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冬,196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自愿申请进藏工作。1984 年-1997年任教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在西藏有13年的生活经历。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于小冬青海跨年写生作品
问:如果要给速写下一个定义,您会怎么归纳?
于小冬:速写就是短期素描,是素描当中用时间相对较短的表现形式。本没有速写和素描的区别。首先,我不太了解西方当代关于速写是如何界定的,在古代的美术史论当中几乎找不到专门对速写的界分和论述,古代大师都是在谈素描或草图,草图其实也不太像在当今中国美术教育中所说的速写。依作画时间的不同,有素描的长期短期作品之分,短期素描或可称为速写。
速写就是素描中的短期作品,是素描的最主要形态。我们不难发现历代大师的素描主要都是“速写”。速写和素描同源同理本来是一回事,速写是更为简练和快捷的素描。速写要胆大心细,自信果决,放笔直取,此一作画状态也适用于素描。素描的画理和作画程序完全与速写相同,没有本质差别,所不同的也只是较长时间的素描作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多上些明暗调子而已。
问:您的速写在当代影响了一批批年轻人,您个人在速写方面有过怎样的探索与思考?
于小冬:速写训练是重要的。速写是一个有前途的未来画家,见灵性、显才情、练功底的主要基本功之一。一个未来的艺术家对真实事物的体会和对艺术化表达的转换能力,都可以在速写中显露无疑。长期作业的素描往往可以修饰不足,隐藏缺点。反而在速写中一个画家的真正能力是赤裸裸的。造形功底的深厚程度,把握物事个性特征的敏感程度,都会一望便知。
它气韵连贯,直指人心的特性,更可以贯穿一个画家艺术实践的始终,只要养成了画速写的好习惯,对世间万物的感受能力就不会锈蚀迟钝。将永远能够用赤子般清新的眼睛看世界。在我们的基础教学中,因为对速写训练能直接提升造形能力、训练敏锐的观察能力的作用认识不够。
认为速写只是独立于色彩和素描之外的简略勾画。岂不知速写画的好了,素描不可能画的不好,准确抓形的能力会大大的提高,把握人物个性特征的能力会快速增强。无论画什么都将具备快速准确的控制能力。如此速写不光是初学画者最好的训练手段,也成为选拔美术人才的最有效办法之一。速写因此不容忽视。
由长期速写训练得来的切实、自信、大胆的作画状态也会有助于加快画素描和色彩写生的速度,乃至国画油画等大型创作也必须要下笔准确,笔触合于形体,用笔和于气韵,有形有准的用笔也当有速写训练不可埋没的功劳。
我的所有大型创作,都是从素描稿开始的,其实也是“速写”的方式,这种作画状态一直持续到油画作品的最后完成,刻画的再入细也是下笔肯定,放笔直取的。可以说每一步骤都有速写的日常训练的功劳在其间。速写为我留住了记忆,留住了珍贵的时光,速写是我的日常功课,像拳师每天练“站桩”,像歌唱家每天“吊嗓子”,是不能与我分离的日常功课。
问:速写方面,您曾受哪位前辈的影响?有哪些前辈大家的速写是您特别欣赏的?
于小冬:对我影响最大的首先是西方古典大师的短期素描,从学画到现在一直是学习范本的有:米开朗基罗、丢勒、荷尔拜因、鲁本斯、珂勒惠支这五位大师。少年时代还学习过门采尔和席勒。在鲁迅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学习经历也让我喜爱李公麟《五马图》、南京博物院《十二幅明代肖像》和唐墓壁画。当年的恩师许勇老师拼命用功画速写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黄胄、周思聪、陈丹青的速写也是我少年时代的学习范本。
问:在艺术创作多元化的时代,再谈速写,会不合时宜吗?
于小冬:艺术创作日趋多元,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无论未来的艺术怎样发展。总有一些人是热爱依然迷恋手工操作的快乐。我认为速写的写生状态是影像永远无法替代的。
-END-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仅学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