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谈谈你理解的打工人。
先给不了解的同学说说打工人这个梗是怎么一回事。最近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打工人的段子的,比如网上流传一个《打工宣言》——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还有这样的:只要我够努力,老板他一定能过上想过的生活。早安,打工人!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早安,打工人!你看就是这样网友发的调侃的段子,让打工人这个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有人说,“打工人”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悲观的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先说说我能想到的:
看到打工人这三个字,会让我想到关于财商的教育。我看过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我印象非常深,里面有一个章节介绍的就是人们收入的四象限。分别是雇员、自由职业者、企业拥有人、投资者。
不管你的工作是医生、教师、公务员按照这本书的定义,其实都是雇员。也就是咱们说的打工人。而自由职业者,有的可能高端一些,比如设计师,也可以是小摊主。但你必须上一天班挣一天钱,你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企业拥有人和投资者就不用说了,他们往往不用自己工作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那其实对于咱们年轻人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脱离雇员像企业主和投资人这两个象限迈进。
方法很简单,就是打工赚钱,攒钱,投资。只需要循环这三个过程就可以了。在我看来,对于家里没有皇位继承的普通年轻人来说,打工是迈向财富自由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打工容易,但往往很多年轻人做不到的是第二步,攒钱。如果攒不下来钱,就无法让钱为你工作,你依然只能是拼命工作赚钱然后消费。
这种通向财务自由的财商教育,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重要。也把这本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这是一本财商教育的入门书籍,通俗易懂。如果你打算成为一个有钱人,这本书也许给你带你上路。
咱还是回到评述中来,有人说,“打工人”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悲观的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
说点现实的,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当前我国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找工作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更难。故此,无论“六稳”还是“六保”,就业均居首位,如何造就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跟失业在家的人相比,当一个打工人,应该是幸福的,生活还是有盼头的。起码不用为吃饭发愁。
但为什么打工人这个梗能在网上迅速蹿红呢,最早一批90后也已经30岁了,曾经的年轻人也已经成熟,这可能是对于高压环境的不满,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让年轻人容易共鸣和共情。
从表面上看,热衷于传播“打工人梗”的网友,似乎总摆着一副嬉皮笑脸、玩世不恭的态度。但是,倘若因此便以为他们对“打工人”这个身份颇为满意,无疑是大错特错。正如一位表演艺术家所言,许多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当网友们以“打工人”为主题嬉笑怒骂、调侃打工生活的时候,他们想表达的其实是打工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个人生存境况的无奈。
如何让“打工人”更有尊严,不能不谈。
教育原本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实则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投资比重,使相对贫困的家庭和地区无力负担昂贵的教育成本。就业与教育往往密不可分,就业市场中的不平等主要与行业垄断、裙带关系、利益交换等现象联系在一起,并不能靠“择校改革”和“师资交流”等“止疼片”改善。人人当白领,进精英行业既不现实,也无利于社会分工,但提高蓝领收入及以市场导向的职业教育,却是一个缩小差距的方法,在社会流动的不断博弈平衡中,每个人都应拥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光等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完善,等着别人给自己加工资,不如好好的提升自己,收入的高低往往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就像50年前,那会可能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因为车不多,会开车的人也不多,不少姑娘都争先恐后嫁给出租车司机。
现在高中毕业的同学都去学车,如果你还指望靠开车赚钱,可能再过十年无人驾驶就把你替代了。反过来思考,就是你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这项技能,能不能只有你会,当你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打工人这个标签可能离你也就越来越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