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后 中学学习新常态:“有选择,有收获”

高考信息快递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高考改革后 中学学习新常态:“有选择,有收获”

来源:微言教育

“教育的价值观念、课程理念、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学段关系都已发生变革。以前高中最关心成绩,看有多少孩子考上好大学。现在还要考虑学生是否适合大学学习、是否为未来的人生做好了准备。”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上海的新高考已历5年。说起高考改革为高中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百年老校大同中学的校长郭金华感慨地说:“现在,学校教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刚过去的暑假里,大同中学高二(1)班学生丁家妮只有一个字:“忙!”喜欢编程的她参加了4项机器人比赛,编程、做机械设计、上网查资料,还有写方案、申请经费,做项目答辩……开学了,她照样忙,创新创业课程、民乐队活动、志愿服务,哪怕晚上七八点钟在学校“加班”,也不稀奇。

“活动满满”,是如今大同中学学生生活的常态。而这,正是始于“3(语数外3门高考科目)+3(选考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招生新模式。新高考,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所长”。记者问几位学生,考试科目多了、活动多了,新高考是不是更累?一致的回答是:“有选择,有收获,做自己喜欢的事,累也开心,值得!”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在郭金华看来,过去高中上课是“配给制”,大家都一样,而今更多是“自助餐”,课程设置更丰富多样,更有选择性,更注重研究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高考从“3+1”变“3+3”,意味着高中进入“走班制时代”,七成课程要走班,每个学生的课表各不相同,教学管理、课程设计都要全面重构。

在大同中学,理、化、生、史、地、政等选考科目多了分层教学,音乐、美术、体育多了专项分班;素养拓展课程,每学期开有50多门,供学生依兴趣选修。兴趣之上,还有更高水平的“专业导航”,包括创新创造创业课程、课题研究项目和各种社团活动。教师不光要“教书”,还要担当“成长导师”,帮助学生规划人生。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拓展课程与课题研究多了,缘于新高考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要求。从高校自主招生到综合评价录取批次,都将显示每个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动态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列为重要录取依据。按新高考方案,上海高中学生必须完成60学时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了更多走出校门感知社会、了解现实的机会。

延伸阅读:

2014年,我国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7年,上海、浙江试行新高考。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具体目标包括“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等。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姜泓冰)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编辑:Cora

校对:拾一

终审:龙则灵

本文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高考信息快递-高考改革后 中学学习新常态:“有选择,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