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艺术家:于轶文
相关评论:
我并不认为于轶文
仅仅是一个描绘乡村、刻画农民的画家。
时下流行的乡土现实主义
要么仍是沿袭
五六十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在与浪漫主义及英雄颂歌的合谋中
滑向空洞的集体观照和国家意识;
要么演化为具有符号化审美的庸俗乡土情趣,
在形式语言的美化中流于浅表的视觉愉悦。
于轶文显然不属于上述两种,
当其以个人的生命感悟
与乡土同呼吸、与村民共命运时,
他已使现实主义跳出了各种陈词滥调的概念阐释,
当一种深挚的爱与生活的苦难
和抗争相交织时,生活才回到了生命的本源,
那便是对于人性的礼赞和呼唤。
于轶文还说
自己对于伦勃朗画面的光感非常着迷,
因为在他看来,
光是画面气氛的营造和精神去路的指引。
所以,他的“凉灯村”
虽然暗沉、艰辛,却总是有光的存在。
无论怎样,人性的微光总会闪烁,
并且成为现实中恒久的震撼。
“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
“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
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
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
(摘自《“凉灯”微光——照亮生命的轻与重》
邓锋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
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在于轶文内心是一个难以排遣的文化情结,
这或许与他的生长环境、人格禀性和文化价值取向相关联。
多年来他一直沉溺于
用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方法描述单一的主题、单一的对象,
在过程中他找到了创作的本体自由,或曰主动权。
当他发现在一个超功利的存在环境中
才能获得并保持艺术创造的主动性时,
没有任何力量再能阻止他内心的冲动,并乐此不疲。
于轶文艺术创作的本质是显而易见的,
他以一种背弃潮流和世俗世界的艺术方式,
来试图重建一个真实的、
非异化的、无功利的、超验的艺术世界,
以此来抵御和抨击虚伪的社会现实。
他的艺术思考和艺术实践形成了
一种全新的价值态度和文化批判精神,
以企使艺术从先验的裹挟中复归自由和主动。在我看来,于轶文艺术道途中
对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坚持,
犹如一个文化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他坚守的姿态固然孤独,
但较之当下社会过多的文化“热点”
和世俗文化的洪流则显出一种罕见的高贵。
(银小宾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报主编
参加《媒体提名展 青年艺术家特展》推介词)
作品及生活随笔:
龙升平组画(40)180X180 综合材料 2017年
龙升平组画(26)50X60 布面油画 2013年
龙升平组画(43)60X80 布面油画 2017年
画到夜里11点多,
当我走到回住处的半山腰时,
还能清晰的听见老人放A片的声音,
回荡在山寨的上空,
什么感觉我没法用语言形容,
单身汉是不是无法入眠……
回到住处我也在露天的操场上洗澡,
野狗似的生活我很喜欢……
(2015.06.18)
龙升平组画(42)210×160 综合材料 2017年
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
他们所知道的春夏秋冬四季不同,
不是看书得来的,冬天是冷得要死,
夏天可能热得要晕过去;
母马挣扎地生出一匹小马,
小马血糊糊的,十分钟后站起来了,这叫生命。
-----借用朱新建的文字(2011.01.12)
龙升平组画(46)30×50 综合材料 2017年
老人抚摸着
花两块钱买来的小狗,
自言自语的轻声说道:
“狗呀狗呀,你快快长大,
就可以陪我上山砍柴了,
万一知道我掉沟里死了,
你还可以让人知道”。(2012.5)
龙升平组画 (32)20×18 纸本水彩 2016年
夜里无聊,
陪着老人在微弱的灯光下说他的过往…抽着烟,他说…我听…偶尔会打断他的话
(原因是:我没有听明白)
聊到他年轻当民兵营长时,
突然站直已然踽偻的身体,“稍息”,“立正”,
行个不算标准的军礼,其样子着实可爱,
时光流逝的无情在这黑暗的夜里化为烟火灰烬…聊到女人时,老人的声音会不自觉的突然高亢,
眼神里冒出狼性里的幽幽光芒,
烟圈也会在这个时候欢腾些似的…
龙升平组画(39)180×180 综合材料 2016年
谈得高兴了,尽管屋里黑如地窖,
他仍摸索着从阁楼里摸出几张炭精肖像给我看。
穿着传统苗服的女子肖像,是山下红楼里的相好。
画得精致却真的无美可言。
有些画像甚至已经烂掉,
他还会不厌其烦的和我解释此女子如何如何漂亮,
如何如何对他好…在微弱的灯光下
看着这些面目全非的炭精画像,
我甚至有些个害怕。
龙升平组画(36)160×180 综合材料 2016年
(借李昊的文字)但是却让你城里人
睥睨肮脏性交易的灵魂震颤!
有几个“嫖客”会真诚地收藏“妓女”的画像,
而且是比照片更加永恒的炭精画像,
并且细心框裱、珍藏于阁楼?
