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响力艺术人物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20世纪最顶级的模特和摄影师
超现实主义摄影大师曼雷是她的情人
毕加索为她画了很多画
毕加索在米勒手上画画
经历了混乱不堪的童年
做父亲的裸模
长大后做冷艳超模她和卓别林跳舞
又做超级摄影师到战地记者
在希特勒的浴缸里洗澡
完成了一个摄影师的传奇
她就是
李·米勒
(1907-1977)
...................................................................................................................................
一,父亲的裸体模特
一一1907年,伊丽莎白·米勒出生于纽约,
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兼摄影发烧友,
母亲是一名护士。
这个美国中产家庭里藏着许多秘密:
儿子喜欢穿女装,
女主人用毒气在汽车里自杀未遂
但最大的秘密是关于米勒的。
Miller和父亲在一起
一一
米勒8岁生日前两周,
父亲给她拍了一张名为
《十二月黎明》的照片,
小米勒只穿了一双拖鞋,
裸身站在自家房子前。
“十二月黎明”是心理治疗的一个过程。
之前,7岁的米勒
被短暂地寄放在母亲的朋友家,
其间,遭受到友人之子的性侵
被一个至今身份不明、
所谓的“家庭朋友”强奸了,
她还因此染上了淋病,
这在1914年可是绝症。
一一
“我要用这样的方式来
治疗女儿的羞耻感。”父亲解释说。
他告诉懵懂的女儿:
“性只是一种机械运动,和爱无关。”
这句话影响了她一生。
一一
父亲对女儿的裸体拍摄
一直延续到她20多岁。
他从没有停止对女儿的“治疗”,
甚至说服女儿和女伴一起
躺在浴缸做他的裸体模特。
米勒的一位女伴说:
“米勒的父亲总是乞求我们
在不同阶段为他脱下衣服。”
一一有人指责他乱伦,
但从来没有证据。
“我崇拜爱迪生,但同时我也崇拜
自己金发蓝眼的女儿。”
这位摄影师父亲说。
二,为你而死,却不能博你欢心
一一
18岁的米勒
决定去巴黎学习舞台设计。
她的两名情人以抛硬币的方式
决定谁可以拿着红玫瑰
到码头为她送行。
输家是位学习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
他不甘失去送行的机会,
决定驾驶飞机追上心上人的船。
不料,飞机在中途坠毁。
在巴黎,米勒同样不乏狂热的追求者。
有位追求者为讨她欢心,
以鸽子飞翔的姿态跳进塞纳河,
再也没有上岸,
她却拒绝向他的母亲道歉。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可怜的追求者身上,
还不如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被受害人母亲骂作“吃人妖精”的米勒说。
7岁时就要忍着剧痛去接受淋病治疗,
米勒的身体提前尝尽做女人的苦,
她也因此变得早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回美后她继续学习舞台美术,
并进修舞蹈和表演,
很快就在表演艺术方面崭露头角。
然而对她一生最关键的际遇
是在纽约街头
和出版大亨康泰·纳什(Conde Nast)的邂逅,
据说是纳什把正在过马路
险些撞上汽车的Miller一把抓住,
Miller也就一把抓住了
和Vogue杂志主编的面试机会。
一一1927年的纽约街头,出版大亨、
《Vogue》主编康德英雄救美
通过康德的关系,米勒很快
成为美国时尚界的宠儿。
有人研究过这次偶遇,
断言它是精心设计的“美人心计”,
但不得不承认,与那些面容姣好、
头脑简单的模特同行们不同,
米勒很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美色。
Miller有着天生的“摩登女”身材,
仿佛是贴着这个女权主义
风生水起的时代剪裁而来的:
修长、瘦削、线条硬朗得像个男孩,
却带着静雅淑贤的永恒女性气质
——她是时尚摄影师们梦寐以求的那种模特。
1927年3月,
她首次登上《Vogue》杂志封面的这幅标志性肖像,
就是Lepape给她画的。
