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缘起:一条“迷惘但独立思考”的留言
在线网课,对于编导艺考生到底有没有价值?
在这次疫情前,专门为编导艺考生们而开设的在线网课平台,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网课的形式五花八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机构都借助现有知识付费平台出售含水量很高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机构还独立建设了自己的App。
笔者,通过对往年编导艺考生的调查发现,大比例的考生都有过购买在线网课的经历,但只有极少数完全依赖网课完成专业备考的。
根据某媒体的受众行为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有78.1%的高中生曾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而其中超过8成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有收获的。这一数据中间,也包括对艺考生的购买行为统计。
即使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在今天变得有些尴尬,我们还是得承认,知识包装后的售卖行为仍然受到追捧。尤其在优秀资源相对短缺、优质备考信息不对称的编导艺考培训行业,更是给了在线网课更大的市场空间。
求知若渴的付费编导艺考生们到底都在学什么?
花钱之后又学得怎么样?
笔者选取了腾讯课堂、喜马拉雅、网易云课堂和几个有关艺考课程的APP,想看看大家都在上面花钱买了些啥知识。
先说喜马拉雅,这是一个从开发“旧媒体”广播电台在线版起家的平台,主要以音频节目为主,有关编导艺考的课程,大多数是一些不成体系的免费内容,真正能提供营养的课程不是太多。比如,从X乎上或者杂志上找一些文章,通过声音传达一下,简单“文字转音频”,这种形式从根本上讲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X呼上回答者的观点、认识水平也同样让人有点捉急。同类的‘课程节目’更多表现在口播影评,口播即兴评述,还有一些像D音“快看”之类的电影推荐。不难想象,一个学习编导的同学,把时间花在这类内容上会有什么收获。还好,这些所谓的课程节目都是免费的,至少只浪费编导艺考生们的珍贵时间,不重要的金钱还在“口袋”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课程都是一无是处,有一部分内容还是有点专业精神,但此类算作干货的内容真正发挥价值是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作为前提的,比如,讲故事的课程,如果你的阅片量比较低,这类课程只能是“看上去很美”。这种需要一点储备才能听懂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上都存在。这也是网课天生“干货”的属性决定的。
除大众化的喜马拉雅外,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课程看起来有点规整,娱乐化色彩相对少一些。但依然缺少系统化课程,从免费试听的内容上来看,距离成为高质量课程(与面授课来比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影评写作的视听语言基础,很多老师都在把教材的内容背一背或读一读,课程的设计也只是“印刷教材提炼成PPT”而已。同为辅导老师的笔者,能感到这些老师们授课上的困惑,网课与面授课的时间、空间形式有很大差异,无法展开讲授更多的知识,更无法采用启发性的“问题授课法”,无法互动,无法传递比知识更重要的“思维方法”。一个合格的辅导老师如果像面授课一样去上课(网课),这个课程基本上被认为是“水”课,对于需要把在线学习者的水平“平均化”的网课来说,拓展、重思维启发、多问题少答案等等真正好课堂的因素,一概不能有,否则,网课不好卖或者购买者学习完成度不高,进而影响后期销售。因为,在线学习是有门槛的,所以,商业化、娱乐化的网课(知识付费,如,D到平台上的大量课程)必须讲干货,否则不能适应大部分学习者(需要平均难度或者刺激购买欲望)。但,这就背离学习的思考原则,充斥着大量干货的网课没有什么价值,比如 D到的文学巨著快读,10小时读完红楼梦,十节课学会讲故事,三节课教会写影评等等。
