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名家·茶道·文玩·家具·鉴藏天下
“人,必先有人格,
尔后才有画格;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
李苦禅
(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
生于山东省高唐县,
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
中国画家。擅画花鸟,阔笔写意,
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
1918年结识徐悲鸿,获授西画技法。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画艺大进。
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
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
不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
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
正所谓“画品如人品”,
鹰是阳刚的飞禽,
竹刚正不阿,梅坚贞不屈,
莲则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说到莲,关于李苦禅
还有一则“百莲图烧画”趣闻。
老师向来心地宽厚,待人诚挚,
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一日,李苦禅正在家中作画,
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
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
命家人奉上清茶,
两人天南海北聊起故人旧事,甚是欢娱。
末了,老友起身告辞,
才不好意思地说:
“不瞒你说,今日我是来求画的,
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
想是相求的人太多,
实在难以启齿……”
不料李苦禅听罢爽朗一笑
“老兄何必客气?
凭你我交情,
区区一幅画算得了什么?
不日即可奉上,还请多多指教!”
老友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李苦禅这次食言了。
随着他名气加大,应酬也变多了,
因为事务缠身,
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
一日老友儿子突然登门,
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
其父已于日前病故的噩耗。
李苦禅惊得跌坐椅中,
才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
悲伤之余不禁满怀愧疚。
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
莫逆之交,含恨黄泉,
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
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
命之《百莲图》。
画罢,他郑重题上
老友慧鉴跋款,
盖上自己的印章。
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
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
洒一酒在地,举一酒祭天:
“吾友见谅,苦禅疏懒,
未得一了心愿。
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
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
望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
拜后,将精心制作的佳作,
点作了一团火焰。
他跑出来问父亲所为何事,
李苦禅叹气,详述了事情经过。
儿子听后不解:
“您这又何必呢?
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
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
你画了画给他,
他也无从知晓了啊?”
李苦禅听罢正色道:
“过去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应人之事,岂可食言?
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今后再有老友要画,
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
“诚信”二字,
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
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心。
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
应之于心,遵之于心,
不是做给别人看,
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李苦禅字画欣赏
点开阅读原文!艺术家商城更多精彩,让你更加艺术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