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2016-2017年度
首届艺坛百家入围展 ·李璋
当代雕塑百家入围作品微展览系列报道
李璋
1959年生于广东省湛江市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工艺雕刻教师
《C调的旋律》
2001年 57cm X 45cm X 15cm 菠萝木
《梦的衣裳》
25cm X 9cm X 5.5 乌木
宛若清风
文/李默弢
想起在通州小区一个停电的夜晚,周围顿时一片漆黑,窗外唯一的光芒,只有路灯微弱的返照。在这样的黑暗里,人的听觉和触觉会变得异常敏锐,排除光和色的干扰,对事物的感官变得单纯起来。
百无聊赖之际,手中把玩李璋的木雕小品,陷入了一种有别于往常视觉经验的沉思。我想象着触感如同流水一般,覆盖到雕件的每一处细节,指掌掠过的起伏,都在脑海化作有形的感知。
体积的延伸和过渡,线条的转折与交接,在一种柔和的特质的引导下铺展开来,显得富有美感和张力。等所有元素在感觉神经末梢的传导下一一聚齐,这件充满喜悦的小品就仿佛就呈现在眼前了。(此名为《大智若鱼》的小品,是李璋近年的创作)这让我联想起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度过了88年的海伦凯勒,是苏利文女士牵着她的小手,教导她用触觉敲开了世界上最沉重的大门。心中便泛起一阵温热。
《婷》
2004年 41cm X 10cm X 10cm 荔枝木
我渴望有一个安然的、永不消逝的,只在触觉里形成的印象,和双眼一起,深刻地触及世界的本质。沉淀在生命和艺术的彼端,该有一些温暖、坚韧、勇敢、悲伤、以及快乐的表情。我相信,雕塑能凝住这些情感。
李璋的木雕,一直饱含一种质朴而真诚的理念,把他对生活的感悟,融进了其特有的雕塑语言所缔造的形式感当中。其中“装饰感”和“触感”,是他承载思想,并在木雕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两大命题。
《邀月》
1992年 43cm X 10cm X 8.5cm 桉树木
“装饰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有时偏向于生活中较为实用性的美感点缀,有时又侧重于纯艺术领域里形式性的美感范畴。这里倾向于后者。陈之佛先生说过,“所谓装饰,就字面上看来,仿佛有附加的意味,或奢侈的意味,能予人一种多余价值之感。
但我们要知道这决不是装饰本来的意义。装饰的本意,无论是对于构造的、平面的,都以实现其调和为目的,以能显现调和美的价值便是要着。故无装饰处而能得装饰的效果,仍不失为装饰的本意,不一定要附加许多装饰才算是装饰。”
在一般的创作领域里,这种调和只存在于对形式与装饰手法的把握之中,但于李璋的木雕而言,材质,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为从选材开始,作品的形式和装饰手法便有了指向相对明确的制约。这是一种“叠加”在自然之上的装饰感,为其木雕的表现手法增加了丰富的可能性。
《渔女》2001年 62cm X 24cm X 20cm 菠萝木
得之导师韦振中先生的影响,“循木造型”技法的运用,是李璋木雕创作里的关键词。此古已有之的雕刻观念,可类比成“命题创作”的固有模式,它要求创作者在最大的约束之中激发最深层的自由和灵感,而且在实用主义者看来,还是节省木料的最佳途径。
《春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利用根部天然的弯曲塑造少女坐姿,台湾相思纹路扭曲的特点也被巧妙地嵌入衣纹的表现。
装饰手法与形式感和谐地交汇,显得自然而水到渠成。其实广义的“循木造型”,还应包括留皮、巧用纹路、分布色泽等等由木材本体衍生出的细节,这都能在其创作中管窥。细细玩味,木料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
《春潮》
2002年 89cm X 38cm X 38cm 荔枝木
李璋雕塑里蕴含的装饰感,其次可体现在结合了版画、壁画、剪纸等数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生于“版画之乡”的湛江,使他早年对版画有着浓厚的创作热情与扎实而透彻的体悟,在线与面交错的世界,掌握了高度提炼造型的技巧。
于是在《秋水》、《两茫》、《水云谣》几件作品中,都融合了常见的版画语汇,乍显立体主义影响下的“当代感”。
殊不知是传统与现代的糅合,使艺术语言获得了新生。其中《蹴鞠》一作还吸收了剪纸,把平面图式转换成了壁画手法,再用木板的厚度使之从壁画中抽离,形成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边缘性雕塑尝试。
《春妹》
1989年 48cm X 50cm X 29cm 台湾相思木
再提到“触感”,这是李璋雕塑语言里一直强调的重要符号,也是他个人风格得以凸显的地方。他认为,“一件木雕作品,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把玩性,除宗教艺术以外,木雕在观赏之余,应该尽可能地让欣赏者用触觉去感知,因为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会使作品生成更完整的内涵。”
为了追求把玩时的手感,他的作品在完成后,都会经过各种型号的细砂纸层层打磨,然后用皮革一点点抛光,把每一种木头纤维的光滑感呈现到极致。
他对细节一丝不苟的处理,带着传统手工艺人的专注与执着,使我透过雕塑柔滑的肌理,感受到一种如同生命般坚韧的意志。
想起李璋于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任美术教职,时常也会遇到想海伦一样只能用触觉来感知世界的学生,我想他一定会思考,怎么能把艺术的美,传递到他们需要温暖的手中。
《当时的月亮》
2005年 62cm X 24cm X 16cm 荔枝木
翻开李璋青年时期的写生稿,目之所及那些起伏而流畅的线条,还有一股对艺术孜孜不倦的热情在涌动。
他总是热衷画着那些大道两旁参天的树,海边搁浅的渔船,小桥流水静谧的风景,还有街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有时还会画林荫里嬉戏的孩子,和清晨菜市场挑着扁担的农人……
这一帧帧场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分明是雷州半岛阳光和雨水交织下的季节,这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一种清新、明净、乐观、勃发的情感基调。
《花神》
2000年.55cm X 48cm X 21cm 菠萝木
相比于风格与技巧,李璋先生的木雕,更注重抒发一种当下即是的情感,把这种情感转化成他宁静而温和的雕塑语言,便是一首唯美的抒情诗。
然而创作道路是艰辛的,在十余年里,他不停探索自己艺术风格的定位,经历了广泛的借鉴传统,博取众长的融合尝试,逐渐纯化了自己的雕塑语言。通过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中获得肯定,终于获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
《寂寞的季节》
1998年 31cm X 21cm X 11cm 荔枝木
时值周末,空旷的校园里安静得能听见椰树随风摇摆的声音。在课余的闲暇,雕刻工作室仍是李璋安然驻足的去处。
十多年过去了,没有什么能动摇他执着的艺术理想,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嘈杂,他都在心中保持着一份清醒与疏离,独自埋头走着自己的路。
