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整个过程吧,去年整一年多,除了省统考,真正用心对待的学校就两个,一个是中国传媒大学,一个是武汉传媒学院,其他的学校,都是顺带着去对待,虽然也用心了,但没有做到这两所学校那么极致
我很清楚,这两所学校的差距极大,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原本的打算只有一个,中传,因为我最了解,也只了解这么一所学校,毕竟被它睡了四年,但后期,进来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开始认真的去找一所“保底”的学校,找来找去,也就只有河北传媒学院和武汉传媒学院两个能选,原因也很简单,其他学校谈不上很了解
排除河北传媒学院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多,因为没把握,因为不认识什么人,武传相对来说,情况好一些
认认真真表态要考中传的,全程带的,一共是9个人,下面是这9个人的轨迹
文史哲初试,很整齐,也很争气,都过了
二试视频上传,9个人剩下7个,2个人下车了
三试,7个人又下车了2个
最后,5个人拿了7张合格证回来了,三张电编,两张文编,一张艺术与科技,一张数字媒体艺术
9个人出发,最后剩下5个人,7张证,这个成绩,放在任何地方,足可以炫耀一番了,但你要问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
也就那样,都考上了我才高兴,少一人都是莫大的遗憾,护犊子,我认为他们都该拿到证
5个人7张证,看似不少,可不考中传的安徽QTT同学,一个人就拿了11张证
中传的名单我没看完,只挑着我想看的看,这5个人
考的最好的是东北的C,电编88.8,认真排了排,全国第七,按照男女分别录取,排名第二,毫无疑问,稳走了,文化课成绩对他来说更是优势,他自己预估615+
其次是河北的G,文编76,排名没细查,应该在全国前24,文化课成绩河北已经公布,没有意外,600+,也铁定走了
其他的学生虽然都高低都过了,但没有排名更靠前的了,不过排名对于我们来说毛用没有,过了就拉倒,反正最后还是看文化课录取,但是按照这5人平时520-590之间的分数,实话实说,确实很悬,弄不好就滑档,我自己给自己报志愿倒是一点也不紧张,给学生报志愿,手会抖
要说这5人的共性,确实有
1.文化课成绩往往与个人积累成正比,尤其在评述环节,很明显逻辑思维更为流畅和缜密,不偏不倚,观点清晰
2.精力旺盛,生性敏感,凌晨两点问问题,且多半与考试无关
3.读书杂,教辅书胜似闲庭信步,课外书才是真爱,逮着什么看什么,连广告纸都认真看
4.运气好,这条甚至可以放在第一位,解释不了,但总感觉有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
5.复读生,这5人中,有4人都是复读生,结结实实的打破了我对复读的认知
6.自由身,之前说过中传能够分辨出机构烙印过于严重的学生,这5个人,也有4人,不在机构
7.中传并不是唯一选择,或者说压根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考,C和G就是典型,由于是复读生,今年不想再冒任何风险,只是想多一次艺考的机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文化课上,编导学习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
要说教训,更多
1.应对不足,直至今天,才发现了某个专业排名非常靠前的学生提交的故事材料,是我早就看过的一篇故事,两个月前TA的老师就告诉我,这是他代笔写的
2.眼光狭窄,过多的盯着电编文编两个专业,尤其是电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电编的考题上,可结果呢,电编一共发了139张合格证,比文编少了26张,比数媒少了161张,比播音少了181张,比表演少了164张,好,理由呢,播音表演你不做,情有可原,为什么没有建议去考艺科与数媒,而是由着学生的性子来,就因为你是电编毕业,眼里就只有这一个专业?事实上看,电编专业,还是中传最难考的专业之一,在各个省份发放合格证的数量,基本都是个位数
3.轻视二试,原本我很是自信,认为二试基本不会刷人,分析只是疫情期间的应对之举,关键还是要看后面的线下面试,确实,二试刷人不多,但不还是有人在这下了车,原本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可偏偏就撞了上去
4.精力分散,史无前例的校考拖拖拉拉到现在,新生老生一起带,确实,三试带不过来了
还是要对安徽、山西、河南、浙江、重庆的那几位同学表示歉意,我真切的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很遗憾,原本你们足以拿到,甚至于拿到分数名次更高的合格证,很遗憾,责任在我,非常抱歉,依然坚信,凭借你们几位出色的文化课成绩,一定会考取比中传更为优秀的学府!
虽然你们都想的比我开,一个个的看着也很乐呵,对于你们的心态,我十分钦佩,一个个真的是一点时间都不浪费,全都去打工赚钱了,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