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14年在原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其电子学科发端于1958年的电子物理专门组,历经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贵州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由电子科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组成,设有6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7人,省管专家5人,省级教学“金师”1人);在校学生2300人(研究生600人,本科生1700人)。已形成以知名教授牵头的“信息材料与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材料基因工程与材料大数据”“计算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先进通信与智能网络”“数据采集与智能家居”“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复杂网络分析”“混杂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等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一流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1个省级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省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1个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含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工程4个方向);1个国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系统优化与科学计算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电子科学与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与物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3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投入6000万元支持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学院的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四新”抓“四化”,与中国振华电子集团等10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60余项,科研经费超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6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批国家专利授权1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 20 项、国家级二等奖30项)、发表论文500余篇;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优秀人才3000余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百舸争流千帆竟,乘风破浪正当时。学院将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学校“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为引领,聚焦内涵建设,努力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rso.gzu.edu.cn/2023/0428/c17372a187656/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