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送你去上大学,
再帮你扛一次行李,
以后的路,
你就要学着一个人走……
2019级新生陆续开学啦!每逢开学,家长往往比学生还兴奋。他们决定放下家里的事情,去看看孩子要生活四年的城市…辛苦这么多年,终于可以轻松一下啦…
对孩子来说,上大学,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但是,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大学是一个分水岭。
孩子离开家乡、进入大学,父母慢慢就成了一种永远的守望。
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送孩子去大学,既是一种陪伴、见证,也是一段亲情的旅行,顺便看看孩子上学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好。
常有人指责中国的学生娇气,家长溺爱,殊不知外国的家长一样大包小包地去送孩子上大学,大概无论在天涯何处,父母的心总是一样的吧。
看看下面这场面:
天下父母都一样,即便是在文化相差很大的美国,送孩子到大学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于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这样建议:
大致翻译如下:
请明天来报道的新生注意一下:
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
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
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
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
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
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
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
父母送子女上大学,并不代表子女不能独立,而是父母与孩子共享进入大学的喜悦,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700万新生大军的身后,是数量更为庞大的送行队伍,他们就是陪孩子上大学的父母、家人。
寒窗苦读12年,历经艰难闯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对于孩子而言是值得开心的一件大事,对于父母而言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送孩子去上大学:是见证成长的重要仪式,必不可少的亲情陪伴,更是父母一生中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刻。
一个场景:
妈妈:“这是我第一次吃大学食堂的饭!”
爸爸:“这是我第一次进大学宿舍!”
妈妈白爸爸一眼:“而且还是女生宿舍!”
大包小包,再苦再累也开心
特殊的“搬运工”,“卖苦力”的爸爸帮
左手一件,右手一件,背上还背着一件,看着这些,心中莫名地酸楚……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永远爱我们,无怨无悔
更多时候,不是你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你
上了大学,从此故乡只有夏冬,再无春秋。
看到这些瞬间,说不定就湿了眼眶
“家长送孩子上大学无可厚非,孩子在这里需要学习四年,送过来看看并没有什么错!
送孩子上学,并不等于过度呵护。比如美国的大学入学教育上,就有父母的内容,甚至还有给父母的专门课程。为鼓励父母参加,很多学校还赠送几天免费的餐食,开学季,学校附近旅馆也是一房难求。
只是我们的家长需要明白,孩子的人生无法替代,你必须放手!孩子也需要明白,你已经成人,必须面对一切问题,从生活到学习,到人际交往。所有的挫折困难委屈都是你成长的一部分,都是你的财富!”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目送》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送孩子去上大学,是一个仪式,见证孩子成长的仪式。
对父母而言,这还是一种分享,是一种放心,是一种踏实,更是一种陪伴。尤其是很多父母并没有上过大学,因为子女,终于有了进入大学校园看看的机会,踩踩这片土地,望望这片天空,逛逛这座城市,看看这座校园,见见老师与室友……
他们开心地在校门口拍照、合影,好奇地参观学校的角角落落,热情地跟其他同学和父母打招呼……
相信很多同学永远会记得这一天,记得父母帮自己扛行李的背影……
所以,同学们,请不要放弃让父母送去大学的机会,不用觉得“丢人”,毕竟这样的机会,在人生之中并不多得。
让家人送送吧,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宿舍”,他们才能想象出你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耍,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食堂吃饭”,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吃着什么样的饭菜,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去教学楼的路上”,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才能放心。
而不再是想你的时候,只能想象一张脸庞而已。
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