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统考
Movies .
今年山东影视评论写作的影片目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要求,我们将对这60部影视作品进行重点分析,满满都是干货。分析中包含了每部影片的赏析目的和重点、导演风格、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每部影片的要点,完成十日冲刺!
我们将这60篇影片分为六篇文章,十日不断更~
山东的同学别忘记追更哦!
山东编导统考影视评论写作要求:
从给出的影视作品范围中,选出一部或几部(只提供作品名称)命题,要求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具体要求:
①对作品的选题、主题、人物、情节等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具体评论;
②对作品的结构、画面、声音等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具体评论;
③对作品透射出的文化、历史、社会、传播现象等进行分析;
④不少于1000字。
#今日影单#
《花样年华》(王家卫)
《可可西里》(陆川)
《疯狂的石头》(宁浩)
《建国大业》(韩三平 黄建新)
《狼图腾》(让·雅克·阿诺)
《山河故人》(贾樟柯)
01 《花样年华》
赏析目的和重点
《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爱情片,于2000年9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2001年,该片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该片被美国CNN评选为“最佳亚洲电影”第一位。
《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叙述模式,以及带有王家卫独特标记的风格特色,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通过独特的电影叙述模式,影片焕发出了脱俗的气质和悠长的内蕴。王家卫把片中简单的故事拍摄得委婉动人。该片的故事从头至尾没有赘余,影片的画面、剪辑也显得干净整洁。在处理故事的叙述上,王家卫将其中的琐碎细节和过渡情节剪掉,只通过情绪化的画面和人物的语言将情节的结果交代给观众,从而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
王家卫通过一段普通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通过对场景、道具和服装的细致追求让整部电影完整地表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情画卷。同时,在影片表达上,王家卫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民族色彩、民族特色以及时代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融合成独一无二的怀旧气质,这也成为该片的成功之处。
导演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大都充满着浓郁的艺术风格,并且凭着这一特点,王家卫的电影也受到了业界一定的好评。在王家卫的电影当中,独白、碎片式叙述风格、时间、空间等特点,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一特点,成功的塑造了“王氏”风格的影视艺术风格。
一般的电影,刻画人物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王家卫的电影,剧情是为人物服务的。这个人物的性格是这样的,剧情就应该跟着他走。因此,他的影像中的人物都是深刻的。
独白在他的电影里的应用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
传统电影一般都是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个故事的情节设计都经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反观王家卫的电影,却并非如此。他并不是要讲述一个多么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于呈现一种可能被人刻意忽视的氛围——反映人性真实性的状态。王家卫的影片大量地采用“碎片”式的叙事策略。
王家卫是一个可以站在时间外的导演,他并不单单是只顾于对时间的表达,而是青睐对人性情感、生活的诗一般的影像表达。
王家卫的电影就是意在显现现实都市生活中的荒诞,强调展示在现代社会中小人物处境的尴尬。在作品中,常常会有颓废、自嘲、悲观的特征,从而表现出无比的失落、无常和荒凉,这种表现手法无疑是与香港后现代的华丽苍凉和空洞喧哗密不可分的。
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
1、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部分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影片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从而间接深化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
2、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3、明暗和色彩对主题的暗示。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4、道具的象征意义。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5、谈谈你对影片极度简化的人物、情节、对白的想法。
6、旗袍是本片一大特色,结合具体情节谈谈旗袍的变化起到的作用。
02 《可可西里》
赏析目的和重点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垒、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2006年获得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
这部电影带着一种绝对的淳朴和阳刚,以及被无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则。影片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宣传台词向观众喊话,也没有用常见的宣传语气说“杀死藏羚羊剥皮的行为是无耻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和巡山队员朴实的话语,让观众自己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力量。
展示了一种国产片中从未有过的极度洗练、残酷的纪实美学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世界影坛并非罕见,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经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这些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中亦属常见,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彻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决绝。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生存环境里,这种描述方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导演风格
