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一、艺术类办学情况简介
学校现有6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学校现有艺术类专业教师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2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18人。部分教师在教育部高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专业教育委员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吉林省高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吉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吉林省传媒学会等学术界及社会团体承担着重要角色。
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7年11月获批设计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现有时装设计与动态展示研究、环境设计艺术研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研究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校现有吉林省级艺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重点领域(服装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吉林省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项目“艺术创意产业化实践基地”。校级吉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所、东北电力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吉林数字化创新艺术设计研究所、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所、东北时尚品牌研究中心科研机构。
学校在艺术学科建设上,确立了以当代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思维为先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根基,重视学科基础建设、强化设计与艺术、设计与人文精神、设计与科技、设计教学与校企合作的紧密联接的学科建设目标。在本科教学上确立了以“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为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设计艺术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013年以来,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师主持承担科研课题6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0项、横向9项。出版学术专著43部、教材2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41余篇,其中:SCI 2篇、SSCI 2篇、CSSCI 39篇、EI检索19篇。北大中文核心171篇。授权发明专利 6项、实用新型31项、外观61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3项、省级35项。
学校注重艺术类专业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薇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平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付黎明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超德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家阳教授、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邱夷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家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曹三省教授、四川美术学院苏永刚教授、牛顿商学院---香港时尚买手学院吴波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承办“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2017年度学术工作委员会年会”、“2017年纺织类专业教指委纺织工程专业分委员会会议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院长会”等会议活动,2018年举办“传统、时尚、融合、创新”为主题的南北时尚论坛、中英可持续发展论坛等活动。
学校艺术类专业现有实验实训场地:表演厅(1000M2)、展览厅(600M2)、东北民族服饰文化博物馆(400M2)、服装工艺与技术室、服装整理工作室、民族服装文化研究室、服装与服饰文化研究室、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室、服装设计创新工作室、T台训练室、舞蹈与形体训练室、形象设计工作室、服装表演工作室、纪录片工作室、睿思创意创作工作室、电视演播实验室、视频设备室、多媒体设计实验室、影视摄影棚、纪录片创作与传播工作室、网络电视台工作室、传媒工作室、编导工作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
由于不断加强艺术类学科建设、精细本科专业教学,促进内涵发展,增强教风、学风、师德建设,提升了办学质量与艺术学科特色水平。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艺术类专业在国际、国家及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360项,取得了丰硕的学科教学成果,具体如下: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曾多次进入中国服装设计十大院校排行榜,先后6次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育人奖”。 2013---2019年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团体总分第3名和第1名;获第十八届“绮丽杯”中国服装设计大赛新人奖;获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吉林省“华翰杯”首届服装设计大赛金奖;获中国时尚买手大赛全国十强;获第六届石狮杯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铜奖;获第22届中国服装设计大赛新人奖评选最佳搭配奖;获 “金富春杯”第五届中华嫁衣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多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
2.表演专业 2013---2019年服装表演专业师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2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以上金奖32项、银奖及亚军35项、铜奖及季军46项、有41人获“十佳模特”称号;获省部级金奖34项、银奖及亚军43项、铜奖及季军37项、104人获“十佳模特”称号等。2019年获国家级以上金奖4项、银奖及亚军3项、铜奖及季军1项、有6人获“十佳模特”称号;获省部级金奖3项、银奖及亚军1项、铜奖及季军2项、18人获“十佳模特”称号等。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3---2019年获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国家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国家级学生组一等奖1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教师获得专业组一等奖3项;获中国广告协会承办全国大学生学院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中国国际印刷创意设计大赛银奖1项;获首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5项,获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4.环境设计专业
2013---2019年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第三届高等院校设计大赛金奖3项、铜奖1项;中国包装创意大赛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5项;获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2项、二等奖1项;获中装杯建筑空间艺术构造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最佳创意奖1项;获中国环艺学年奖优秀奖5项;获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1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冰雕、雪雕大赛银奖2项、铜奖3项。
5.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原动画专业)师生,2009年至2019年获全国高校节能宣传作品征集活动视频类作品一等奖1项;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获“全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暨环保大赛”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获“海峡两岸设计展”省级一等奖3项。2019年“第四届吉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征集大赛”中艺术学院喜获动漫类一等奖1项、微电影类一等奖1项、动漫类二等奖1项、公益广告类二等奖1项、微电影类三等奖1项。动画作品《什么情形下,监委可以提出监察建议?》,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用,是学校廉政文化作品第一次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展示。
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10---2019年荣获国家级专业赛事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获省部级专业赛事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6项;获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青年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提名”及“最佳编剧奖”。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比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
二、艺术类招生情况介绍
(一)招生专业学制、学费
招生专业 | 学制 | 学费/年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本科(学制四年) | 5900元 |
环境设计 | 本科(学制四年) | 5900元 |
视觉传达设计 | 本科(学制四年) | 5900元 |
数字媒体艺术 | 本科(学制四年) | 5900元 |
广播电视编导 | 本科(学制四年) | 6820元 |
表演 | 本科(学制四年) | 6820元 |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栭柨娑虫嫹
闁宠鎷� 闁哄牜鍓熼妴澶嬬┍閳╁啩绱栭柡澶堝劥閸ゆ粎绱旈幋鐘垫崟闁轰礁顕幃濠囨晬鐏炶棄寰撻柡鍌氭搐閻⊙囧Υ娴e憡绂堥柣妤€娲ら幏浼存鐎圭媭娼掑Λ鐗堝灩濞堟垿骞嶉埀顒備沪閻愬瓨缍€鐟滅増甯掔敮顐f媴濠婂棌鍋撻崨顔碱暡闁哄牆顦埀顒€鍊瑰﹢鐗堛亜閸忓摜鐭岄柛瀣閺嗙喓鈧稒顨呴崬瀵糕偓纭咁潐缁佸鎷犻弴顏嗙妤犵偞婀圭粭澶愬箛韫囨挻鍤勯悹褏鍋涢幃鎾诲礂閹偊娼庨柣鎰潐閸ㄣ劎鎷犳担鍝ユ澖闁稿繗娉涢崬瀵糕偓鐟版贡濞堟垿鎯囬悢椋庢澖闁诡儸浣插亾閸屾稓銈撮悹鍥ㄦ礃閺嗙喖骞戦鑽ょ煂濞撴碍绋戦崬鎾焾钘閻庢冻缂氱弧鍕▕鐎n剚鏆忛柨娑樺缁楀鈧數鎳撻ˇ濠氬箵閹邦亞杩旈柡浣哄瀹撲線骞掗妷銉ョ稉闁靛棴鎷�
闁宠鎷� 闁哄牜鍓熼妴澶娒圭€n厾妲搁柣銊ュ閸炲鈧湱鎳撻々褍鈽夋径濠傛尋闁告帗澹嗘晶妤呭级閸愵亞鎼奸梻鍌ゅ櫍椤d粙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瑦鍨块崑鏍ㄧ閹澘娈鹃柨娑欘劖syx@qq.com 闁艰鲸姊婚柈瀛樺緞閸曨厽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