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诞生在1994年
这部影片像极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在院线的时期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轰动,但是随着在碟片市场的风靡,它的价值和内涵被影迷迅速的肯定。而且更奇怪的是这部影迷心目中史上最佳影片在角逐奥斯卡奖的时候竟然颗粒无收,惨败给同样是励志题材的《阿甘正传》。
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在院线和颁奖典礼双重打击的情况下,这部作品竟然在碟片市场杀了一个回马枪,而且逆袭成为了电影史上的最佳影片。而被他取代的榜首位置的作品,则是1973年上映的经典黑帮片《教父》。这两部电影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都是讲男人的奋斗,都是讲犯罪者的救赎,都是讲责任,人生。
IMDB,一个国外的电影评分网站
那是什么原因让《肖申克的救赎》将《教父》从榜首位置拉下马呢?虽然这两部作品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是显然《肖申克的救赎》的故事更讨巧,这个故事即充满了传奇,也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体验。
《教父》这样宏大的黑帮题材, 显得和普通人的生活多少有了一定的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让观众在和故事交流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有了些许的违和感。
把《教父》打败的《肖申克的救赎》,接近普通人故事体验以及讲故事的方式是编导艺考生“急需的”。
今天我们和大家简要说说《肖申克的救赎》是怎么去讲故事的以及讲好故事需要的“必要”思考。
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论文、写总结,实际上本身还是要讲故事。
那怎么讲故事才能让人信服呢?
如果不掌握说故事的技巧,可能没有人想看,你用一堆堆砌的名言佳句和材料告诉别人你的故事或文章多好,而作为考官或者评审者,他已经看腻了。
五花八门的电影结构其实是有很多是可以借鉴的。
作家贝尔把文学故事总结为LOCK结构:
好故事要有一个或多个有趣的主角;
故事有驱动故事前进的动力,即目标;
布满障碍、充满冲突的桥段,即冲突;
重击力道的结尾,即结局,让人恍然大悟。
就故事构思创作而言,它的主角可能是一种病毒、一个社会问题、一种动物等。选择一个有趣的、广受关注的问题,相当于为故事塑造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人物。
文学故事中的目标通常是两类:想取得某样事物,或逃离某样事物。例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渴望获得自由。这一目标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机制,成为编织各种桥段的一条主线。
在冲突层面,最吸引读者的莫过于主人公克服困难的各种桥段。《肖申克的救赎》中,精彩的情节体现为一系列冲突:安迪如何被狱警刁难、如何被狱霸欺凌、外逃计划实施障碍重重等。这一过程充满张力,精彩的探索自然地呈现,定会打动你的读者。
最后,好的故事结尾通常不落俗套。《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竟然通过给典狱长洗钱的方式给恶人布下陷阱,也为自己的狱外生活准备了一大笔钱。这个结局让观众又惊又喜。
最后,影向小编给正在学习编导的同学们推荐几本不错的参考书:
《写作课》
作者:叶开
文学博士、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老师,以平实而不乏幽默的语言,在本书中为中学生和写作爱好者们上了10堂非常实用的写作课,指导大家如何在“深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写作”。10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写些什么内容?如何开头和结尾?如何设置人物关系?如何修改和提升?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能力?……写作类型涉及小说、说理性文章、叙事文、诗歌、评论性文章和书信,每章节结尾处均设置有“写作作业”环节。
《伟大的电影2》
作者:(美) 罗杰·伊伯特
《伟大的电影2》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第二部。他延续了前著的妙语连珠与犀利观点,携带私货的毒舌,以及吐槽精准的幽默。《伟大的电影2》中收录的100篇影评,是100部被作者形容为“没得看,就会死”的电影,其中一些与伟大的名字相伴——罗伯特·布列松、希区柯克、伍迪·艾伦、戈达尔、斯皮尔伯格;另一些,人们通常不会将其与“伟大”联系起来,甚至会排斥。
《电影漫游症札记》
作者:唐棣
小说家看电影的心得之作,电影实践者的贴身札记。从色彩、光线,聊到真实、隐喻,从特吕弗、黑泽明,聊到卡佛的小说、《漫长的告别》……在唐棣的世界,文字和影像都只不过是工具,用以进行一场穿梭于文学与电影、想象与真实、理论与感受之间的潇洒漫游。
编导名校吴峯私教小课
-一场从输入到输出再到“反刍”回顾的循序渐进 -
线上直播课程
【了解线上直播或线下1V1面授课程详情请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