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经结束了高考的你们,欢迎即将开启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今天想谈的话题就是,高考后的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小度老师为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放松,彻底地放松
首先,建议高考学生要疯狂地放松,没有任何国家的学生像中国学生这样连续三年或者连续六年处于“像一根弦一样”紧绷着的状态,再绷下去真的是要断了。那么高考终于结束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疯狂地放松,让自己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让自己灵魂彻底放松,哪怕连续睡几天的懒觉,哪怕是无所事事几天,都是非常必要的。
彻底放松也包括了可以和同学疯狂地聚会,当然疯狂地聚会要以理性为基础,比如说千万不要喝多酒,就算喝到晕头转向也千万不要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过同学聚会真的很重要,因为过去的同学一直都是竞争关系、打拼关系,高考结束了,这样的关系就结束了,从此就变成了真正的朋友关系。要知道,随着岁月的推迟,高中同学的关系会越来越好。
因为这三年无论如何是你最值得纪念的、最珍贵的青春时间,尽管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高考的复习上,但是实际上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花在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上,有些同学可能会从此天涯海角,甚至很难再见面,但是不管怎样,每一个同学在你心中都会留下一份珍贵的印象。到今天为止,我只要回到家乡就会跟高中的同学见面,或者说在全世界各地如果能碰上自己的高中同学,都是一场幸福的相见。
当然你放松也可以包括拼命地打游戏,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果说在家里实在没事干的话,高中毕业已经18岁了,可以背上包到全国各地旅游一下,去你想去的地方看一看。这是给大家建议的第一点,就是高考如此紧张以后,我们要彻底地放松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回到正常状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当然了尽管要放松,但毕竟我们还是要为未来着想。因此,第二点建议是,为未来着想的话,高考以后这三件事情就非常重要:第一个我们到底要选什么样的大学去学习,第二我们到底要选什么样的专业去学习?第三就是我们需要估分。在这里建议是9号10号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完,因为对于河南艺考生,要去做志愿填报院校规划和专业规划的时间不多了。这里我们需要去明确几个概念。
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又称省控线或批次线,是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当年全省考生高考成绩和招生计划,将全省考生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各种因素后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分别划定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
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本线、二本线等。招生院校只能在本院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考生,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二、院校调档分数线
院校调档分数线又称调档线,是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如105%或120%),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平行志愿的第一轮正式投档)中自然形成的投档给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
省教育考试院根据普通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计算出应投档数,按相应规则投档后,向院校所投考生档案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通常情况下,许多院校调档分数线往往高于批次线。一个考生选报了某高校,能不能被录取,首先取决于他的成绩是否达到了这所学校的调档线。
三、院校最低录取分
由于院校在提档过程中是按照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05%或120%以内)提档,因此,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必然会有考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被录取,那么被录取考生的最低的分数即为最低录取分。而该校某专业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一般来说,实录线≥调档线≥批次线。
但有时自主招生、定向就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等特殊类型招生由于招生政策所致,会使院校的最低录取分下降。对此应区别对待。
四、志愿、院校志愿、专业志愿、无效志愿
志愿是指考生的志向和意愿;院校志愿是考生对高等院校志向的选择;专业志愿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发展潜能对院校中某一个或几个专业意愿所作出的选择。
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统称为高考志愿,两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体,它完整地表达了考生希望就读的院校和专业意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考生未来发展方向就业前景。
无效志愿就是对考生投档录取没有意义或无用的志愿,它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考生笔误或填错或涂错院校代码,电脑无法按考生的原本意思显示或运行;二是在同一批次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形成梯度或反向梯度关系,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其后的各个志愿都不会被录取。
五、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考生在同一位置所选的A、B、C、D等院校之间是平行关系。即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依次检索。
举例而言,假设考生第一志愿里依次填报了A、B、C、D四所平行的院校。录取时,首先考虑将考生档案投到A校。如A校还有计划余额,则投到A校;如A校已经没有计划余额,则考虑考生的B校。若符合B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校投档,依此类推。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报的第二位置而受到B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在第一位置填报B校的考生一样竞争。按照从A到D的顺序,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
所谓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所谓“顺序志愿”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学校而言,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同步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对考生而言,则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是同一顺序的志愿被检索投档。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选大学。好多同学说大学还用选吗?分数一出来我就知道应该去什么大学了,我想去北大清华也不一定去得了。不是这样的,我想说的是,选大学其实不光是选大学本身,还要选地区。
什么叫地区,就是更开放的、更有竞争力的、更有人才的或者说是学术氛围更好的地区。中国沿海地区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地区,但在中西部地区,根据你的专业选自己喜欢的地区,也有好的地区。比如像甘肃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也是很浓厚的。你要是研究中国历史的话,在甘肃这样的地方上学其实不是一个坏事。因此,地区是第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是你的生活习惯爱好。比如说南方的山清水秀和北方的豪爽和你的个性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建议选相反的地区,比如说我一直建议南方孩子选北方地区,因为能学一份北方人的豪爽,而北方孩子选南方地区的大学,这样能学一些南方人的细腻。