随后,她很快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面孔,
多次登上《Vogue》的封面,
剪着一头男孩似的短发的Miller
开始以她的昵称出现在Vogue杂志的封面上,
很快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成为当时的著名摄影师们的热门模特。
Miller很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独特美色,在她风华正茂之时。她似乎就知道自己要的东西,而不像大多数面容姣好却头脑简单的模特同行们。
“就算是放到现代,我相信她也是个独立特行的女人”费城美术馆的合作策展人Julia Dolan评价到。
很多女人折腾到这一步,
似乎也心满意足了,
找个有钱靠山嫁了享受荣华富贵,
这显然不是Miller的追求,
她那波希米亚人的性格
鞭打着她不断挑战自己,
让她的一生充满了故事。
一一
1929年,她突然告别
灯红酒绿的社交场回到巴黎,
成为一名摄影师。
“我要成为掌控镜头的人。”
超现实主义摄影大师曼雷
是她选中的老师,
当时39岁的曼·雷告诉
22岁的米勒他不收学生,
但第二天早上他们就一同踏上了旅程,
开始了一段爱恨纠错的师生和情侣关系。
一一
事实证明,米勒不仅是他的学生,
还是他的助手、合作者、缪斯和爱人。
一一
米勒的摄影天才锋芒毕露,
她在一年时间里发明了影响整个
20世纪摄影史的“中途曝光法”,
还帮助法国诗人科克托完成了
里程碑式的先锋实验电影《诗人之血》,
成为永恒的超现实主义女神。
一一与此同时,米勒修改了自己的名字,
将伊丽莎白·米勒改成中性化的李·米勒。
三,游走于丈夫与情人之间
巴黎自由而混乱的艺术空气
让米勒如鱼得水,她与俄罗斯
流亡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情人
塔蒂亚娜、贝特朗·杜臭名昭著的妻子
及弗朗辛·杜放荡的母亲
一起被称为“巴黎最美丽的女人”,
和科克托、艾吕雅等一群超现实主义成员
有着纠扯不清的关系。
当时39岁的Man Ray告诉22岁的Miller,
他不收学生,但次日一早
他们就一同踏上了旅程,
也开始了一段爱恨纠错的师生和情侣关系。
经过和Man Ray在一起三年风雨岁月,
Miller又突然回到了纽约,
就像她当年突然去巴黎一样。
当她再次出现在纽约客的视线中,已经是个职业摄影师,她利用各方资源,顺理成章地开起了工作室,专拍时尚摄影,PATOU、CHANEL都成了她的固定客户。
美国正值大萧条期间,没有太多人会关心高级时装和超现实主义,可Miller居然还有钱雇一个煮饭的女佣,拍拍广告和名人肖像。
在Man Ray为她拍的著名肖像“超现实主义革命”中,赤裸上身的Miller眼神迷离,头上罩着一个金属网格面具。
这幅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米勒的痴迷,说出了他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和Miller生活中的态度——一种既崇拜又亵渎女性身体的矛盾冲动。
Miller声称男人的性自由特权和嫉妒心令她感到窒息,所以她总是在突破自己,不论在私生活上还是职业选择上;她的工作离不开她的美丽,可她同时也在为尊敬和自尊苦苦挣扎;她的努力终于给她带来现代摄影史上的一席之地,并对后来的摄影师们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虽然她始终是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一一这一切让曼雷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嫉妒。
“你是那么年轻、漂亮且自由,”
曼雷在信中说,
“我恨自己既爱慕你又痛苦不堪。”
一一三年后,米勒撇下曼雷回到纽约继续发展。
她开了一间摄影工作室,
被《名利场》杂志评为
七位最杰出的活着的摄影师之一。
事业正值巅峰,随性的米勒却突然消失。
年仅30岁、
经历了各种不同生活形态的米勒逃离了丈夫,
在巴黎和她的第二任丈夫,
超现实主义画家罗兰.潘罗斯相遇。
一一
两个月后她带着夫婿潘若斯
——一位埃及铁路巨头露面。
很早之前,她在老朋友
卓别林的家宴上就认识了潘若斯
当时他身边还有结婚20多年的妻子。
米勒和潘若斯.
