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距离2022年高考仅剩193天!距离2023年高考仅剩560天!
模拟的意义在于如何走下去。
志愿填报、专业选择、院校选择内容
关注“报考网”
每日获取最新高考报考知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1078万人,按照近四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最高81%计算,今年高考招生人数是873.18万人左右,本科录取人数为485.1万人左右。
除去少部分出国留学、提前保送、复读的学生,粗略计算,今年也有超200万人落榜。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900万人,同比2020年增加26万,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压力之大,完全可以想象。
那些曾经视中高考为无物,并同样猛烈抨击教育体制的学生们,却因为自己当初的举动,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独自咽下了生活的苦楚。
2006年想考0分的蒋多多,因一时的冲动,毁了自己一生。
出于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蒋多多所有试卷均用双色笔答题,希望各科成绩都被判为零分,借这样的方式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结果她的文综科目被判为零分,总分114分,她如愿成了当时的名人。
但是蒋多多的报复,其实只是毁了自己而已。因为19岁的蒋多多已经成为村里的名人,大家都拿蒋多多当成了反面教材。蒋多多的父母也受到了村里人的非议,一度让蒋多多非常后悔,然后以泪洗脸。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
回忆高考,她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更丰富一些。
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期间也自己做过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终,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给人开车来还债。后来成为了开货车运土方的司机。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2008年交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现实会教会对学习轻蔑的人一个道理:“无知,只会加重生活的狼狈与苦难!
是学习太苦,还是在自我堕落?
同学们,有大学可上的你,那就好好珍惜,莫要辜负自己的青春。
没能上的大学的你,如果是个人不学习、贪玩、放纵自己造成自己与大学的失之交臂,那还是希望你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后续的人生。
因为世界从来不会轻饶任何一个颓废的人!
高考虽然不能定论往后的一生,但绝对是对你过往学习生涯的一次总结。
不管你承认与否,学习好的同学所表现的自律性、坚持、以及吃苦的韧性都要比那些不学习同学普遍要高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对学历都设有门槛。
你细品之下就能得知,不只是学历的差距,更多的是自身综合品质的对比。
有不少人说,我可以受得了生活的苦,却受不了学习的苦。我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吃苦,但学习更让我备受折磨。
乍一听会有不少人同感,但细品之下会发现不合理处。
这是为什么呢?
知乎上点赞最多的答主说: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
无论如何只要活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成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充沛的感情。时刻去捻磨那薄弱的神经,去一次次翻新认知。这不妨叫锐化。
社会一直在进步,你也必须去学习,被动还是主动,全在乎自主性。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真的,世界从来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这个道理,一定要尽早让孩子知道。
越是不公平,努力才越有意义
综艺节目《明日之子》上有一个片段,是华晨宇看到自己喜欢的选手被淘汰,就说了句“不公平”,他觉得那位选手唱的好,观众仅凭台上的几分钟表现就淘汰了他,根本看不到他在台下的努力。
同在节目的何炅说:难道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
对于学习的探讨,很多人有不同看法,明星亦然。
孙红雷曾转发这条一则新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习成绩是一切吗,愚昧。”
十几分钟后,他再次更新微博,直言接受不了“唯成绩论”,因为其实在“太过功利”。
两条微博一发布,很快便引发了网友热议。一些人对孙红雷的立场很是赞同,觉得太看重孩子的成绩,确实会扼杀孩子在其他很多方面的天分或能力。
但更多网友的态度却恰恰相反,原因很简单:“唯成绩论”才是普通家庭摆脱现有阶层最简单、有效、公平的途径。
对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来说,或许“唯成绩论”的确不适用;但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不好好学习还能怎么办?
2018年6月高考前,《极限挑战》做了一个实验,开始时,所有孩子被安排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嘉宾会向他们提6个问题,回答“是”的孩子,可以向前走6步,到达下一条线。
问题是这样的:
1. 你的父母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
2. 你的父母给你请过1对1的家教吗?
3. 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一门特长?
三个问题过后,有人一路向前,也有人还站在原地。
接下来,问题还在继续:
4. 从小到大,你是否有出国经历?
5. 父母是否承诺要送你出国留学?
6. 从小到大,你是不是爸爸妈妈心中的骄傲,他们是不是经常在亲友面前夸耀你?
当所有问题结束,有的人已经遥遥领先,但还有的同学还在原点,一步未动。
原本一样位置的起跑线开始变得参差不齐。
然后一声令下,这些孩子开始集体向终点奔跑↓↓
擅长赛跑的马,不会计较自己的起跑线在哪。
那最后冲到前20的人,是之前站在前面的20位吗?有他们中的一些,但不全是,甚至后面跑过来的人占到更多。
出生有不同,高考也有起跑线,但人生是场马拉松,最终胜出的人绝不会是抱怨者,而是一直不吭不响闷头跑的人啊。
你所得的,就是应得的
浙大一位学霸因为一张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走红↓
作息表的安排,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半,一周每个时段的学习内容都精确到几点几分,学习状态可以说是争分夺秒。都已经考上很多人梦想中的学府,依旧一刻也没松懈。
网上很多学生爆料,“这是我们的学霸,在浙大堪称神一样的存在。成绩好还不算啥,关键还很会玩,开飞机、玩潜水、自创潮牌服装……”
从高考考上浙大,到成为浙大神级学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得好。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份作息表,心里一定想的是:他真幸运、他人生好顺啊、他家里面背景好教育好,这些是我们常常用来麻醉自己的借口,而这张表,处处都流露出实打实的努力。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嘴上说努力的人很多,真正把努力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羡慕的那些人,然而他们所得的,往往就是他们应得的,如果你没有得到, 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还没有做到位。
有位老师说的好:所有能真正让孩子提分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逆袭从来都不是传奇的一跃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孩子应该知道现实的世界
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说法: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去看看这4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没错,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真的会有不同。问问孩子,他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让孩子去看众生百态,然后选择他想过的人生,这样才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才会发自内心地付诸实践。
之前一位河南的农民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暑期施工时,写在黑板上的一番寄语: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这就是现实,这里面饱含着一个过来人“我本可以”的酸楚。
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家长总把自己的苦和痛藏起来,只给孩子看最好的一面,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
其实,我们应该把残酷的现实和成年人惨痛的教训告诉给孩子,如果可以,让他们亲眼去看一看,切身体会一下,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这世界本不公平,这世界又异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尽早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和追求,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当下的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存在快乐教育
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里,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份,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快乐教育。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卓识的挑战。
真正的教育,是戴上紧箍咒,用规则和教养,智慧和学识,去除本性中的愚昧、散漫、自由,这本身就是一组悖论。
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心甘情愿、快快乐乐,与约束和规则和平相处?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过度的自由,只会让他无视规则,丢弃责任,不懂承担,最后,荒废自己的生命。
有惩罚就有抵触,有规则就有疼痛。
而孩子, 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能”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欲望,端正自己的举止,摒弃自己的不良品行。
然后,一路向上。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约束你的“不能”,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
来源:高考英语
编辑:朵朵老师
校对:超超老师
审核:文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