题材沉重,喜欢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重在精神力量。
他的电影中饱含兵器情节、英雄主义情节、对人性的思考、对信仰的思考、对生存与生命的思考。
陆川的作品画面大多干净利落,且镜头富有冲击力和意义。陆川的作品总是强调叙事性和故事性,工业剪辑是其亮点所在。陆川的电影总是有一条清晰可见的具体线索。影片的题材均站在一定的道德高度,影片的主人公均带有理性的悲剧色彩。因此陆川的影片虽然题材各异,但是还是有着其共同点。陆川的影片因为都是站在一定的道德高度去看问题,所以影片常常饱受争议。
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
1、如果将电影分为分析性的电影和描述性的电影两种(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那么《可可西里》无疑是属于后者。它的反心理分析的立场如此鲜明,以致于导演将人物本身作为坚实封闭的固体,大量镜头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场域,而不是人的自省或自审。
2、在片头和片尾两个表现死亡的镜头里,陆川都选择让摄像机在较远的位置拍摄全景(甚至大全景)。观众看到的是,枪响,有个身影倒下,抽搐,开枪的人离开,仅此而已。在影片的几个主要叙事段落,镜头下的人始终处于弱势(或者故意被漠视)地位,相反雪山、草地、高原、甚至大面积的藏羚羊尸体占据了画面主要位置。
3、这种冷酷甚至残酷的旁观视角为《可可西里》营造出纪录片似的质感,以致于部分观众直接将《可可西里》当成了纪录片。幸运的是此种误会在《南京!南京!》中没有再上演。与《可可西里》较为单一的镜头语言和场景调度相比,《南京!南京!》中陆川对镜头语言的运用更加积极且多元。大量对人物面部尤其是眼睛的长时间特写,呈现出了导演细致入微的心理描绘。
4、这是一部反映生命历险的故事片,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载体,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讲述了可可西里巡山队从诞生到被解散的悲剧命运。这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存在的电影,是一群人为了活着和另一群为了活着的人存在的故事。
5、谈谈本片的旁观视角,以及导演如何诠释主题的。
6、本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音乐烘托出影片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衬托出片中人物悲壮、感伤的心境。影片开篇的声音强调写实风格,没有任何配乐,强巴被盗猎分子杀死后,低沉、悲凄的音乐响起,抒发了创作者压抑的心情。这时影片切换镜头,响起了苍辽、沉稳的藏族乐声,随着尕玉访问的旁白,影片开始展示青海特区的风土人情。
03 《疯狂的石头》
赏析目的和重点
《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导演的黑色喜剧片 ,由郭涛、刘桦、黄渤、连晋和徐峥等出演,于2006年6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他们与工艺品厂保卫科的科长包世宏长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疯狂的石头》的语感完全是电影化的、视听化的,而不是中国电影擅长并牢牢抓住不放的‘小说、散文甚至诗歌’的传统范式。它有意调动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讲的都是动荡大都会里的小人物喜剧,都有着密集而生动的闪光细节。
影片逻辑严密,讲究细节的功力。影片结构采用了大交叉,并多次用了重复蒙太奇。
导演风格
低成本喜剧电影,打破了商业大片垄断电影市场的局面,刺激了国产低成本喜剧电影的发展。宁浩导演的每部作品几乎都能引起评论家的热议和观众的追捧。
叙事风格主要为黑色幽默的喜剧类型、非线性多线索的叙事结构和快速重复的剪辑手法,审美特征为中国本土化方言、关注人性的特殊视角和带有隐喻色彩的画面构图。宁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学习和借鉴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研究宁浩导演电影作品的风格特征,在国产电影“高产量、低质量”的现状下是很多电影人可以去借鉴的。
滋事虽小,意义重大:底层叙事场景与事件 走进宁浩执导的系列影片,映入眼帘的常常是底层社会的生活场景。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是宁浩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影像审美的主要载体。多元叙述方法与喜剧审美范式。
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
1、为什么《疯狂的石头》之前国内很少有这种“娱乐”类型的电影?
2、群像诙谐而精彩,诸多黑色幽默名导致敬的意味,质朴的幽默是后来作品都没有的。《疯狂的石头》带给华语电影的惊喜和捧腹是不能磨灭的。一连串的巧合,时空错位的拍法有新意。
3、关注本片中的多线叙事角度。
4、谈谈本片中的包夫人形象。
5、简单聊聊对片名的理解。
6、注意里面的道具起了什么作用。
7、造成影片幽默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04 《建国大业》
赏析目的和重点
《建国大业》是由韩三平、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并执导,唐国强、张国立、许晴、刘劲、陈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9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
《建国大业》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
导演风格
黄建新始终把自己对现实的感悟、对人生的体察、对国家的期望,嵌入到他的影片之中,永远不会将他创作的电影变为“娱乐至上”的快餐式消费品。
擅长于刻画都市凡人的黄建新,在第五代风潮涌起之时显现出非凡的创新态势。他的作品关注现实,主题直面社会人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影片基本上都是现实题材。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纪实性,注重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他的目光几乎都关注于现实,注视于城市,对当代城市人群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状提供了深层次思考和批判的空间。从《背靠背,脸对脸》开始,他的电影作品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转入到对哲学问题的沉思。探讨的是与人生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哲学问题,即命运的问题。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稳妥与老到、幽默与戏谑、睿智与冷静的艺术品位被接受过一定教育、身处主流文化阶层的学知群体所深深理解和认同。
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
1、谈谈主旋律电影的利弊。