看着木屑从刀口一片片地落下,细细碎碎的声音像耳语,如生命降临前夕的律动,想像着,它会带给世界什么样的表情。
抚摸着工作室里已成型的雕件,它们平滑如水,无由从心里泛起一种安然,仿佛回到了一年夏天,宁静的海,有风,从脸颊轻盈抚过。
2011年11月于京华慈雨楼
《命运交响》
1992年 29cm X 20cm X 13cm 荔枝木
《晴海和风》
1999年. 42cm X 31cm X 22cm 菠萝木
《泳》
1993年 43cm X 31cm X 16.5cm 菠萝木
《花田喜事》
2010年 12.5cm X 8cm X 6cm 乌木
《落英》
2010年 8cm X 6cm X 2.5cm 黄花梨
《秋水》
2004 20cm X 2.6cm X 2.6cm 紫檀木
《海水与火焰》
2008年 21cm X 7cm X 2cm 红檀
《大智若鱼》
2008 16cm X 3.5cm X 3.5 黄花梨
《尘封的微笑》
2008年 26cm X 11cm X 2.5cm 黑檀木
重要展览:
1989年木雕《春妹》入选广东省建国40周年美展,获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奖; 1993年木雕《泳》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获得广东美术作品三等奖。
1996年木板壁画《南国渔歌》参加广东美术家作品大展。
2001年木雕《渔女》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
2004年木雕壁饰《南海拾贝》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
2004年木雕壁饰《潮起潮落》入选广东建国55周年美展。
2005年木雕《蹴鞠》入选“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获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奖。
2006年木雕《蹴鞠》入选“中国体育美术精品展”。
2007年木雕《阴阳相生》参加中国首届职业雕塑家作品大展。木雕《阴阳相生》入选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广东美术大展”。
2009年壁画《雷州半岛的故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1年参加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013年木板壁饰《南国渔歌》系列作品获得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 银奖;2013年11月木雕《渔女》系列作品参加第二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及第六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同时获得第六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银奖。
2014年木雕作品《一鼓作气》获得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收藏与发表:
作品《接力》被中国雕塑博览馆收藏;《蹴鞠》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中国珍珠养殖先驱熊大仁》(铜像)被广东海洋大学收藏;《孙中山》(铜像)及木浮雕《丰收图》被广西南宁人民大会堂收藏;木浮雕《引凤图》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驻武汉办事处收藏,另有多件作品被湛江市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等多所大学及个人收藏。《泳》发表于《广东画报》;环境雕塑《红嘴鸥》发表于2005年《中国雕塑年鉴》;《小花》发表于《今日中国美术》;木雕作品《阴阳相生》发表于《雕塑杂志》;《南海拾贝》发表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壁画》;《蹴鞠》发表于《中国体育美术作品选》(第六集)。个人艺术简历被载入《今日中国美术》。
2012年2月,《李璋雕塑艺术》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好消息
2016-2017首届“艺坛百家”
征稿活动截稿日期延长到2017年4月31日!
首届“艺坛百家”
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微展览系列报道
面向全球征稿
为全面展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传播网艺术家写生与创作研究院全面征稿,征稿日期延长到2017年4月31日截稿。
“艺坛百家”征稿群体是超过45周岁非青年艺术家,尤其是一直默默无闻、埋头创作有实力的中老年艺术家。
让作品说话,用实力证明,挖掘与发现
征稿皆采用一稿一评,即收即评,通过评审入围艺坛百家微展后内容公号发布,活动结束,由粉丝投票产生2016-2017年度中国当代艺坛百家,和专家评委推荐提名的艺坛百家总名单,再进行全面的亮相报道。
艺坛百家—2016当代油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国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雕塑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漆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版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紫砂、陶艺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书法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摄影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水彩、插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征稿统一要求:
1、题材不限,尺寸不限,艺术类别不限。作品高清图10-20幅左右。每幅作品请注明名称、尺寸、年代等。
2、注明“艺坛百家征稿”,作品请一律打压缩包传发邮件,请勿单张传图。
3、画家简历一份和个人照片1—3张。简历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参展及获奖情况等。
4、为方便联络和最高效推广,请在个人简历里写明联系电话、内容号。
5、评审费服务费RMB100元,内容直付总编室或支付宝付款皆可,支付宝账号:2225815837@qq.com,来稿同时请支付评审费用,否则不可参评。
来稿邮箱:2225815837@qq.com
总编室内容:zyf40414041
艺术家传播网青年百杰微展组委会
艺术家传播网艺坛百家微展组委会
2017年3月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就
来
艺术家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