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
1.信息
2.信息技术
3.计算机诞生与发展
4.计算机硬件系统构成
5.计算机软件系统构成
6.计算机基本知识
7.计算机安全与网络文明
8.计算机网络知识
9.Windows基本操作
10.Word基本知识
11.Excel基本知识
12.多媒体技术与PPT制作
1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4.人工智能技术的种类
15.微型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
16.冯.诺依曼计算机构成
17.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技术
二、《思想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梦的本质;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经济与社会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市场调节;市场体系;市场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政治与法治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国的国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哲学与文化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与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世界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世界的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体与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和利益集团;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主要的国际组织;中国与国际组织。
6.法律与生活
民事权利与义务;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保障各类物权;尊重知识产权;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严格遵守诉讼程序;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7.逻辑与思维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形态及其特征;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类比推理及其方法;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推动认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8.道德与法治
少年有梦;学习伴成长;学会学习;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生交往;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悦纳生理变化,直面心理矛盾;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男生女生的性别特征和异性交往;青春飞扬;青春有格;情绪及其管理;情感的作用;体味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正确对待集体中的小群体;共建美好集体;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及作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做负责任的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基本义务;依法履行义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坚持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永无止境;新型的民主;参与民生生活;建设法治中国;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我们的梦想;共圆中国梦;开放互动的世界;复杂多变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担当;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携手促发展。
三、《*******宪法》
1.序言 主要是中国历史以及国家在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立场
2.第一章总纲
3.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第三章国家机构
(1)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第二节 *******主席
(3)第三节 国务院
(4)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5)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8)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四、时事政治
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国内外时事政治,以国内时事政治为主。
五、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涵的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以及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2.数量关系:这部分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等。
3.判断推理:这部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4.常识判断:这部分主要涉及和考察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5.资料分析:这部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第一部分《语文》考试大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学习要求及实际,确定本次《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规范、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简单说明文和议论文。
二、考试内容
1.语言知识及应用
(1)识记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
理解现代常用汉字的字义。
(2)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2.文学常识与阅读
(1)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
(2)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文言文阅读
能准确判断文言句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概括古诗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学习要求及实际,确定本次《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
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定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懂得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应用能力的考试要求
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根据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数、式、方程的运算和变形;能使用一般的函数型计算器进行运算;能依据文字描述想象出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能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能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能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要求
职业模块作为选考内容,要求考生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能求解;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基础模块
1.集合。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2)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3)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4)了解充要条件。
2.不等式。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4)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5)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3.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3)能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理解有理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掌握利用计算器进行幂的计算方法。
(2)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及其简单性质。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4)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及积、商、幂的对数,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lgN,lnN,logaN)的方法。
(5)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6)能运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5.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理解弧度制的意义,掌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方法。
(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3)理解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m2+=1,=。
(4)理解诱导公式:的正弦、余弦
及正切公式。
(5)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的方法。
6.数列。
(1)了解数列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 | 项和公式。 |
(3)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 | 项和公式。 |
(4)能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7.平面向量。
(1)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
(2)理解平面向量的加、 减、数乘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4)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及两向量垂直、共线的充要条件。
(5)能运用平面向量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8.直线和圆的方程。
(1)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及一般式方程。
(3)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掌握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的方法。
(4)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5)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6)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7)能运用直线和圆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9.立体几何。
(1)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2)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4)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5)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6)理解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10.概率与统计初步。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2)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掌握概率的简单性质。
(3)了解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理解总体与样本的概念及抽样方法。
(4)理解总体均值、标准差的概念,掌握用样本均值、标准差估计总体均值、标准差的方法。
(5)能运用概率与统计初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职业模块
(1)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型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理解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复数的三角形式及三角形式的乘、除、乘方运算,能运用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算法的概念,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程序框图的简单应用。
(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p或q、p且q、非p的真值表。
(5)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6)能运用线性规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拓展模块
1.三角公式及其应用。
(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理解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了解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周期及最大(小)值。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2)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3)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3.概率与统计。
(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能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二项式定理。
(3)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4)能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学习要求及实际,确定本次《英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
1.考生应掌握英语的基本语音知识,读音基本正确;初步掌握英语的基础词汇;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考生应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相关的语言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掌握约2000个英语单词和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2.熟练掌握部分国家(或地区)常用地名表、常用英美人名表和常用口语。
(二)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要求
1.以实用为原则,测试考生将语言基本知识转化为实际交际技能的能力;
2.以日常交际、求职、就业够用为原则;
3.测试考生英语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达到相应水平,具体内容如下:
(一)语言运用表达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英语日常用语。话题内容包括:电话用语,见面问候语,邀请、道歉用语,问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用语。
(二)语言基础知识
掌握常用单词的读音、意义、固定搭配及用法;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固定词组的特定含义等。
(三)语法
1.名词
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
2.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
3.数词
基数词、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动词的基本形式、系动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10.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将来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动词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动词的-ed形式13.构词法
合成法、派生法、转化法
14.句子种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