2、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主旋律电影,而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电影。这个现实意义并不是说映射当前的什么,而是在阐述和交代一种规律,一种现实规律,虽然简单直白,却非常细腻。那种客观而冷静的视角,似有若无的,各个支线和时间点之间的微妙联系,众多角色鲜明的形象,反派角色塑造的深刻而立体,不脸谱化,场景和角色有条不紊的交替与切换,精炼的剪辑技术,考究且恰如其分的构图与色彩,真的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电影基础教材。
3、如何评价小鲜肉出演主旋律电影。
4、谈谈本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05 《狼图腾》
赏析目的和重点
《狼图腾》是中法合拍的一部冒险剧情片,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采用3D实景拍摄。本片请来了曾拍摄《兵临城下》、《虎兄虎弟》的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这位被誉为最会拍摄动物题材的导演,历经7年筹备这部《狼图腾》,光养狼一个环节就耗时3年。他将用其独有的镜头语言,把我们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人狼之间如何彼此尊重,和谐共处。
冯绍峰、窦骁、巴森扎布、昂和妮玛和尹铸胜主演,定档2015年2月19日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与狼为了生存而彼此展开搏杀的故事。
该片于2015年2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0年3月,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以公益发行方式重映《狼图腾》等电影。
人与狼的感情就在冯绍峰一下又一下与毛茸茸的小狼崽对吻镜头中渗入观众的眼帘和骨髓,让观众深深地感到,原来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可以这样的宁静,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在于彼此放过。
导演风格
让·雅克·阿诺以拍摄异域风情浓烈的大制作而闻名于影坛,从越南西贡的南亚熏风,到俄罗斯的冰天雪地,他为影迷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同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对异域风情的偏爱,体现了阿诺导演最为疯狂与真挚的艺术创作观——用作品与世界对话。
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
1、同样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电影,比较与《可可西里》的区别。
2、谈谈影片对自然风光和动物表现的捕捉。
3、整部电影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北京知青在内蒙草原上养狼,又放生的一段人与狼的故事,在故事片的角度上并不能给观众一种“情节丰满”的感觉,甚至令人觉得太单薄。但扎实的镜头却让人生出几分的感动:小到千万根柔软的狼毫在冯绍峰的鼻息中拂动,大到草原上云层的诡变多端。那天地大美,似乎时刻在提醒着人们如果能像主人公一样爱护、放生了包括凶悍的草原狼等万物生灵,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与人们温柔相待。
4、为什么这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严重?
06 《山河故人》
赏析目的和重点
该片讲述了汾阳姑娘沈涛一家三代人从1999年到2025年情感、时代变化的故事。
《山河故人》的叙事结构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主角张晋生、沈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彼此感情失和而离婚,还是年迈的老父亲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被逐渐放大,进而引发观众共鸣。“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父母在,不远游’已经作古,离开了山河的人们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回家的钥匙。”而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于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贾樟柯的电影用镜头画面制造了大量的影像符号,寻唤观众进入他的镜像当中。在影片《山河故人》中,贾樟柯以黄河隐喻不变的历史空间,文峰塔等象征流逝的时间,不同的符号实物对应不同的人物命运,在叙事之外引申出更多的画外意义。
导演风格
贾樟柯自诩为:“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这句话可以概括他之前所有的作品。在贾樟柯早期的作品中,主要以故乡山西为背景刻画了山西小城镇的风貌和一系列漂泊、无所事事的青春形象。
贾樟柯的凝视,即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电影是跨文化的视觉表现对象,又是本土化的文化呈现对象。贾樟柯电影一直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因为情感是相互的,是可以传递的,他不受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是人本身内心真实的感受。他偏爱于长镜头,他认为,这是一个特别民主的电影语言,给人一种真实感,让观众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最大的秘诀是细节,是生动的真实感,这不是谁的表演,而是生活本身如此。
贾樟柯对于流行歌曲的使用,已经成为其电影里另一道风景线。他虽然是一个致力于表现底层生存状态的导演,但其影片在表现细碎、纷乱的现实生活背后,又萌动着一股诗意,或让人伤感,或让人悲凉。这与影片中的流行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不无关系。
他运用迥异于“第五代”导演的独特叙述方式构建了对宏达叙事形式补充的个人对于历史的记忆,从而真实、客观地展示出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以及底层边缘人在此过程中的生存境遇。贾樟柯的电影在“第六代”导演中是极具有代表性的,在电影理念和叙事手法上的创新也是别具一格的。
纪实美学是贾樟柯电影最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他的作品传承了世界电影中的纪实美学特征,并且融合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在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中,他用饱含个人风格的影像语言书写着或虚构或真实的生存空间。贾樟柯充满纪实风格的作品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完全复制,他将纪实和虚构完美的结合,用来更好地表现生活。后期贾樟柯的电影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越来越明显的虚拟元素,这些虚拟元素没有破坏其整体美学风格,虚构和纪实二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共同指向一个目的:展现当代中国的真实个体与社会。
影片的几个关注点及思考问题
1、分析该片的空间结构。
2、赏析赵涛在雪地中跳舞的片段。
3、简要分析该片中的符号隐喻。
4、欣赏该片中的长镜头。
5、分析儿子道乐的人物形象及作用。
6、简单概括本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