除上述平台,还有一种编导艺考网课发布形式就是APP。早些年间,主要以某一单项内容出现,比如帮助考生背诵文常。后来有很多机构开发了专业艺考综合课程的APP,或者PC网站。不可否认,大量资本投入会让艺考网课质量有很大的改善,这也是基于投入产出的考量。让人乐见的是,包括编导专业在内的一些艺考网课质量正在无限逼近及格线,这是值得庆幸的,对于艺考生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同时也期待,这些平台能生产出更加合格的艺考在线课程,而不是简单的印刷文字“朗诵”、ppt阅读或聊天直播的录制回放。
笔者还从几个平台的课程点击率和销售量上大致总结了一下,广大艺考学习者们,对文常、影评范文、观影推荐、娱乐化学习闲聊等领域有更强烈的偏好,对所谓的备考技巧经验也颇感兴趣——这固然跟平台的课程制作者的定位方向有一定关系,但也足够表明艺考生们“口味”偏好,也从侧面反映出网课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用来“消遣”式学习的。
从内容上看,很多APP平台上销售最多的是一些“短平快”经验技巧类的课程,比如,10分钟教会你自我介绍;一节课学会影评技巧;3节课说透编讲故事;名师讲万能故事模板;一个编导名校状元的通关课等等。
仿佛听了“10分钟自我介绍”课程,就能在面试考场上独领风骚,一鸣惊考官了。上完名师的影评快学全套课程,就能稳拿考场高分了。听听学哥学姐“名校过关”的经验,自己也能掌握专业胜出秘诀了。
但你能在购买之后就真的得到编导艺考专业过关公式吗(尽管很多人一直坚信不疑,就像相信托关系考名校一样,就像相信桌椅板凳设施豪华也可以帮助应试通关一样,就像相信大学考官真的出来传递真经一样)?从笔者的购课学生学习调查来看,编导考生甚至无法把锅甩到课程质量本身,毕竟很多孩子并没有把他们所购买的课程真正学完并付诸到线下的学习当中去,至于在专业应试实践中能用到多少,就更不得而知了。
不论是在13站、D音还是K手,编导艺考娱乐或泛娱乐类视频的崛起和受捧似乎在说明,短视频学习方式变得更受欢迎了(这就是媒介对受众驯化之后的伟大力量,和当年很多人信奉看电视也可以学习一样)。
人们喜欢听所谓的名师或名校学哥学姐讲述奇葩考试案例,喜欢听打了鸡血上蹿下跳的老师讲“不需要讲就会的常识”,喜欢打卡学一些“自己独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很多编导艺考的视频提供者们将这些课程亮点剪辑在一起,搞点花样、装饰点搞笑卖萌的字幕或动画,几分钟就让你过足了“好像获得了真知”和快乐的瘾。
严肃知识的娱乐化并非由于媒介样式的变化而产生的。
统计了很多付费艺考课程的标签之后,笔者发现最受欢迎、播放量最高的标签包括“经验”、“文常”、”范文”等词,甚至“学哥学姐”成为极高的一个课程标签。
这些关键词似乎体现了人们的兴趣,离“玩耍、娱乐”更近些,离“有用的知识”更远了些。
回到最初的问题,选择在线网课的编导艺考生,究竟学了些什么?
我们需要承认,尽管啃下一本本有益的专业书籍、听完系统的专业辅导课程的学习效果,肯定比看N手总结资料干货好很多(这在文化课高考复习中同样适用)——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个耐心、时间、能力和条件,跨过高门槛,完成深度与精细阅读,听到专业辅导的面授课,与有经验的专业导师对谈(编导艺考行业售卖有益课程的真正好课堂实在是不太多)。而包括编导专业在内的艺考网课意义,正是在于将这些原本不适合学习或者没有学习条件的高中艺考生人群,拉到知识“大门前”。
尽管很多网课只是把学习者放在大门前,不是引领“入了门”(有一部分课程主要用来宣传招生,不会把你引导入门的),笔者仍旧认可艺考网课产品的正面意义。不管是目标明确的在线培训网课,还是轻松幽默的泛常识的短视频课程,都让天生枯燥的学习这事儿向更广泛的艺考生打开了门。
目前需要大家警惕的是,很多编导艺考网课的提供者常常夸大这一类学习内容的价值和价格,而编导艺考生又十分擅长于自我欺骗,将知识获得感与真正获得知识划上等号。在当下知识付费被划入智商税的过程中,很多艺考生很难选择“不被收割”。
在对于如何获取有价值的编导艺考知识这个问题上,发达的互联网市场平台的确给我们提供了眼花缭乱的选择和过于“贴心”的服务。
但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可能都需要提醒自己,学习这种反人性的事情,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就能完成呢?
对于独立学习能力、自控能力不是很强大的编导艺考同学来说,面授依然是高效率、高质量备考的重要方式。
一年后,你想成为哪个“院里”的专业系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