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关于丁克的话题。
这也是有不同的新闻背景的,前不久,前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吃雪糕的事儿登上了热搜。在相关照片里,张宏民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吃雪糕。原本平平无奇的一幕,却因网友们频频的“加戏”而发酵。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说,他“活着有什么意义”“年轻时混得再好也不如老年有妻儿重要”“再优秀,无儿无女也是失败的一生”。甚至,还有网民将张宏民的独身,上升到了某种“高度”,认为“如果都像他这样,中国百年之后就没有人了”“不结婚生子的都可以视为对国家没有贡献”。
还有,不久之前,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也遭受过同样的攻击,理由同样是无儿无女的人生是失败的。有一个网民这样留言:“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遭受这种质疑的还有生物学家颜宁。
当然咱们看到这些名人因为不生孩子被恶意评论,这两天恰巧还有一个新闻,在山东,一位女子因为不能怀孕,被婆婆和丈夫虐待致死。
你说说这两类新闻放在一起,凭良心讲,2020年的今天,陈旧思想早已经过时了,万万没想到,时至今日竟然还会有人觉得女人“生孩子”是必须去完成的使命。我们要对陈旧的观念进行筛选,要对古老的思想进行更新。若一成不变地去生活,那生活将永远不会改变。
杨丽萍是一个“视舞蹈高于生命”的艺术家。
咱们看看杨丽萍是如何回复这些言论的,她曾说过,“一只小蚂蚁也是我的孩子,我的舞蹈作品也是我的女儿”。可见,舞蹈就是她的生命,舞蹈作品就是她与艺术的爱情结晶。
用作家侯虹斌的话说:“人人都可以吃喝拉撒,人人都可以生育繁衍,连动物都会。这些都是中性的,不必拿这个作为骄傲。”这话说的在理,只有那些在人生中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亮点的人,才会把生儿育女当做是人生的亮点。
人们通过生育儿女让,自己的晚年有所保障。很多人都担心,人老了没人养老送终,那晚景可就太凄凉了。其实不仅是生育,包括婚姻在内,人们组建家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人生有保障。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所以经济保障和情感交流就构成了婚姻家庭的主要价值。几天前,北京青年报还报道过一则新闻,上海一位88岁的马老先生做了一个让旁人“无法理解”的决定。他决定在去世后,将自己的300万房产留给楼下水果摊的店主,并且已去公证处做了公证。很多人问:为什么?
在视频中,马老说,家里亲戚只是觊觎他的房产,让他早点写遗嘱。
几年前,马老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在家中倒地猝死,他一个人手足无措,半夜打着手电筒上门去找水果店老板小游求助。
后来,从追悼会到落葬,没有一个亲戚出现过,只有小游全程陪同老人办事。
后来又有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后昏迷不醒,是小游发现,并把他送进医院。
当小游给老人的亲戚打电话时,亲戚们都说自己走不开,于是小游白天看店、晚上就去医院陪夜,直到老人恢复出院。也许是从那一刻起,在老先生心里已经把小游当成了可以依靠的家人。
那次出院后,马老先生就决定邀请小游全家搬进来,组成一个特殊的家庭。
未来老龄化社会,这样的例子可能会更多,所以,对于生不生孩子的事情,这肯定是人家个人的事,旁人没必要,也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对于无儿无女的老年群体,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优化目前的养老制度。
老人们手里有房产存款,希望能选到合适的临终监护人。不再担心光有人惦记遗产不肯好好对待自己,如果这方面能够得到完善,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