品、农业和行政事业等诸多领域从事生产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产品营销和安全环保等工作。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多彩校园活动
应用化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实力
应用化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专业。目前开设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应用分析技术两个培养方向。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21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及其特聘副教授12人,外籍教师1人;博士后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广东省青教赛理科组二等奖获得者1人。仲恺青年学者,校级教学名师,海外学习经历教师8人。
科教资源
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教学团队和课程教研室,其中重点团队和重点教研室各1个;1个产业学院;一批省级科研实验室、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实践基地等。
培养目标和特色
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培养具备“绿色、健康”理念,以天然产物开发与应用、化学分析与检测、生化产品开发为优势,能够在化学化工、医药、食品、环境和农业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与改进、分析检测、过程监控及技术管理、实验室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合成设计、分离富集技术理论、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等。
学生发展和就业方向
学生学习和科创氛围浓厚,能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或学科竞赛并获得佳绩,包括“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化学实验创新大赛等。应用化学专业就业涉及面广,适宜在化工,日用化学品,商业检测,医药卫生,材料,食品,农业,生化工业等行业。学生就业率96%以上,位居全校前列,还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就业单位和考研学校对学生评价高。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实训
材料化学——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材料、化工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研究与生产领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预期毕业五年左右成为新能源材料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业务骨干或管理人员,或进一步深造。
专业特色
以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特点为导向,以“宽口径、重基础;重实践、强特色”为专业培养特色,开设新能源材料、新型电池材料和创新创业方面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职业需求选择。本专业的培养方案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实施“3+1”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人才培养为新能源材料与工程方向。研究无机固体新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与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光、电、磁、声、热、力学)的关系,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应用,重点研究新型电池材料。
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电化学基础、材料化学、新型储能材料、电池材料与技术、锂离子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相关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实习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石油化工产业和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能力,在高分子材料设计、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应用的专业技能方面具有坚实基础、较强的工程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既能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依托学校办学基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加工方面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上,重点打造功能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核心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化工CAD、电工电子技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有机硅高分子及其应用、材料测试分析方法、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材料添加剂、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及应用、水性高分子涂料与胶黏剂和农业纳米材料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等,也可到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测试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gwNzgxMg==&mid=2649265635&idx=6&sn=40a0e7c5e5790c1b99b576c06e1fb3e6&chksm=88a585c8bfd20cde223867a3e7d05c69fb50370f12275024ca8113327351a56b43e62eee67b9#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