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简介

招生信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简介

一、书记、院长寄语

书记:李忠朋 院长:马贵阳 教授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秉承“砺学穿石 笃行精工”的院训,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奋战在祖国石油与天然气行业领域的人才。目前,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不断增长,相关行业生产建设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经历十年寒窗苦读的你们,即将踏入高等学府,诚挚希望广大同学进入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深造学习,通过刻苦努力,在服务国家的发展进步、行业的技术提升中,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和价值,成就美好未来。

二、学院简介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源于1977年设置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40多年来,为我国石油石化系统输送了数千名专业技术人才。现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一流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三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专业。

三、学科实力

学院拥有油气储运工程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油气储运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能源动力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海洋油气工程4个本科专业。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累计纵向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四、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的建设,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结构合理、适应学科和专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人才7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2人;学院90%以上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五、特色优势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平台搭建、专业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平台方面,学院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

专业方面,学院拥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辽宁省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本科重点支持专业1个。

应用方面,学院先后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l0余项,获批专利100余项,有10余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六、专业介绍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本专业最早可追溯于1987年成立的热工流体实验室,现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能源动力专业学位授予权,是学校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上榜学科之一。建设有省级基础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

(2)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石化与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重“高效节能、先进能源、排放控制”三个工程技术领域融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能在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服务、能源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①针对从事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公共设备工程师、热工设备设计工程师及电厂集控运行维护工程师等工作。

②能够跟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工艺设计、设备匹配安装、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

③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石油化工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④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⑤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过程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石油化工和能源动力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对能源与动力系统、工艺及设备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4)课程设置

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控制、锅炉原理与设备、天然气液化技术、热交换原理与设备、汽轮机原理与运行、能源工程与管理。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含在读)2人,博士生占比80%以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现有工程背景教师100%,同时本学科聘请了知名行业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一级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主要招收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和低温与制冷工程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和动力工程和清洁能源技术专业的专业型硕士。

③实验条件:石油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工程与油气储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于2016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④实习条件: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石油管道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6)就业与升学

①在四大石化公司就业情况:有大量毕业生在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石油分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油储(辽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四大石化公司的企事业单位就业。

②在其他国企就业情况:大量毕业生就业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北京市勘探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燃气、南瑞集团等单位。

③在省内石化企业就业情况: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华信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油储(辽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

④升学情况: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以及留学美国、加拿大、澳洲、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

2.海洋油气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本专业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以十九大“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为背景,顺应世界油气资源开发“海进陆退”的发展趋势,是教育部批复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

2021年申报并获批了目录外海洋油气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同年获批辽宁省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科研平台)。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意识强,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新工科标准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海洋油气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海洋油气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从事海洋油气专用结构工程设计、海洋油气开发方案设计、海洋钻井工程设计、海洋采油采气工程设计、海洋平台生产与管理、海洋油气集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后应达到:

目标 1(工程知识运用能力):能够就海洋平台、钻井、完井、采油气、集输等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组织方案实施。

目标 2(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海洋油气工程技术发展需要,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复杂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目标 3(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熟悉与海洋油气工程相关的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及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管理决策能力。

目标 4(适应能力):具有终身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并运用现代工具,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适应职业发展。

目标 5(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考虑法律、健康、安全、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因素。

(3)专业特色

专业以为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专门人才以己任,根据国家石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专业主要面向海洋油气钻完井、海洋采油气、海洋油气集输等工程领域,在国际视野和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注重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课程设置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基础,油气层渗流力学、油层物理、海洋环境与载荷、海洋平台与结构工程、海洋钻完井工程、海洋采油气工程、海洋油气集输工程、海洋油气腐蚀与防护、海底管道工程、LNG技术、港口油气储运与管理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2人,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2人,抚顺市技能明星1人,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海洋油气工程隶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2021年申报并获批了海洋油气工程硕士点。

③实验条件:国家级实验实习教学平台

拥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教育基地一个。

④实习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

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兴城实践教学基地、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

(6)就业与升学

①就业情况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主要就业领域为海洋油气开采、海洋油气服务两个领域。海洋油气开采领域的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毕业生可以进入海上油气田分公司工作,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企下属的与海洋油气开采相关的油气田公司等;海洋油气服务领域包括三大石油集团下属专业服务公司和三大石油集团以外的众多民营专业服务公司。

②升学情况

读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隶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始建于1977年。1995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油气储运工程联合培养博士点;2009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入选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入选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复评。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石化及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设计、建设投产、生产运营、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油气储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油气储运工程领域中的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油气储运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中油气储存与运输问题,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热工学、工程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罐与管道强度设计、城市燃气输配。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油气储运工程软件实训、油气储运工程综合设计、加油加气站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博士占比83%,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10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计划2人,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满足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中油气储存与运输需求为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辽宁省唯一能够培养油气储运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省级重点专业,所属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一流特色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能源动力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每年招生名额60人左右。

③实验条件:围绕专业办学需求,服务于本专业的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为辽宁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包括油气储运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实验平台、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实验平台、长输管道输送技术实验平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及处理技术实验平台、数字化管道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实验室总面积5500平米,设备总值2919万元。

④实习条件: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石化及燃气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中石油辽宁抚顺销售分公司、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抚顺分公司、中石化销售辽宁铁岭石油分公司、陕西省燃气设计院辽宁分院、田屯油库实践教学基地等7家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

