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观影/《刺杀小说家》类型杂糅的反面教材就是失去类型特点
《你好李焕英》1总评:人和天时地利
人和:虽然是贾玲的第一部导演作品,距离原版小品已经过去五年,贾玲这些年在影视娱乐圈的关系网构建相当不容易。不管是男明星还是女明星,不管是东北还是江南,没有她处不好的关系。从不做主角,没有她的辅助,主角都黯然失色。票房如此成功,人和占第一位。
这些年肉眼可见贾玲越来越胖……在综艺的出境中也慢慢从配角(甚至丑角)能够变成占主位的综艺咖。还记得在早期跑男节目中贾玲的几次出境,真心为她心疼。现在《青春环游记》《王牌对王牌》中的表现,称得上国内女性戏剧人的翘楚。
天时:春节档已经产出超过19全年十分之一的票房,历经一年的“封锁”,电影市场终于释放出“压力”。不仅是出品方,包括院校和观众都是要电影得释放。
院校想要放电影,观众也需要看电影,再加上春节档上映一个片不少,能打的不多,而且在这个档期尤其适合合家欢类型影片。比如说去年的《冏妈》,虽然口碑反应不好,不过就题材来说,还挺适合春节档。尤其是今年我就面临一个选片困境,带领奶奶看什么电影?
春节假期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少!!!不让放炮,不能串亲戚,街上也没了小时候各种娱乐活动,只能商场里转一转,该买的也都买了,只能带领老人看看电影了。
地利:异地过年充分释放了一二三级城市影院市场容量。以往是春节档二三线为主力,其它档期一二线为主力,这次异地过年没有让人口“倾斜流动”,反而对电影是利好。
春节档的票价是真的贵!!!小县城的票价都是40+,甚至超过70,关键还场场爆满!!!不得不说今年的高票房,一定程度上是高票价推出来的。票务市场、出品方的多方整合,让竞争越来越集中于顶端部头,未来很难买到低于19.9的电影票了。
《你好李焕英》已经影史第三,有可能第二名。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也是不可复制的。
《你好李焕英》2 剧作
没有不能编的故事,只有不合时宜的情节。
在编导统考故事创作中,总有考生问爱情和穿越这类题材能不能写,我就用这句话来回答。在考试中,写考生自己青春期的爱情肯定不行,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呢?是可以的。
《你好李焕英》就包含了这两个类型,却获得了巨大市场成功。故事的整体构建是围绕“母女情怀”,弱化爱情和穿越的表现,以梦境的形式让观众忽略“穿越”的合理性,让“亲情”超越了“爱情”。
段落性板块化叙事成为“小品式”电影,填补了观众对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期待。浅显易懂的“口语类”包袱尤其适合最大化的观众群体,吸引更多“零体验”观众,比如说我奶奶。
春节档极其适合合家欢(至少在年龄层面上)能够吸引更大年龄跨度观众,就能获得超乎想象的票房。(参照《战狼2》的票房成功就是让很多从未进过电影院的中年人士走入影院。)
这也产生一个市场问题,是中老年人不愿意看电影,还是影院没有适合中老年的电影?电影院真的是年轻人的活动空间嘛?
《你好李焕英》3 电影是“视听语言”还是“试听语言”(不是错别字)
回想一下,看完这部电影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镜头呢?
整场电影笑点不少,也令人感动。不禁让我思考“电影是什么”。这部电影的所有技巧依然是舞台式小品式的文本语言风格,这只是电影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不是电影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我的认知中电影应是“视觉与听觉”的高级结合,文本仅仅是听觉中声音里人声的一部分。当一部电影得主要表演形式是靠演员的台词表现,这是电影还是影视化的小品?
或者说电影应该是什么呢?
以沈腾为代表的开心麻花创作的电影,一直摆脱不掉舞台化表现风格,另外两大语言类团体-辽宁民间艺术团和德云社在电影方面一直没能有成功作品,就是难以跨越“语言”到“视听语言”的转变。
虽然《你好李焕英》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也对未来的电影创作走向有一丝担忧。市场还能不能给《人潮汹涌》这类影片机会呢?市场不会给,投资方就不会给。
《你好李焕英》4 喜剧的终点是悲剧?
小沈阳在《我就是演员》中说“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不喜欢。”
我也不喜欢,喜剧为什么要让人哭?
电影前面我看的很放松很舒服,最后15分钟转入煽情,尤其是剧情解释出是母亲先一步回来过去,我不禁回想起种种回忆……陷入情绪。以至于最后我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那么悲伤。尤其是贾玲在影片中怀念母亲的痛苦,当时采用环绕镜头表现她的悲痛。
但是这种悲痛是贾玲的。不是电影带给观众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部贾玲的个人电影,并不强调电影的”共情“。
还记得看《冰河世纪》《倒霉熊》哪怕《疯狂的石头》,就是从头爽到尾。喜头悲尾就像电商0元购,前面用着爽,付钱心塞塞。小沈阳的疑问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但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些年的喜剧作品,再也没有轻松从头到尾了。
这部电影饱含贾玲对母亲的怀念,想让我们置身对体会这种情感。
前面笑的多痛快,后面就有多痛。
《你好李焕英》5 电影是造梦者,寻梦者,做梦者
杨德昌在《一一》中借用角色的口吻表达出对电影的感情,“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体验”。
有了电影,贾玲才能借此缅怀母亲,我们可以感悟多彩人生。
《你好李焕英》6 感动的背后是什么?
在你被贾玲感动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她对父亲深深地不满,甚至恶意。
具有“全知记忆”的她回到过去,本身是知道父亲在哪里的。但依然怂恿沈光林追求李焕英,并且出谋划策。每当这个情节出现的打雷,并不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而是预示她的行为要“天打五雷轰”。
这也是为什么回到过去,她并不急于寻找父亲,而是急切的改变母亲的“婚姻命运”,在李焕英拿出结婚证看到名字后就“暴跳如雷”。
现在还对这部电影饱含深深地感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