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高考专业库)

招生专业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高考专业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对于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高考生想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类都有哪些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介绍及最新最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数据。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

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高考专业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对于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高考生,想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类都有哪些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介绍及最新最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数据。详细如下:

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

专业历史沿革及专业声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前身是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该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哈工大的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哈工大正式成立供热、供燃气与通风工程五年制本科专业;1952年至1957年,学校为该专业聘请前苏联专家来校任教,指导创办专业,并培养师资队伍,1957年引进早期在德国留学回国的徐邦裕教授(当时在全国设置有供热与通风专业的老八所高校中,该专业仅有两名教授),增强了师资队伍,这期间专业完全参照前苏联模式建设,1958年开始探索如何结合国情办专业。到1959年,该专业有2名留苏副博士回国任教,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同年,在哈工大土木系的基础上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该专业已发展成原哈建工学院3个支柱专业之一。是全国培养暖通、燃气专业人才的摇篮,为国内多所重点高校相关学科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本专业对促进我国该专业的发展、为培养我国第一代该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该专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1年,该专业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该专业所在的土木工程学科建成博士后流动站,可接收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至此,该专业形成了本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目前已累计毕业本科生46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博士研究生110名,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3名。1998年,我校增加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成了符合国家新专业目录要求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并于1999年成为建设部重点学科,暖通空调实验室成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在学校实施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2011年我国大学专业评价中我校该专业排名第一(A++)。2012年,基于国际和国内能源与环境发展迫切需要,按国家专业目录要求,本专业名称改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进一步扩大了专业的内涵。该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办学规模最大(本科、硕士及博士生数量最多)、办学层次最高、实验室规模大(实验室面积约4000m2)。该专业拥有本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唯一在区域供热、空调制冷、燃气输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2002年建设部组织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首批教育评估,毕业生在申请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师考试时将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具体实施办法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单独招生,不涉及分专业,但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可分为建筑环境方向和建筑能源(城市燃气)方向,自由选择,从培养方案上看,二者核心课程基本相同,基本没有大的差别。

1、专业介绍

1)专业剖析、方向及优势

人的一生9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健康舒适,也与劳动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生物医疗的室内环境则对保障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以及术后康复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业致力于解决民用、工业生产、医疗、交通、航天、国防等领域的室内环境问题,通过采用一系列设备及系统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等。同时,要科学合理的使用能源(传统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较小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满足环境要求,由此,还涉及到相关设备及系统的运行调节、自动控制、节能控制等。本专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健康、能源、环境等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内容。本专业含有建筑环境和城市燃气两个方向,大学第六学期分方向,学生自由选择。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前身是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1952年哈工大在我国率先成立供热、供燃气与通风工程五年制本科专业;1981年,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拥有本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所对应的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内唯一在区域供热、空调制冷、燃气输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科,我校一直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单位,且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燃气方向教学指导小组组长单位。累计培养本科生5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国内多所重点高校该专业的创建人、学科带头人均毕业于我校。本专业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备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2002年建设部组织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首批教育评估,毕业生在申请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师考试时将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专业坚持创新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本科教育的平台;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从事城市供热、城市燃气输配、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制冷、建筑节能、能源管理、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等方向工作,是我国节能减排急需专业,就业很好!

2)本专业发展前景及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能源消耗量也急剧增加,2000-2014年,中国能耗年均增长8.1%,约为世界能耗年均增长率的3.5倍。中国既有建筑总面积约为500亿m2,建筑能耗占中国社会能源总消耗量近三成,且随着新建建筑的增加,南方传统非采暖地区采暖用户的增多、区域供冷的加大,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约占70%,因此,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污染物(CO2、SO2、NOx、粉尘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频发的雾霾便是最直接的体现。北方采暖地区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同纬度发达国家的2-3倍,对城市PM2.5的贡献率约为33%。从全球范围来看,城市占全球碳排放70%,消耗全球70%的能源,其中一半的能源用于供暖和制冷。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等列为重点领域中优先发展的主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绿色成为下一阶段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建筑能源体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此,确保建筑能源高效利用及安全和低能耗建筑环境营造及其质量,以较低能耗、较少的排放创造舒适的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学科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国内外节能减排与智慧城市发展需求日益增强,供热专业方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供热燃煤污染已成为北方地区严重雾霾的重要成因。环保部监测显示,供暖季,全国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均比全年平均浓度高20%左右。供热系统作为北方城市能源综合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系统能源梯级利用效率,优化系统运行策略,在高可靠性前提下实现智能化供热是当前国际普遍认同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层面的重要需求。另外,随着人们对热舒适性要求的提升,夏热冬冷地区的供热需求日益增强,未来供热方向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北方寒冷地区,专业覆盖面与技术需求进一步加大。

b)天然气应用前景广阔,专业缺口巨大;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区域能源系统应用已成为未来国家与国际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00年的245亿Nm3增至2013年的1676亿Nm3,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2%升至5.9%。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10%以上,相当于3600亿Nm3,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天然气发展面临巨大的专业技术、理论和行业管理的缺口,在对燃气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全国高校仅有十几所院校能够培养燃气方向毕业生,社会需求在5-10倍之间,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短缺。