两人的交往遭到各自伴侣的强烈反抗:
潘若斯的妻子为此自杀;
曼雷画了一张自画像,
他的太阳穴抵着一支手枪,
脖子上套着绳索,
试图以自杀威胁和请求情人回到他身边。
一
潘若斯给了米勒
埃及艳后般的奢华异域生活。
但这样的生活于米勒更像度假,
没多久便觉趣味索然。
然后,英国画家潘若斯出现了,
作为艺术圈著名的双性恋者,
他已经与一名女同性恋诗人结婚。
潘若斯与曼·雷(前任和现任同框)
与潘若斯交往的同时,
米勒又和曼雷重修旧好。
他们为对方做模特,
促发艺术灵感,
甚至交换彼此的性伴侣。
米勒与潘若斯 1946
多年后相逢的曼雷和米勒,1975
潘若斯不愿自己只能
分得米勒三分之一的关注,
他从卡地亚定做了一副金手铐,
想铐住她的心,
可得到的回复是什么?
她写信给他:“亲爱的,
我不想‘为爱’做任何事情,
也不想让你‘为爱’做什么,
我不会嫁给你,
我不会和你一起生活,
因为我要自由。”
一一
潘若斯却不肯给她自由,
他坚守这段婚姻,
1939年他们就已分居,
直到1947年他才同意离婚。
随后,米勒闪电般地嫁给了潘若斯,
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意外——
她怀上了潘若斯的孩子,
她要给即将出生的儿子一个合法身份。
四,与大师毕加索
1933年,
Miller成了圈中最受欢迎的女人
与整个巴黎的精英交往
——抽象大师毕加索﹑
达达主义艺术家马克斯厄恩斯特
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
小说家海明威、科莱特
……
Miller拍摄的毕加索
毕加索在1937年为Miller画的一幅肖像。在毕加索眼里,米勒是个一头绿发的金脸怪物,活泼的侧面上眼球内陷,一颗泪珠顺着红色眼眶滴下来;蓝色的耳垂上是蓝色耳钉;她咧着嘴露出牙齿,挤出一个狞笑;她双肩耸起,两个白色的球状物裹着棕色外壳,像是措置的胸部,也像是膨爆的心;而她的身体则像是个深不可测的无底黑洞。
毕加索在1937年为Miller画的一幅肖像
Miller和毕加索
五,她死于平淡的婚姻
混乱和疯狂让米勒激情四射,
平淡和无聊则是她的克星。
二战爆发时,
她服务于英国版《Vogue》,
主动请缨去到战争最前线,
开始扮演起生命中另一个角色:
战地摄影记者。
1942年,米勒以美国战地记者的身份
随部队进入欧洲战场,
拍下了很多经典照片,震撼了美国。
战争中的米勒
但所有照片中最震撼的,
是情人兼战友的谢尔曼
为她拍摄的跳进希特勒浴缸洗澡的反战照片。
▼在希特勒的浴缸里洗澡
这是希特勒死亡之后。Miller坐在希特勒的浴室里,豪无顾忌地洗着澡,表情坦然。“我在爱娃的床上睡了一觉。在一对死去的男女床上睡觉——非常舒服,又令人毛骨悚然。
但我感到非常高兴,如果这个死亡消息属实的话。”Miller说。在她的前方,是一双巨大的军靴,沾满了反法西斯战场上带回的泥土。
她用镜头拍下了德军空袭伦敦的照片,题为《冷酷的荣耀:战火下的大不列颠》;1941年冬,她以美军随军记者的身份为《Vogue》、《生活》、《财富》等杂志发回纪实摄影报道。
1944年,米勒随美国陆军登陆诺曼底,
5天之后,发回了整整35卷胶片。
一一战地记者的经历彻底改变了米勒的生活。
尸堆里犹太人的眼里
似乎还闪着的余光、
儿童医院洁白床单上的鲜血……
这些画面剥开了她的童年创伤。
战后,米勒跟丈夫潘若斯
搬到英国乡下的农场。
但她像泄了气的皮球,
对生活再燃不起热情。
她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精神紧张而恐慌,
唯一的喜好是烹饪。
她把超现实主义运用到烧菜上,
做出蓝色面条和粉色花菜,
她自创的开胃三明治“潘若斯”
还在挪威美食比赛中获得头等奖。
一一此后的几十年里,她像一座废墟,
长期酗酒和猛烈抽烟毁了她的美貌,
也毁了她的健康。
她在70岁那年死于肺癌。
The veiled Eiffel Tower from the Palais de Chaillot. Winter 1944-45
模特生涯、巴黎求学、
纽约工作室、埃及婚姻生活
、战争摄影,到战后的农妇生活,
米勒自己曾经评价她一生中的各个阶段
“如同被水浸过的拼图,
湿透了的每一块拼图无
论是形状还是图案都不能相互配接。”
“Man Ray (Asleep)”, 1930
她大胆的性史
