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2016-2017年度
首届艺坛百家入围展 ·于阿军
当代油画百家入围作品微展览系列报道
于阿军
1963年生于北京
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并获学士学位;
1990年-1993年在台湾台中市参加像油画系列展,有多幅作品获得收藏;
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油画;
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之风》油画展;
作品《进入胡同》入选中国风景画展;
作品《胡同里的大晴天》在北京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得北京美协永久收藏;
1996年作品《胡同故事》入选《迎春画展》;
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作品《寂》入选北京市美术作品展;
1997年在香港世界画廊参加庆祝香港回归艺术作品展;
1997年作品《北京胡同》参加中际汉威艺术品拍读;
1999年在香港世界画廊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在香港世界画廊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2004年在香港世界画廊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
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同路而行》油画作品展;
2007年在北京画院参加《同路而行》油画作品展;
2008年在香港世界画廊举办第四次个人画展;
2014年在北京世纪坛参加《同道》油画作品展;
2014年在798宁空间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参加“艺术北京”油画展;
2016年参加798举办“中国—爱尔兰艺术家作品联展”;
2016年11月在北京红博馆由圣品艺术品投资机构举办“胡同印象”个人作品展。
胡同风景01
布面油画 100×80cm 2015
胡同风景02
布面油画 70×80cm 2015
艺评:
于阿军的作品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我对他绘画的题材非常感兴趣,只重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个技术层面本身已经很有内容,是一种文化的表现。
他在处理画面时,不是照搬实物,即物质的现实,其中有形式的处理,画面的横线和竖线像蒙德里安的构成,分割成很多的空间。如透过大门的门缝看到院子里的东西,也就是画家很注意画面的形式感,包括你从局部看,画中表现对称的门环、对称的门联、对称的门神这些东西。
胡同风景03
布面油画 50×70cm2016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第一有形式感、第二传达出中国含蓄美。如门关上了你不知道门内的片段,从美学上讲,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含蓄美;如门关上了你不知道门内的东西,这就是中国艺术那种不平铺直叙的感觉,是曲折地告诉你,让你去联想。
阿军的画面中,也隐藏着文化的秘密。在当前的绘画上讲,无论从形式、技术、内容,包括你的个人追求,在画面上都得到了圆满的体现。我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徐恩存
胡同风景04
布面油画100×80cm2016
胡同风景05
布面油画120×100cm2016
我觉得于阿军,他还是挺善于思考的,
他的整个绘画的历程,我都非常地了解,
他选北京胡同为素材以后,
他画面的符号性就更强了。
——占山
胡同风景06
2011年 150.3×95.7cm
胡同风景08
2012年 78.6×63.7cm
画家还是更多地通过视觉表现作品,
你说他背后有多少故事,
有多少文化,这需要观者去想象。
阿军的这种简化的绘画语言,
给人的视觉感觉更明确。
——李士进
胡同风景09
2015年 96.8×129.8cm
胡同故事1
布面油画 160×100cm 2013
艺评
一座城市的思想
王焕青
于阿军在画家中,算是很特别了。在那么多以北京为题材的画家中,他找到了一条事关家庭的道路。在他的作品里,他的家乡——北京,被剔除了所有与宏大有关的属性,提炼出“家门”这个简单的元素。
城市不再是地域性的主题,而着眼于家庭这个最小的单元。更极端的是,他要我们在一扇扇门上,看到世事沧桑,而家庭里的人物却从不出场。他用空寂的场景,暗示着物换星移和人心的起伏跌宕。
胡同故事2
布面油画 60×130cm 2013
局部
北京是不比寻常的城市,它负载了太多微妙而敏感的涵义。很多年前,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是从天安门开头,渐次展开对中国的观看。他的表现手法,启发了后世的中国艺术家,所以这几十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以天安门为题的绘画。他们戴着那个意大利人的眼镜,力图在恒久与动荡之间看清这座城市的奥秘。但是,由于过分的肤浅,难有安东尼奥尼的洞察力,只沦为一种空泛的政治图解。
此外,我们也看到一些杰出的画家,以城市的不同细节为对象,画出有价值的作品。阿军属于其中,却算另类,因为他为这座不凡的城市贡献了不一样的思想。
胡同故事3
布面油画 160×190cm 2015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更注重生活在里面的具体性。画家不是城市的他者,而是细节,是造就城市的人。城市的来路和去向都取决于这些城里人的作为和思想。
他的北京,不仅是座大城,更是众多的小家。这些小家如何过活,以什么样的精、气、神过活,涉及到一个巨大的主题,那就是生存态度和民族精神。过去,老舍先生把我们带进家庭,让我们看到文学中的北京人。现在,阿军把我们挡在四合院门外,迫使我们对着残旧的木门发呆。
胡同故事4