2014年《大气污染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气供应,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2015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城市区域能源:充分激发能源效率和新能源的潜力》报告指出:现代化区域能源体系将是降低能源需求的关键,到2050年,区域能源体系转型将能贡献减排目标的60%,节省一次能源消耗达50%。因此,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区域能源系统的低碳可持续城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中之重。

c)低能耗可持续建筑环境营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的一生有80%的时间是在建筑物内度过的,建筑物室内微环境空气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微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尽管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3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提升,节能效果显著。然而,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建筑节能的发展,特别是欧美各国先后提出净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发展目标,我们的差距较大:美国能源部《建筑技术项目2008-2012规划》中提出,建筑节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零能耗住宅”在2020年市场可行,“零能耗建筑”在2025年商业化。2007年12月,美国通过《能源安全与独立法案》,到2030年,所有新建公共建筑达到净零能耗状态;到2040年,50%的公共建筑达到零能耗。欧盟于2010年7月9日发布的《建筑能效指令》(修订版)在2020年12月31日前,所有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创新实践,迎头赶上,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我国未来15年的目标是,30%新建建筑达到超低能耗,30%建筑能耗由可再生能源提供,30%既有建筑改造成超低能耗。此外,近年来由装修装饰材料及施工过程质量问题,致使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室内环境,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超低能耗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新方向。

d)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供热供燃及空调工程专业(2012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自成立以来,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在标准排名研究院基于国内高校506个本科专业就业数据制作的《2015年本科专业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哈尔滨仅三所大学六个专业进入薪酬百强榜单,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专业位列其中。国家新常态下,绿色是社会永续发展的主题,建筑对雾霾的贡献和对能源的消耗占到全社会的1/3,因此,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专业未来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综上,无论是从国家需求、国际发展趋势还是毕业生就业方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毕业生会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美好的就业前景。

2、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产品营销等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管理部门等从事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满足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教学评估要求,并为进一步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要求的通识知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学习的本专业知识领域包括:热科学原理和方法;力学原理和方法;机械原理与控制;电学与智能化控制;建筑领域相关基础;能源应用技术;工程管理与经济;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等。接受建筑环境与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规划与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具有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常识;

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有能够参与生成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了解有关专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2)专业教学、培养方面的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把素质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途径。随着人才的市场化,随着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我们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方法,我们的学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我专业分暖通空调和燃气两个专业方向。其特色是口径宽、实用性强,涵盖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各个领域。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是国内唯一在区域供热、空调制冷、燃气输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科。在制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时,充分考虑教育的总体改革思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符合院系定位,体现院系的特色;培养方案各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确保学生基础扎实,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其能全面发展。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公共课、自然科学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0%左右。

(2)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各专业分别建立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统一平台,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向各个专业方向发展。如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计划中,前五个学期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采用统一平台,从第六学期开始分为暖通空调方向和燃气方向,每个方向设置了不同的限选课。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公共外语教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些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鼓励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动手能力,加强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总计为40周。变以前的单个课程设计为系列课程设计,使课程设计的目的性更强,可以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训练;增加了实验课程的学时。

(5)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教学计划中增加选修课和讲座的设置,开设了20多门专业任选课和一些前瞻性的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加强本科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专业已于丹麦技术大学实行本科生互访,每年夏双方均派遣学生对方实习,既扩大了国际视野,有增加了实践经验。

3、师资情况: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

本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本学科在职人数已达到30名(不含实验人员),其中教授11名(其中博导9名),副教授15名;博士学位26名;有国外学习经历16名;50岁以下博士化率100%;,1人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名师”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1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名;拥有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各1名。

姚杨:1963年10月生,教授、博导,工学博士。现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理事;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热泵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暖通空调系统仿真与节能控制等。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目前正在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5年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50篇。出版教材及专著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25项已授权。“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系统创新”项目(NO50278021)获2006年度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三等)。

赵加宁:1956年3月生,教授、博导,工学博士。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制冷学会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室内环境及其控制方法,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集成与节能技术等,集中供热技术及设备研究,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编写教材和论著2部,获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论文他引100余次。