当老人跟我们说她们对他很好的时候,
眼里闪动的是人性的温存。
看完之后,老人会用塑料袋包了又包,
然后摸索着放回他珍藏的老地方去!此情此景眼眶里有种温凉的湿润。我们漫无目的的聊着…一直到深夜山完全入睡…房间里的灯似乎比先前白了不少…
(2016.06.26)
龙升平组画(43)60X80 纸上丙稀 2017年
龙升平组画(38)50X110 布面油画 2017年
龙升平组画(7)130×130 布面油画 2015年
龙升平老人今天病的厉害,
早上去他家时,叫了几声才听到细微的回答声,
只见他缩坐在火塘旁,
黑如地窖的房间要仔细搜寻才能发现他,
见我来了,想起身招呼,
但明显感觉出他的力不从心,
我敏感的意识他可能病了,
因为以前每次见到来,总是很欢喜的样子,
但今天眼里含着浑浊的泪花。
(2015.08.6)
龙升平组画(13)150×190 布面油画 2015年
老人摸索着从橱柜里拿出一锅肉,
不知道他存放了多久…
已经长满了青苔,他说用水洗洗,多放点盐,
“好好吃的,”说不洗会很苦,
我不知道他以前吃过多少?
这次我看见了,阻止他不让吃,
老人自顾自的活着,用一种近乎残酷的节俭…
用一种近乎动物起源式的顽强…
(2015.9.22)
龙升平组画(19)150×190 布面油画 2014
龙升平组画(9)130×130 布面油画 2015
龙升平组画(41)160X160 综合材料 2017年
龙升平组画(13)240×150 布面油画 2012年
龙升平组画(24)50×60 布面油画 2011年
一个人呆久了就会胡思乱想,
幻想着在山里看见只老虎或者啥的……
哪怕是蒲松龄老爷子书里的狐仙,
用来增加生命的厚度,
以备晚年回忆或者喝酒时吹牛逼……
龙升平组画(11) 布面油画 140×80 2014
仔细数了数呆在村里的人,
除去我,还有八位老人,
白天你偶尔会看到人影,
晚上从土房里透出来微弱光点,
有点像电影里“鬼村”,走在寨子里的石板路上,
你会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天晴的夜晚,
星星就在身边,伸手可及,
山上开满了野花,红的,黄的,蓝的,绿的
各自欣欣然的妖艳着……
龙升平组画(28)60×80 布面油画 2015年
睡在老人土屋的楼上,
虽然不是夏天,我依然撑着粉色的蚊帐,
这样——欢乐、忧伤
或是画画的焦虑便有了宽度,
晚上,我会和老人坐在火塘边呆到很晚,
听他讲90多岁生命的过往,
聊得最动情的当然是女人,
老人喜欢,我也喜欢,
实在闲了就画他几张速写,
或黑或白的胡乱画着,没有目的,
算是打发寂寥的夜……
龙升平组画(16)80×120 布面油画 2015年
有月亮的晚上,
光线会从瓦片的间隙里透过来,
漏过蚊帐,照着我……这样的时刻我会想起生命,
单行道的欣喜和悲哀……
生命的本质就如这寂静的夜,
尘世就是一个人们相互制造闹剧的舞台,
但是无论人制造出多少热闹,
最终还是静寂的……
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
老人拼命的吧嗒着他的老旱烟……生怕烟火灭掉。
(2017.3·26)
龙升平组画(36)40×40 布面油画 2016年
龙升平组画(22)80X120 布面油画 2013年
龙升平组画(17)140×80 综合材料 2014年
龙升平组画(22)50×60 布面油画 2013年
“我怕死了,
你就见不到啦”见到他的时候他轻声的说。我无言以对生命仅仅是趟旅程,
但愿这短暂的陪伴能温柔他活着的岁月…也许岁月都不曾在意…
(2016.09.18)
龙升平组画(25)30×40 纸本水墨 2014年
龙升平组画(29)20×30 纸本水墨 2016年
龙升平组画(36)30×40 纸本水墨 2016年
时间似屋瓦间断落下来的雨水,
连绵不断,溅起丝丝凉意,
待到想把它捧住时,却在你伸手或犹疑间逃逸……明天要回武汉了……在这单调、孤独、荒凉的山村里,我还原了真实的自我,对于村里的一切,
有生命的,没生命的,
我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
龙升平组画(37)30×40 纸本水墨 2016年
“活下去”是山里最强烈的欲望和观念,
留下的这些老人,连走路都踉踉跄跄的他们,
却必须得自己去找柴火,儿女在外偶然回来,
带回几张“毛爷爷”,
留下片刻的温暖问候和来去匆匆的脚步,
便又是长久的期盼,
我曾亲眼看见老人颤颤抖抖的接过钱,
嘴里却说着“走不动了,拿着这个也冇得用”。和龙升平老人生活的这些年,
这谈不上“怎么活的”生命个体,
时间对他们来说只是温暖善意的欺骗,
增加些怀旧的幽情……每当忙完了,或者休息的时候,
我会想起我的父母,妻儿……
觉得欠了陪伴的时间……
龙升平组画(38)30×40 纸本水墨 2016年
对于生命,关于时间,
或许只能给我们一次苦笑,
或者说对我们而言是场不醒的噩梦,
但同时也说不定,
也许尚能给活着者一种勇气和信心……下次来的时候,
“老顾”刚刚生下来的小狗会对着我吠吗?
因喜欢艺术家曹乃谦先生的文字,故用了曹先生的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作为标题,向先生致敬!
于轶文简介
于轶文,1981年出生于湖南邵阳,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