(6)就业与升学

①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因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突出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70%左右的学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国家管网公司、中燃集团公司等国企、央企单位以及规划院、设计院、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运行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

②升学情况:本专业20%左右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每年考研升学率位于全省前列。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4.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隶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始建于1977年。1995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油气储运工程联合培养博士点;2009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入选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入选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复评。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石化及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设计、建设投产、生产运营、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油气储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油气储运工程领域中的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油气储运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中油气储存与运输问题,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课程设置

卓越计划采用“3+1”模式,即3 年在校学习,累计1 年在企业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热工学、工程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罐与管道强度设计、城市燃气输配。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油气储运工程软件实训、油气储运工程综合设计、加油加气站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博士占比83%,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10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计划2人,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唯一能够培养油气储运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省级重点专业,所属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一流特色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能源动力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每年招生计划60人左右。

③实验条件:围绕专业办学需求,服务于本专业的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为辽宁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包括油气储运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实验平台、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实验平台、长输管道输送技术实验平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及处理技术实验平台、数字化管道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实验室总面积5500平米,设备总值2919万元。

④实习条件: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石化及燃气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在中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中石油辽宁抚顺销售分公司、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抚顺分公司、中石化销售辽宁铁岭石油分公司、陕西省燃气设计院辽宁分院等6家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

(6)就业与升学

①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因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突出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75%左右的学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国家管网公司、中燃集团公司等国企、央企单位以及规划院、设计院、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运行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

②升学情况:本专业20%左右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每年考研升学率位于全省前列。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5.石油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2008年获批建设,该专业是辽宁省唯一与油气田开采相关的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与该专业对应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020年获批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近年来获批组建了“辽宁省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级平台。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适应石油行业发展需要,以地质学、流体力学为基础,以油层物理为支撑,掌握油藏工程技术、油气钻井工程技术、油田化学技术、采油工程技术,具备较强的持续学习和动手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协同工作能力,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应达到的职业能力:

①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工程实践中注重法律、安全、环保、经济、社会等因素。

②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开展多学科背景下石油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项目和国际合作。

③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发现并解决石油工程领域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④具有较强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国家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3)专业特色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秉承学校石油化工办学特色,紧密围绕新时代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油藏、钻井、采油”三个工程技术领域融合,坚持产教融合,开展校际合作开放办学,与辽河油田、渤海油田等大型油田企业,共建多个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本专业国际化特色鲜明,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开展了3+2联合办学项目,可推荐优秀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目前已建设形成行业认可、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层物理、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提高采收率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钻井工程课程设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石油工程软件实训、油气井工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0.9%。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为100%,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100%。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名,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入选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同时本专业聘请了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等企业的知名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和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石油工程专业以满足新时代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辽宁省唯一能够培养油气开发领域本科生、硕士生的省级重点专业,所属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一流特色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每年招生名额40人左右。

③实验条件

围绕专业办学需求,服务于本专业的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平台为“辽宁省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辽宁省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新材料研究与油田化学品开发实验平台、油气田勘探开发理论及应用实验平台、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实验平台、油气井工程实验平台、海上油藏注采优化技术实验平台、智能随钻测录井技术与装备研发实验平台以及钻井系统失效风险分析技术实验平台等,实验室总面积约5000平米,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

④实习条件

学校毗邻辽河油田、渤海油田等大型油田企业,专业依托学校与油田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在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露天矿参观台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

(6)就业与升学

①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因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突出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可在陆上和海上油气田从事钻井、采油、试油、井下作业等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油气公司,也可到与石油工程相关的科研院所及国外油服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7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等大型石油天然气国企、央企等单位以及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院、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油气开发相关工作。毕业5年左右,89%以上毕业生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且达到工程师水平,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行业发展,职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强,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并涌现出了全国学联代表、全国学雷锋优秀志愿者、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毕业生代表。毕业生获得行业普遍认可,社会整体评价良好,跟踪反馈结果显示,毕业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满意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情况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为均达到98%以上。

②升学情况

本专业30%左右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每年考研升学率位于全省前列。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另外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取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里贾纳等国际知名石油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七、国际交流

学院自成立以来,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现在校石油工程专业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留学本科生200余人,已毕业学生300人;现在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留学硕士研究生60余人,已毕业学生15人。通过留学生培养,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与合作,它既是世界各国留学生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和学习汉语言文化的理想平台,也是中外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舞台。

八、实验室建设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工程与油气储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2009年,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中心下设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获批省级项目。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5500平方米,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

九、就业情况

学院在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从石油石化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优势,努力提升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结合度。通过多年的持续建设,石油石化学科、专业特色日益鲜明,学科、专业团队逐步壮大优化,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石油石化人才。

十、知名校友

(1)闵希华:1982届,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总经理。

(2)张 强:1982届,中国石油国际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总经理。

(3)宫 敬:1982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级教授

(4)戴福俊:1984届,中国石化华南销售公司副书记。

(5)于金广:1985届,中国石化华北销售公司总经理。

(6)王金华:1989届,抚顺市政府副市长。

(7)董光明:1989届,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山西分公司总经理。

(8)张德义:1989届,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储运厂厂长。

(9)黄东维:1991届,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电力集团总经理。

(10)才 建:2002届,中国石油国际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总经理助理。

官网发布缓存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简介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zhaosheng.lnpu.edu.cn/info/1054/1810.htm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辽宁本科院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招生信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