始终和她的作品一样富有谈资,
作品中遮盖与暴露、
魅力与残暴的张力令观众
总是隐隐感到色情的暗示,
哪怕作品主题本身根本不色情。
米勒声称男人的性自由特权
和嫉妒心令她感到窒息,
所以她总是在突破自己,
不论在私生活上还是职业选择上;
她的工作离不开她的美丽,
可她同时也在为尊敬和自尊苦苦挣扎;
她的努力终于给她带来
现代摄影史上的一席之地,
并对后来的摄影师们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
虽然她始终是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知道Lee Miller是个摄影师的人其实并不多,这并不奇怪。
她在结束了作为一个摄影师的生涯之后,便把所有的底片资料都藏在了自家阁楼上,甚至对所有问她索取资料的人撒谎说一切都在战争中遗失毁坏了。
她唯一的儿子Antony Penrose对母亲的早年职业毫不知情,直到她过世后整理遗物,才拉开了这个在现代摄影史上的一段传奇。
Miller的儿子Antony曾说,“一旦你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你永远是个超现实主义者”。
似乎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表达了对母亲的评价——生是超现实主义人,死是超现实主义鬼。
Street scene in Cairo, Egypt, 1937
Model preparing for a millinery salon, Salon Rose Descat. Paris, France, 1944
她是顶级名模、时尚摄影师、战地摄影记者,她与20世纪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结识并成功跻身于他们的行列中,她在镜头前后的作品都以经典的姿态流传了下来…
她在一个轻视女性的时代将自己活成了传奇。
Oasis village, 1936, Egypt
Dead Volksturm General, Leipzig, Germany, 20th april 1945
Bombs bursting on the Fortress of St. Malo, France, 1944
而直到她死后,她的儿子为了给她写传记而研究她的生活时,才从她的一个兄弟那里得知,她在七岁时曾被强奸。
儿子说,“我想,在那一刻,她心中的想法是这个世界辜负了她,唯一能够真正照顾她的人,只有她自己。”
于是她冷静地怀揣着这个秘密,昂首走进世间,在一个女性被视作附属品的时代活出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Miller部分摄影作品
Eagles Nest in Flames, Berchtesgaden, Germany, 1945
1942 British Vogue feature called ‘Make the Most of Your Figure’ by Lee Miller
Revenge on Culture, London, 1940
Lee Miller - Opera star Irmgard Seefried in the burned out Vienna Opera House (1945)
Lee Miller, Fashion Study, c. 1932.
版权声明
本文「全球艺术传播网」首编,资料素材来自网络或艺术家本人提供,仅供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不作商用。图片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遇侵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整体文章编排版式版权为「全球艺术传播网」所有,转载请按艺术家传播网转载要求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更不能洗稿去除我们平台的水印。否则举报或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