焦文玲:1962年6月生,教授、博导,工学博士。现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镇燃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学会委员,《煤气与热力》、《城市煤气》杂志编委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燃气热能供应可靠性保障技术,能源利用等。包括天然气输配气系统可靠性与调峰储气优化配置和调度研究、燃料燃烧排放和危化气体泄露的大气监控与扩散数值模拟研究以及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研究等。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等,参编著作2部,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4、课程体系:特色课程

本专两个方向共有的主要课程有:工科数学分析,代数与几何,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暖通空调、供热工程、燃气输配、建筑环境与能量系统测试、锅炉房工艺与设备。

建筑环境方向还有:建筑设备与能源系统自动化、空调冷源;

建筑能源(城市燃气)方向还有:化工原理、燃气气源、燃气燃烧。

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如下:

5、科研实践

教师的主要优势研究方向为供热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热泵技术、燃气输配技术、暖通空调技术、区域能源、建筑微气候等。供热技术研究涵盖供热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大型供热系统可靠性、供热系统信息化,该项研究在国内起步最早,并一直处于我国同类专业的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率先建成了我国最早的供热系统节能示范小区。已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市政公用业务管理系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供热系统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仅有的2项,为国高效安全供热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专业热泵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国内最早开开展热能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近五年来,本专业在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研究方面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7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在低品位能的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涵盖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能耗测试与评价、建筑节能综合技术、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筑节能技术方向的研究,国内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本学科博士就从事该研究方向。完成了全国第一个节能30℅示范小区的建筑节能研究与实验工作,为从根本上降低建筑能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我校燃气方向在国内最早成立,主编了《燃气输配》等教材。主要从事燃气管网优化设计方法及可靠性,城市用气负荷预测技术,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注采模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城市燃气管网的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依据。以上优势研究方向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占有领先地位,同国家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相吻合,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各类资助项目等136项,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9%,累计科研经费为6795.7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4%;发表学术论文498篇,EI检索240余篇,SCI检索46篇,参编标准13部,论文总数与“十一五”期间基本相当;且发表多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其中供热技术、燃气输配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热泵技术4个优势研究方向国内领先。

6、学生国际交流、留学项目

本专业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将其视为了解国际最新学术动态、交流吸收新的学术思想、扩大我专业对外学术影响的重要手段。目前,本专业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国家标准研究院、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德国埃森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北海道大学、俄罗斯远东工业大学、莫斯科动力大学、莫斯科建筑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1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包括互派访问学者、组织双边学术交流、进行科研合作、互相培养研究生等。近5年,有20余人次出席国际会议宣读论文,10人次出国进修半年以上,20余人人次出国短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考察。优秀本科生有机会去丹麦交流实习。

?

?

我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技术学院、建筑环境学院签订了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我校录取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取得雅思或托福相应考试成绩的条件下可以申请同时攻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在两年学习时间内(其间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六个月)取得两校硕士学位。

?

7、本科毕业去向:国内、境外深造院校、就业单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可归纳为三大类:

一、直接就业,此类学生所占比例约为60%。就业范围为:国内大中城市的大专院校、设计院、合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公务员)、施工企业;就业率98%。

二、直接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或推荐到外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此类学生所占比例为25%左右,根据本科前六学期成绩综合排名确定。

三、考研或出国读研,此类学生所占比例为20%,且境外读研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多。

历年统计毕业一次就业率大于95%,用人单位在全国诸多院校同专业中优先录取我校毕业生,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受到好评,“工作踏实”、“进入角色快”、“业务能力强”是我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课教学十分满意。

8、权威推荐

知名校友:

吴元炜:1951进入哈工大学习,1957年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主持开拓城市集中供热、建筑节能、空调设备检测、标准化等方面工作;目前“吴元炜奖”是暖通空调行业的最高荣誉奖。

李猷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哈工大研究生毕业,是我国第一批城市燃气供应专业研究生。曾任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科学会理事长、国际燃气联盟(IGU)理事、现任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

学长推荐: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直营总部暖通总工程师满孝新:哈工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厚重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完善的专业平台,给予我们丰富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使我们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学长寄语

英国雷丁大学助理教授,2003届建环本科毕业生罗志文:走出去,融汇百家之长;重细节,彰显功夫到家;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届建环本科毕业生王伟:拥有众多一流学科的一流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人的气质,这里同样是你实现梦想的起点!

3、哈尔滨工业大学简要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4、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好不好,在全国各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排名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难度大小,很多高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之前,都会了解一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另一方面很多高考生都希望报考一个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术氛围非常好的大学,那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数据就很重要,一起来看最新出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数据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黑龙江本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高考专业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