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之所需 吾之所向
为国育才 能动未来
01
QIYEJIESHAO
学院简介
问能源学院具体干什么工作?
致力于能源转化与利用、动力系统设计与研制,如何更高效、更清洁、更高能量密度的利用能源,如何在多领域、极端条件开发更先进动力技术。
1954年
动力工程系
锅炉、热力涡轮机、水力机械
1994年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内燃机、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并入,1997年迁出。
1999年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级学科
2007年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12年
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
全国排名第6位
2017年
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
全国排名第5位(A-)
师资队伍
教师13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高层次引进人才(含青年) 8人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
国家教学名师、领军人才2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4人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8人
黑龙江省杰青1人
青年龙江学者2人
青年托举人才2人
教授 62人
副教授45人
讲师1人
博士后28人
博导83人
长聘岗位教师25人
准聘岗位教师25人
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
国家教学团队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创新团队1个
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
黑龙江省头雁团队2个
哈工大青年科学家工作室13个
教学平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流体力学,1996)
国家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体力学,2006)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
能源动力工信部实验教学中心(2012)
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虚拟教研室(2022)
黑龙江省虚拟实验教学中心(2013)
国家级金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9)
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实践基地(2014)
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2013)
能源动力装备核心元件优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校级创新实践平台
无人机与智能芯片热控技术设计与制造校级创新实验基地
科研平台
学院近二十年累计荣获国家级三大奖二等奖以上计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
中国-俄罗斯先进能源动力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21)
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平台(2022)
空天热物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17)
航天等离子体推进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19)
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参与)
应急空间飞行器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15,参与)
动力机械及工程省重点实验室(2004)
发动机气体动力省重点实验室(2000)
微纳流动与传热省重点实验室(2015)
新型储能材料与储能过程研究省重点实验室(2017)
黑龙江省燃煤污染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
宇航科学与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3,参与)
可持续智慧能源系统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9)
02
QIYEWENHUA
学院介绍
科研方向
智慧低碳能源
航空航天动力
1、智慧低碳能源
太阳能光热-光电利用技术
太阳能集热
纳米颗粒光谱选择性吸收调控
直接太阳能集热液的开发
纳米颗粒强化太阳能集热机理换机理
太阳能海水淡化
仿生多孔膜宽光谱吸收特性
漂浮式仿生膜局部加热
光热膜蒸馏海水淡化方法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纳米流体光束分离器寒地应用
太阳能分波段光伏光热利用
PV/T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2、智慧低碳能源
氢能绿色制取与高效利用技术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析氢阴极材料及宏量制备方法
电极微纳结构主动设计方法
流动型制氢器件设计及优化
煤基介孔碳致密储氢
煤基介孔碳宏量制备方法
限域空间吸附储氢强化机制
储放氢过程热效应调控
氢混燃气轮机微混燃烧
掺H2燃烧技术及控制方法
F级氢混重型燃机微混燃烧室
微型燃气轮机模型样机验证
3、智慧低碳能源
先进核能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高效紧凑型核电源设计开发
小型快中子反应堆堆芯核设计
小型快中子反应堆动力学特性
小型快中子反应堆安全分析
高保真数值反应堆平台设计开发
三维全堆中子输运计算方法
E级超算平台大规模并行算法
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
反应堆数字孪生体计开发
快速反应堆数值模拟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堆芯状态预测
反应堆监测数据同化技术
4、智慧低碳能源
碳基功能材料与高密度、高功率储能技术
煤基高值储能碳材料制备技术
煤结构热转化分质成碳机制
多孔石墨烯制备及结构调控
液-固相梯级成碳机制及硬碳材料多尺度结构调控
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储能器件及装备
钠离子涉碳储运机制及调控
钠离子电池全尺度设计及构筑
钠离子电池研制及验证
全碳混合电容储能器件及装备
电池与电容电化学动力学行为匹配机制
混合电容全尺度设计及构筑
