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困惑时见了个落魄的人,回来后就成了一代宗师

艺术家作品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他,最困惑时见了个落魄的人,回来后就成了一代宗师

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艺考

没人否认,他是一个书法天才。

米芾二三十岁遍临古帖,仿古仿到逼真,

他向别人借来古帖,借一还二,

由主人自选,主人有时选了他临摹的,

他就把真迹收入囊中。

苏轼用“巧取豪夺”一词来调侃他。

有人说,他是疯子,他却在一次聚会上说:

“世人皆以米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

人品若此,却没几个人骂他。

谁愿意去骂一个疯子呢,更何况是个天才的疯子!

索性,就由着性子,欣赏他崇拜他好了。

说到这里,你大概已经猜到了,

他就是米芾。

艺考

米芾


米芾与苏轼相差十四岁,

两人交往的时间长达二十年,

二人的交往经历,更成就一段佳话。

艺考

苏轼


1

首次见面苏轼让米芾铺纸

米芾求画竹之法眼界大开

书法有天才,

但书法天才和别的天才有点不一样,

像画画,唱歌,也许没受专业训练,

也没有明师指点,天才们稍微花点心思,

就厉害得不得了。但是书法,

你再怎么有天赋,可是不读书,

不思考,遇不到明师点拨,仍然徒费年月。

米芾就有过这个困惑!

艺考

艺考

米芾《来戏帖》

起初,米芾以时人为师,

又遍临古帖,年纪轻轻就写得相当好了。

但他写来写去,

发现不过是在“集古字”而已,瓶颈出现了。

这是三十出头的米芾碰到的最大困惑。

如何打破瓶颈,再攀高峰?

他想到了一个人,这是个很牛的人,

但是很不巧,他也落魄了!

这个人,就是苏轼。

艺考

米芾《晋纸帖》

初见:一句话,一辈子。

米芾初见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这一年苏轼45岁,米芾31岁。

当时苏轼刚刚被贬到黄州,

在湖南工作的米芾“逆势而行之”,

坚持要去看一位“落难高官”。

但当他第一次见到苏轼,就大开眼界,

他不但看到了苏轼所藏

唐代画家吴道子画释迦佛像,让他甚为惊叹。

艺考

米芾《戏成帖》


而在他好奇地问苏轼画竹之法时,

更让他见识了苏轼“皆自顶至地,先竿后节”的“独特”画法。

米芾在《画史》里,这样记录他和苏轼的初见:

“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

‘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

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

米芾问苏轼:“何不逐节分?”

苏轼答:“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运思清拔,此法出于文同,米芾心想: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此次见面,虽然有多个地方让米芾不解,

但“生知独绝之资,而亲见纵横盘礴之致,

又复求其底蕴,故所记不数语,而神理毕出也”。

艺考

米芾《丹阳帖》

那一次,和米芾同去的,

还有董钺和绵竹道士杨世昌,

初次见面就让米芾贴纸上墙,

可见苏轼拿这个小兄弟并不见外。

后来苏轼在信中追忆当时相见情形,

充满留念与快慰之情,表明此次见面,相处甚欢。

而米芾此时见苏轼,也足以证明这个人很仗义。

一个“朝廷高官被贬为民兵连副连长”,

很多人恨不能离得远远的,米芾却“逆流而上”,

也足以证明其对学问求真的虔诚。

艺考

艺考

米芾《适意帖》

而苏轼这位老大哥也很对得起他,

两人推心置腹讲了书法上的好多事,

反正分开之后,米芾听了苏轼的话,

“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听君一席话,胜写十年字。心中的困惑解决了,

从此,米芾走上了一条通向书法宗师的光明道路。

1086年,苏轼得到

那位7岁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引荐,

重新到朝廷任礼部郎中,

不久,米芾也到京任职,与苏轼成了同事。

此后,他们来往甚密,更以尺牍诗句往来,

苏轼写给米芾的信有这么一句:

“旦夕间一来相见否?”可见其二人交情之深。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艺考

艺考

艺考

2

米芾饯行邀苏轼为砚台作铭

苏轼故去米芾急追心爱砚台

三年后,苏轼因受台谏的围攻,

再一次被“赶出”朝廷,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路过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远道赶往为他饯行,并以诗相送,

苏轼言:“荣宠过分!”欣喜和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更重要的是,米芾还带来一方砚台,

请苏轼为之作铭。

苏轼遵嘱作《米芾石钟山砚铭》:

有盗不御,探奇发瑰。攘于彭蠡,斫钟取追。

有米楚狂,惟盗之隐。因山作砚,其词如陨。

苏东坡行书尺牍艺考

苏东坡 东武帖


与之前苏轼调侃米芾

“借一还二”的行为是“巧取豪夺”一样,

这次苏轼用十分诙谐的戏语来写,既显出二人很亲近随便,

又很适合文人雅士不拘俗套的个性与独特的表达方式。

当时苏轼还借走了米芾珍爱的文房紫金砚,

一个多月后,苏轼卒于常州,

后人准备以此砚石一起陪葬,

米芾闻讯希望能够追回这方名砚,并书有《紫金研帖》。

艺考

苏东坡 归安丘园帖


1973年,在元大都遗址中

出土了这方珍贵的“紫金砚”,

砚的背面有北宋文人、书画家米芾的铭文,

字迹虽然斑斑驳驳,不是非常完整,

但依然能够看出米芾刚劲挺拔的书风

和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此琅琊紫金石,所镌颇易得墨,在诸石之上,

自永徽始制砚,皆以为端,实误也。元章”。

3

苏轼客死异乡源自痢疾

米芾多次送药未能奏效

苏轼的仕途也确实坎坷,

后来出帅定州不到四月,

“因言获罪”被贬至惠州,

此后在岭南地区居住长达7年多,

因交通不便,音信难通,与米芾完全失去联系。

直至1101年,饱经磨难的苏轼

从岭海(现两广地区)回归,

再一次途经润州见到了米芾。

此时苏轼64岁,米芾50岁。

艺考

苏东坡 获见帖

苏轼一生的落魄已经结束,他一路北归,

被剥夺的官爵也在不断回归。

在游览金山时,有人请苏轼题词。

苏轼说:“有元章在。”

米芾说:“某尝北面端明,某不敢。”

苏轼拍拍他的背:“今则青出于蓝矣。”

然后米芾开始自语,缓缓道:“端明真知我者也”。

端明是苏轼的官职,端明殿学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过去的20年里,

米芾书法突飞猛进,而人也越发狂放了。

以至在一次聚会中,喝完酒的米芾突然站起,

对着众人说:

“世人皆以米芾为颠,愿质之。

坡云,吾从众。”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艺考

苏东坡 王晋卿帖

在润州那次会面正值六月,

在江苏仪征的东园,正在避暑的苏轼再见米芾,

两人彻夜交谈,喝了很多冷饮。

两人在一起呆了十天时间,聊得十分痛快。

然而此前苏轼已经有“瘴毒”,加上冷饮刺激,

肚子始终不好,“寻又因饮冷过度,

晚上暴泻,瘴毒并发,进食不适,夜不能寐,十分痛苦。”

米芾更多次送药,

苏轼虽然十分感激,但始终未能奏效。

艺考

苏东坡 邂逅帖

告别米芾后转往常州一个月后,苏轼客死此地。

后人考证,苏轼得的是细菌性痢疾。

今天几颗小药就能解决的小病,

却断送了一代大家的性命,实在太令人惋惜了。

苏轼在《与米元章尺牍》

第二十五首中写道:“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念。

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

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

以洗我积年瘴毒耶!今真见之矣,余无足言者。”

艺考

苏东坡 致季常尺牍

从苏轼北归到去世的一段短暂时光里,

米芾与苏轼过从甚密,

而苏轼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刻,评价也更高、更全面了。

特别是以前主要是以书画、器玩相交往,

而此时对他的文学成就十分欣赏,

评价很高,认为这是长期没有给予

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艺考

苏东坡 覆盆子帖


那种海外八年不得见的想念,

那种欣赏其作品身轻神旺的感受,

没有深厚的交情和爱赏是无法达到的。

苏轼在去世前,了结了跟米芾见面、畅谈的心愿,

算是死而无憾了。这可算是苏轼对他

与米芾近二十年交往所作的总结和评价。

艺考

宋四家的排名,历来有争议。

议论最多的当然是蔡该不该上榜,

也有说苏轼不该排第一,米芾不该排第三的。

其实只要回顾一下米芾和苏轼的交往就该明白,

如果没有米芾,苏轼依然是苏轼;

但如果没有苏轼,米芾还是不是后来的米芾就难说了。

苏米的交往可谓君子之交。

米芾冒着政治风险去请教前辈,

苏轼毫不保留地提携小弟,

这样的场景,想想就很温暖。

如果能够穿越,很想变成苏轼,

然后去问米芾一个问题:什么是你今生最美的遇见?

米芾会不会这样回答:遇见书法,遇见你……

(本文部分内容据杨胜宽《苏轼与米芾交往述评》,中国书法网《米芾苏轼&砚》,书法日课《他在最困惑时见了个落魄的人,回来后就成了一代书法宗师》)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艺术家传播网

艺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艺术家作品-他,最困惑时见了个落魄的人,回来后就成了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