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画潮,一生钟情钱塘潮。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祖籍浙江慈溪,1934年生于上海的一个绘画世家,是孔子73世孙,1955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潘天寿、陆俨少、顾坤伯,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说到山水画,可以追溯到马远等“南宋四家”、赵孟頫、黄公望等“元四家”等宗师,而孔仲起是当代浙江山水画界与山水画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以善画云和水著称,钱江大潮、黄河之水、黄山烟云都是他的创作题材。
早在1958年,孔仲起先生和方增先先生等一起来到浙江海宁观潮,汹涌壮阔的钱江潮第一次给了孔仲起以久久的震撼。就在这一次,孔仲起与江潮或者说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要为它写照,为它传神。
1964年起,孔仲起先生创作了他的第一幅《浙江潮》以来,他的艺术生涯就再也没有和“水”分开过。无论清溪碧潭,还是平湖广泊;无论江湍河跃,还是海啸川奔,他都愿意用手中的那支笔去吟咏它们、赞颂它们。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他都会和夫人钮素芬到江边看大潮。为了日日观察钱塘潮,他把家也安在钱塘江边,并在画室里专门为观潮开凿了一扇窗户,取名“钱江一截”。
连孔老的爱情,也与潮水相连。
孔仲起的夫人钮素芬是海宁人,那里是观潮胜地,“我们结婚都是在钱塘江边上,缘分不浅。”
孔老家里,有一块长得跟他很像的石头。那方顽石,宽胖、憨气,形同罗汉。仔细再看,分明是画家平日里乐呵呵的样子,慈眉、善目。
孔仲起善用粗犷奔放的笔法来表现潮水、海水,画面喧腾激越,充满动感。这种画法得自孔先生几十年观潮、画潮之经历。他曾调侃道他也是个“弄潮儿”。他很重视写生,重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借景写情,写出心中的真切感受,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孔仲起在创作中,高度重视写生,创造了“云皴法”、“弧勾法”、“短线法”、“水彩泼墨法”等技法,都能有效地表现江河湖海不同的真实动态与深远意境。他多画“动态之水”,填补了画史的空白,丰富了中国山水画“云水画法”的形式语言。而在半个多世纪的任教中,他培养出了何加林、林海钟等一批优秀学子和浙江山水画界的中坚力量,并曾于1985至1987年间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讲山水画技法。
2007年孔仲起向正在筹建中的浙江美术馆捐赠了158件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以及一些文献,孔仲起先生是第一位向浙江美术馆捐赠书画作品和文献的山水画大家,高风亮节,可谓当代楷模,一代大家,开一代先锋。
2013年,孔仲起第八次登上黄山,创作了巨幅作品《黄山写生》。“自然界的山水,博大磅礴,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当年,顾坤伯和陆俨少等由沪来杭一举奠定了浙江美院山水画的基本风貌。他们的弟子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等人,成为了新时期浙江培养的第一批具有本地风格的山水画家,继之者如孙永、陈向迅、何加林、张捷、林海钟、陈磊等中青年画家,成为了今天代表浙江山水画现状与特色的中国画家。
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张捷说:真可谓天赐良师!1985年我终于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山水画专业本科,时任山水画教研室主任的孔仲起老师成了我的班主任,从此我有了更多向老师请教和学习的机会。我时刻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师生情缘,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我教书育人和事业进取的不竭动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