混合电容器件验证及放大验证
5、智慧低碳能源
大容量高效抽水储能技术
高效宽负荷水力智能设计
超高超大机组参数化设计
超高超大机组智能优化
机组不稳定特性匹配原则
水力不稳定性揭示及控制
多因素多维方法的建立
不良流动时空演化机理
复杂流动耦合作用机理
典型过渡过程智能调控
压力脉动趋势图的构建
过渡过程协同智能优化
过渡过程调控规律优化
6、智慧低碳能源
绿色发电
生物质/固废资源化利用
资源丰富、分布广、潜力大
利用天然碳中和属性
实现固废消纳与绿色电力
新型循环动力发电系统构建
碳基燃料-氧-水蒸气燃烧的近零排放发电系统(OCCSS)
CO2 与污染物零排放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固-液两相新型氨法捕碳体系
提高捕集速率,减少氨逃逸
晶体再生降低解析与再生能耗
智慧低碳能源
航空航天动力
飞机涡扇发动机工作原理
1、航空航天动力
航空发动机
超高负荷压气机
原创性低反力度设计方法
全三维叶片气动设计技术
振荡抽吸流动主动控制技术
高效高载荷气冷涡轮
高载荷叶片匹配成型及流动控制
高效强冷却叶片参数化设计技术
高效高精智能气热一体设计体系
新构型航空发动机
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设计技术
基于流动主动控制发动机技术
氢燃料及混电发动机技术
2、航空航天动力
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组合循环及能量管理
全速域变循环热力学优化
组合循环多过程匹配规律
高效能量转换及综合利用
发动机内流流动机理及其智能调控
超声速流动燃烧耦合机理
发动机内流智能感知及调控
组合发动机智能化技术
高功率密度能源生成及高效冷却
高功率密度能源生成机理
高热流密度高效冷却技术
热管理与能源生成一体化设计
3、航空航天动力
智能电推进
磁聚焦磁屏蔽融合长寿命技术
磁聚焦低束流角技术
后加载磁场加速调控技术
磁屏蔽壁面侵蚀防护技术
强化电离超高比冲放电技术
导流栅强化电离高比冲技术
大高径比壁面低损耗技术
多价电离调控技术
引力波探测电推进无拖曳控制
可见光与太阳辐照光谱匹配
纳米流体体吸收式太阳能机制
微纳复合颗粒光谱吸收特性
4、航空航天动力
空天热科学
燃烧诊断与流动测量及可视化技术
多源信息融合机理研究
多参数场协同重构方法
多物理场协同测试平台
杂散辐射分析与抑制技术
极小量的辐射传输问题
泛尺度的分析技术
不同结构的抑制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与热控技术
防隔热材料内高温传热过程
防隔热材料高温基础热物性数据
仪器舱内新型高效热控技术
5、航空航天动力
智能无人系统动力
微尺寸叶轮机械气动及结构设计技术
复杂流动特征及损失产生机制
微型叶轮机械气动性能低维预测
微型径流式叶轮机械气动设计
微型燃烧室燃烧及低损失流动组织技术
微型燃烧室内流动及燃烧组织
短时及不均匀性下燃烧特性
微型紧凑燃烧室数学物理模型
微尺度原表面回热器耦合换热特性预测及设计
微通道热力/流动/结构设计
波纹通道成形成环焊接工艺
波纹通道流动换热特性模型
03
CHANPINJIESHAO
专业培养体系
本研课程教学全面贯通
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体系
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实现本研一体、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校企联培的多维度协同育人。
开课范围:全校任选;基于科研项目的自主创新实验针对能源学院所有专业
2022年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1项特等奖,7项一等奖,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国际交流与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双硕士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双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学生交换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中俄流体机械研究室、联合培养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国CORYS核能系统仿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美国Concepts NRE软件教学联合试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联合仿真中心、核能工程中心及联培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能源与动力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联培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联合培养项目
夏季外教课
莫航/萨马拉大学“航空发动机”国际班,圣大等“ARSTU”能源学云校,“能源动力”暑期学校。
本科生对外交流
形式丰富:交换生、暑(寒)期班、攻读学位、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海外企业实习、文化交流
特色项目:能源学院中欧ERASMUS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外交流项目、哈工大-法国INSA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俄大学生创新能源设计大赛、HIT-HYU国际研讨会、台湾东元科技创意竞赛已成为本科生常设项目。
04
QIYEJIESHAO
就业发展路径
近五年来的平均就业率接近100%,每年读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的50%以上。
国内深造:清华、北大、上交大、西交大、浙大、南大、中科大、北航等。
境外深造: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渡大学、华盛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格勒理工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
历届就业去向:航天国防、装备制造、电力建设、能源领域、汽车制造。电器行业、节能环保、化工钢铁、通讯电子、金融业、其他行业。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欢迎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同学加入能源学院。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c0NzgxMg==&mid=2648288725&idx=7&sn=466dad07ef2c570d43f6d88263d7f235&chksm=8746d55eb0315c48917e557bd3b1f305886da03682cdc7176aa30227793c332ceef615b0d88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