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状元苗霖的艺考之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最近很多朋友在微博问我艺考的事情,这勾起了我对那段“残酷却美好”日子的回忆。今天就把我2010年的艺考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正在准备艺考的师弟师妹们有些帮助。
一、普通话
我的艺术专业是播音主持。因为从小就学习评书,喜欢讲故事,所以对主持人有着特殊的情怀。流利的普通话是主持人的基本门槛,但其实在准备艺考之前,我只会“济普话”,也就是济南普通话。这和周围的语言环境很有关系,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亲戚,要么说济南话,要么就说“济普话”,普通话一度令我困扰。为了练好普通话,现在想想也是蛮拼的:
1、每天都像婴儿学语一样跟读普通话教程一小时,适时还得录下自己的读音和标准进行对比,便于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哪个音没有发到位。一直从高二坚持到高三。
2、获取身边人的理解,渴求支持。跟家人、朋友、老师再也不说带有乡音的济普话。这点听上去简单,但却比第一点更难实行,毕竟在一个充满乡音的环境里,标准普通话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无视别人异样的眼光。成功的道路是孤独的,信念不够强的人都会被淘汰。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普通话上了一大台阶,达到了艺考的标准,接着我把重心放在了考试内容的练习上。
二、专业和文化课
高三是我最忙碌的阶段,不仅要兼顾文化课学习,还要练习自己的专业。一些朋友觉得艺考生的成绩不重要,所以就放弃了文化课,这样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如果你的目标院校是中传,文化课必须过硬。同时,学习文化课也有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比如增强你的逻辑能力、增加你的知识底蕴……这些都会影响主持的表达状态和评述能力。所以我尽量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手抓,一个都没有放。
当时,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声,从气息练起,再到语音、绕口令,然后播读稿件,最后文艺朗诵,别人可能练声会练半小时,我一般都会练1小时甚至90分钟,而且我是把每一项都练到位,做到精准。课间也没有闲着,我都会利用5分钟的时间练习绕口令。晚上回家之后会听新闻联播,这也是培养语感的方式。晚上把作业做完并复习完所有知识点后,我会拿出一段时间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这也是为即兴评述做准备。
这样的生活虽然非常枯燥,但是对专业训练真的很有帮助。坚持了半年后,我就踏上了艺考之路。
三、院校选择
艺考内容的准备固然重要,而艺考的路线规划也很重要。有些同学一下子会报十几所大学,我觉得没有必要,报得太多反而会分散精力,导致疲惫,甚至厌考。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分档次选择学校:哪些是冲刺的、哪些是有把握拿下的、哪些是保底的?自己列张表,要很清楚。
个人建议不要超过8所。否则伤财伤力伤时。
当年我一共报了7所院校:中传(兼报南广)、浙传、上戏、华东师范、南京师范、南艺。
每年最先考试的一般都是南京的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我把这两所大学定位于去感受一下艺考氛围,熟悉艺考内容。
其实,两所院校考试侧重点各不相同:凡是大学院校带有艺术二字的,比如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都很看重艺术气息,可能朗诵、表演的分量更重一些。而像师范类院校,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他们则更看重文学、知识的广度。
我当年考南师时,有关于苏轼诗词的理解,而考华东师范大学时还有笔试,内容都是文学知识和作文。由于南京艺术学院考试拉的阵线特别长,要进行三次考试,我果断放弃了南艺的二试,而回到济南备战浙传。之后又先后去了上戏和华师。
最后是中传的复试。在中传考试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领带打了个结,当时心里特别紧张,害怕影响评分。我于是做了一个深呼吸,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回到面试中去,所幸没有分散过多精力。要提醒大家的是,像这样的小意外一定不要放在心上,只要大方自然地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了,考官更在意你的整体表现而非外在仪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艺考之后,就是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你要和其他高考学生一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不能觉得自己是艺考生就可以有所松懈,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毕竟落下的课程特别多肯定有跟不上的情况。不要怕同学和老师嘲笑你,谦虚发问,真诚致谢。
我很感谢当时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有时让你充满力量的并不是会多解一道数学题或者多对一道英语阅读,而是那一个肯定的眼神,那一声“加油”。
当年我艺考成绩如下: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第一
南广:专业第一
华东师范:专业第四
浙传:专业第五十五
上戏:合格
南师:合格
南艺:二试弃考
这就是我当年艺考的主要经历,希望对大家能有一点点帮助。最后想与大家分享一句话:我们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追梦路上的你我,加油!
留言说说你坚持下去的理由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粉丝群聊
/添加客服微信号:byzc2003 →备注“入群”
设置星标
/点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设置星标
不会自我介绍?九招秘籍传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