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厕所革命”。这是一位云南的网友留言说他们省考到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是厕所革命,为什么厕所还要搞个革命。针对这些问题,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资料,给大家打个补丁。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说一个曾经发生在我国的现实,男不长,女不生,骨如柴,人变形,体无力,腹水盈。”这是患了血吸虫病的可怕症状。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患病后的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等症状。血吸虫病不仅使人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位于四川凉山大山深处的普格县特兹乡的老百姓曾被这样的痛苦折磨着。曾经,四川多地均有因血吸虫病导致十室九空、人绝户灭的记载。血吸虫病,这一骇人的疾病,直到2015年,凉山州普格县全县才达到阻断标准。
而四川凉山地区的改厕运动是中国“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用过旱厕,对那种臭气熏天非常不便的印象依然深刻。以前我认为厕所革命很简单,就是找个施工队,把曾经的旱厕升级改造一下,不就可以了。但事实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厕所的改建被称为“大国的里子工程”。要想把旱厕改造成可以冲水的厕所,起码需要接上电、用上水、修上路。有了照明设施,才能加盖屋顶,不用露天照明;农村不仅需要自来水管网,还需要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才能普及水冲厕所;修上路,与现代生活接轨,水泥、瓷砖、马桶才能更快运到村里。厕改工程不仅正在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培养大家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有人计算过,一天上厕所一共花费10分钟,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光是在厕所里度过的。
如厕,这一人们生活的日常行为,被称为“天大的小事”。厕所革命,也让这一“天大的小事”,从民生短板一跃成为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回望新中国70年壮阔征程,厕所映射着国人卫生习惯的改变,影响着亿万群众的出行。
1949年的北京,全北京市公厕仅有500余座。
2018年,北京市公共厕所数量达19008座,在特大城市中保有量世界第一。按照设置目标,在四环路以内,每平方公里就有20座公厕,人们步行5分钟内就能找到厕所。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厕所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局。脱贫不仅能让贫困地区的百姓们吃饱穿暖,更应该让群众真正过上干净舒适的生活。“厕所革命”所承载的意义,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