那么选大学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我想说的就是要选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千万不要天天跟父母在一起,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没事就会跑回家去。离家远一点的地方文化氛围就不一样了,那么交到的新朋友就多了,只有在你离家远的地方才更容易交朋友,而且更容易交到知心朋友。
除了选大学,学什么专业也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个标准首先基于你自己是否真的是深度的喜欢,是否是真心想学。如果你对数学极其感兴趣,那就选数学系,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学数学毕业出来不好找工作所以就不选数学了。
选自己喜欢的才能学好,才能深入地学习,才能绝不后悔的学习,这个非常重要。那么除了自己喜欢以外,第二个一定要记住了,就是选专业的时候千万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
我们很多时候是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去选,比如说很多人都选法律选经济选金融选会计选计算机,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专业毕业以后也许能找到好工作。但只能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工资相对不错,但如果是你不喜欢的专业,你选它干什么?当然如果你喜欢这些专业那没有问题。
但有些人比如说喜欢历史学,喜欢心理学,那就去选吧,为什么不要?不要以为历史学心理学哲学这样的专业就找不到工作了,中国有一大批有成就的人,都是历史专业或者哲学专业等专业毕业的,所以选专业最重要的是不要急功近利,选自己喜欢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面向未来的时候,这个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并且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专业。这也是选择专业的一个重要要素。但千万不要百分百地听父母的话,父母的参考意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如果父母一定强迫你选的专业你不喜欢的话,那么一定不要选。
碰到过好多案例,孩子听父母的话选了一个专业,但进了大学无论如何也不喜欢最后再转专业,中间耗费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
充电,为大学生活做准备
第三点是,就算放松,你也不能一个暑假两三个月一直都放松,最重要的是在一段时间放松以后要继续的充电和上课。为什么?因为进大学又是一场搏击,进了大学以后尽管大学的学习不如高中那么紧张,但这是中国的特殊现象,因为在国外的话一般都是上大学比上高中要累多了,如果你真的进了大学后四年就这样晃荡过去了,那么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事无成,一辈子都落在别人后面了。上大学本身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关于充电,我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个,英语课其实一定要上,因为在大学英语学习真的是很重要。首先,你如果英语不好的话,在大学会耗费大量的时间,那为什么不预先学好一点。其次,未来整个的大学学习,如果你要搞学术研究或者想要到其他国家去进一步进修的话,英语水平就变得很重要,到时候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容易学上去的,所以不妨在假期的时候好好学英语,哪怕是多看几部美剧,多模仿,对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英语不是在暑假唯一要学的东西,除了英语以外你应该选择一些和你未来要选择的专业相关的课程去听听。有同学会问这些相关的专业课程我到哪去听?现在是一个知识共享的时代,你可以到一些公开的网站上去听,比如像“得到”app上面有很多的课程,“网易公开课”上有几千门大学课程,当然也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大学的MOOC上去听课,这些课都是免费的。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话,也可以多听听像TED这样的演讲,全世界的著名的人物都在上面做过演讲。
除了这些之外,我建议大家听一些通识类的人文历史科学的课程。在美国大学一二年级,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是上通识类的课程,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功底和理性理解能力。但在中国,我们大学一二年级通识类的课程上的其实并不多。要知道,人一辈子的综合素质不是来自于专业素养,而是来自于通过对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培养起来的充分的理性、充分的智慧和充分的知识结构。所以不管你学是不是学历史的,也应该学一些历史、哲学等课程,让自己变得完善起来,让自己增加增强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能力,这是第三点。
体验广泛的实践活动
如果还有时间,还有可能的话,做一些社会的实习活动,当然你可以通过父母的关系到某个公司去实习,到某个机关单位去实习。但我说的实习活动比这个要更加灵活一点,比如说组织同班同学去做一点社会慈善的事情。比如到福利院去工作几天,到贫困地区的小学里去教书,或者说到智障学校去帮助那些智障儿童,或者说是去老人院去跟老人聊聊天……这些东西都算是社会实习活动,它能增加了你对人类的理解,增加了你对生命的感悟,我觉得这种东西都非常重要。
你也可以组织自己的高中同学一起到一些国内创新型大公司或者世界创新型大公司去参观学习,比如说到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到这些公司去参观学习。我相信只要你们亮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牌子,所有的大公司都会安排都会欢迎的。这意味着你通过这样的机会能够学习到更多东西。
当然大家也可以去做一些比较严肃的社会调研,比如说调研中国留守儿童的现状,调研汶川地震在过去的十几年的变迁……像这些东西都能够充分且有深度地增加你对社会的理解,也可以为你在大学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会让你更加安心地专注地在大学里学习,因为你会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知识,需要人的努力,需要我们这样的人。
人生赢在持久的努力
那么最后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没有考上好大学怎么办?
答案非常简单,继续努力!其实人生的努力是没有起点的,只有终点的不同,没有起点的不同。人生一跑就是近百年,你早一天跑还是晚一天跑,你是上了名牌大学还是上了普通大学,对你一生的影响不是那么大的。对你影响最大是,你是不是保持每天的进步,是不是保持每天的努力,保持每天的持续地突破自己。所以就算你考上了一般的普通大学,也可以继续努力,上面的事情都可以继续做。人生的起点稍微差一点没关系的,关键是你要努力在终点的时候比别人跑得更远!
如果说你没有考上好大学或者是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如果你愿意的话,当然和我一样连考几次也没有关系,你也完全可以有这样的决心。中国的211、985大学那么多,每年录取几十万的大学生,你完全可以抱着不进名牌大学决不罢休的心态,可以考一次考两次考三次,最后非考进北大清华南开南京大学也是可以的!
但是不管你考得上考不上名牌大学,你依然要继续努力,人生一旦上了路,就“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勇往直前一条路,任何勇往直前努力拼搏的人,老天一般都会给予非常充足的回报。
你去调查任何一个成功人士或者任何一个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你发现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不断地持续地努力和进步!当然了,命运给你好的回报是以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失败都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为前提的。
所以请记住,其实大学好不好不重要,有没有上大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正常的乐观的进步的精神状态,一直勇往直前,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在看点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