布面油画 120×220cm 2015
局部1
局部2
这些古旧的门庭的确曾经栉风沐雨,老舍和老舍之前的时代,已经变成了门上微不足道的痕迹。这些有年头的建筑以及镌刻在木门上的文字,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意义,却是难于回答的问题。
阿军让我们站在门外,不仅是来端详这些日渐少有也早已过时的大门,其实也是在拷问我们的生存。在日新月异的北京里面,还有一个北京;在你的生活里,还有一种生活;在你之内,还有一个你在挣扎。
打开这扇门,扑面而来的,是与老舍先生的文学同样复杂的具体的生活。但截至目前,在艺术上我们很难看到恰切的表达。以前,我们听到崔健号叫一无所有,直到现在,依然感到战栗。最近,汪峰整天北京北京唱得叫人伤心,他让我们感到了被现代化遮挡着的忧心忡忡。
胡同故事5
布面油画 120×130cm 2015
胡同故事6
布面油画 130×97cm2016
一扇门,挡在那里,我们是走进去,还是返身迎着这个猝不及防的新世界?这是一个令很多人踌躇的命题。传统中国已是烟消云散的梦,当代中国对很多人来讲过于寒冷和陌生。这是如阿军一代所共有的彷徨。但阿军的作品,不是怀旧,而是在新与旧之间开辟了一条逼仄的通道,你能透过这里观察到世态对于人心的深刻影响。
阿军的作品,没有故事。你看到的,是家门这个被反复使用的舞台,我们依稀能看到不同时代残存的戏文。每一个四合院都有比《四世同堂》更复杂的剧情。家庭兴衰,政权更迭,文化的嬗变用不可抗拒之力左右着人们的思想。
就像四合院本身,或为私产,或为大杂院,起伏沉沦。两扇门,像一道幕布,在把剧情挡在历史深处的同时,也激发我们对自身的反省和考察,而生活的意义恰恰浮现在反省之中。
胡同故事7
2015年 96.8×130.2cm
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家庭都被时代大潮百般蹂躏,因为那里面也不乏弄潮儿。不必在一幅画里寻找故事,我们自己的麻烦和快乐,足以和他人匹敌。我们也必须相信,这些家庭的平庸或不凡,累积成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性格。
面对阿军的作品,具体地说,那些挡在朱漆大门后面的人家,从来都吝于让我们看到哪怕是模糊的身影。他用局促的构图,迫使我们观看门板的细部。这种平面的布局隔断了我们对场景深处的探望,阻止我们浮光掠影的好奇。
于是,我们只好老老实实地看这些由他精心选择的细节。他把风景转换成静物,这种静物观念把观看者引向了别处:这是一个巨大国家的细节,又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地方。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建造自己的家庭,其实就预示着这个社会将以什么样的状态运行。
胡同故事8
2015年 100.1×159.8cm
阿军的一系列关于门的作品,剔除了一般人喜好的抒情性。他画门的肖像,却对表情不感兴趣。而是类似我们身份证上的照片,只呈现本源的事实,不煽情,不渲染。他注重的细节,不是油画作品习惯表现的微妙物质化,而是住户在这道门上所施加的种种寄托之物。
门楣上的吉语,门上的纸贴以及楹联被作为核心内容,成为一幅画的关键要素。这种手法具有艺术语言的拓展性,他把文字信息释放出来,为画面增加了文化维度。当我们阅读文字,那种被漠视的文化力量就从过去直逼到当下:你有信心过一种正派大方的生活么?这是他所选择的诸多文字共同的态度,也是古典中国的生存态度。这种态度在目前的中国是不是值得珍惜,是否值得发扬光大,依然是个问题。
胡同老门08
布面油画 160×100cm 2011
现在,阿军所画的内容,已经成了时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的四合院在城市建设中,像初春的残雪,仅存的部分又成了房地产项目的紧俏资源。这种发自欲望的热情,看上去,不像是珍惜文化遗产而是掠夺宝物。随之而来的是这种旧式民居,渐渐脱离了它的创造者,脱离了与居民曾经亲密的关系,脱离了文化原型,变成了中国式的奢侈。
当然,在阿军的作品里,这些类似寄托情怀的居所,依然弥漫着一种忧虑。造一座房子,为了安居乐业,但是,那些住在里面的人怎么样了呢?像汪峰唱的,“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胡同老门9
布面油画 80×130cm 2012
胡同老门13
布面油画 130×97cm 2013
一道木门终究挡不住命运和时代的变迁。这些“如意门楼”哪就能总是如意?门神也好,楹联也罢,除了宣示生活理念和希冀,就如自己的心境,只能在时事变迁中随遇而安。不过,这些美好的,带有企图心的营造,清晰地记载了北京人的生活做派和人生态度。毕竟,在延续久远的儒家传统中,美德和光荣值得刻在门楣上。敢于昭告理想,起码表明这个社会既有明确的道德尺度也勇于担当。
阿军所画的一系列“老门”,是老北京人生存理想的宣示,也是一座旧城的思想。不过,这些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每个清晨,我们从钢筋水泥建筑里爬出来,拥挤在城市的车流里,多想过一种轻逸而诚实的日子!这不是痴心妄想,当每个人都这么想,它迟早会变成一座城市的思想。
胡同老门14
布面油画 42×100cm 2013
胡同老门17
布面油画 45×114cm 2013
胡同老门20
布面油画50×60cm 2015
胡同老门23
布面油画 70×79cm 2015
胡同老门24
布面油画 60×60cm 2015
胡同老门25
2015年 102.3×160.2cm
胡同雪景
布面油画 100×140cm 2012
大雪过后,灰暗的天空,冷冷的街道上过往的行人稀少,这是常见的胡同雪景,在我创作早期有一幅作品《寂》就这样的场景,它带来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去年的某一天,大雪刚过却艳阳高照,雪是厚厚的,还没有融化,气温依然很低,我却着实感到阳光带来的那份暖意,《雪后》就是表现这样一种感受。
说到这,我想起了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个问题,许多美术大师的创作灵感,大都源自一种单纯的感受,像莫奈的《日出.印象》,仅仅是画家对日出时的某种氛围和色彩变化感兴趣而创作完成的,梵.高的《向日葵》也不过是向日葵的自身造型特点和鲜艳的色彩,恰好与画家的某种情绪相吻合。莫迪利阿尼对女人的美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再加一点酒精的作用,就有了其美无比的女人像。因此,我们这些当今的画家在画画时,就会轻松了许多,真实了许多。
——于阿军
恍若昨日
布面油画130×97cm2012
门脸儿
2016年 51.1×159.8cm
深宅1
布面油画(100×160cm)2011
云自在
2015年 61×60.1cm
发表:
《北京晚报》1995年5月12日
1995年9月24日
《十月》杂志1995年第二期、第三期
1998年第六期
1999年第三期
《中国风景油画》1996年
《中国艺术博览会画册》1995年,1996年
《北京艺术节画册》1996年。
《短街行》于阿军油画作品台历1999年
《南华早报》(香港)1999年10月8日。
《江苏画刊》专版介绍《胡同的歌手》1999年第五期。
《旅行家》专版介绍《油彩的胡同的世界》2001年第四期。
《目标》专版介绍《走进胡同》2001年第五期。
《北京晚报》2013年专版介绍“于阿军:胡同里的小情歌”、“一座城市的思想”;
媒体:
1998年北京电视台8分钟专题介绍;
2000年北京电视台5分钟专题介绍;
2001年浙江电视台20分钟专题介绍;
2014年北京电视台10分钟专题报道;
201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油彩之门”。
个人画册:
2004年出版《油画精品专辑》;
2007年出版《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于阿军》;
2008年香港出版《PERCEPTIONS ABOUT TIME——YUANJUN》。
重要通知
应广大微友强烈要求,
2016第二届“青年百杰”和首届“艺坛百家”
征稿活动截稿日期延长到2017年3月31日!
请大家转告,放心创作和写生,从容参加。
第二届“青年百杰”
和
首届“艺坛百家”
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微展览系列报道
面向全球征稿
为全面展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传播网艺术家写生与创作研究院全面征稿,征稿日期延长到2017年3月31日截稿。
①“青年百杰”征稿群体是70后80后90后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青年艺术家;
②“艺坛百家”征稿群体是超过45周岁非青年艺术家,尤其是一直默默无闻、埋头创作有实力的中老年艺术家。
让作品说话,用实力证明,挖掘与发现。
两类征稿皆采用一稿一评,即收即评,通过评审入围青年百杰微展和入围艺坛百家微展后内容公号发布,活动结束,由粉丝投票产生2016-2017年度中国当代青年百杰艺术家和艺坛百家,和专家评委推荐提名的青年艺术家直接进入年终的青年百杰和艺坛百家总名单,再进行全面的亮相报道。
艺坛百家—2016当代油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国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雕塑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漆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版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紫砂、陶艺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书法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摄影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水彩、插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油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国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雕塑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漆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版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紫砂、陶艺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书法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摄影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水彩、插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征稿统一要求:
1、题材不限,尺寸不限,艺术类别不限。作品高清图10-20幅左右。每幅作品请注明名称、尺寸、年代等。
2、注明“青年百杰征稿”或“艺坛百家征稿”,作品请一律打压缩包传发邮件,请勿单张传图。
3、画家简历一份和个人照片1—3张。简历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参展及获奖情况等。
4、为方便联络和最高效推广,请在个人简历里写明联系电话、内容号。
5、评审费服务费RMB100元,内容直付总编室或支付宝付款皆可,支付宝账号:2225815837@qq.com,来稿同时请支付评审费用,否则不可参评。
来稿邮箱:2225815837@qq.com
总编室内容:zyf40414041
艺术家传播网青年百杰微展组委会
艺术家传播网艺坛百家微展组委会
2016年12月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就
来
艺术家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