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响力艺术人物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艺术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几年来,中国艺术市场异常火爆,经济危机也没能挡住中国艺术品价格的不断飙升,社会各界对中国的艺术品收藏都更加关注。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鼓舞,一时间各种在校学生的作品大量涌现。在这些作品中不乏年轻人的灵气和新的创作思路,但是更多的是模仿和抄袭,跟着市场走或跟着自己的教师走。
学习阶段的模仿对学生的进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应该教会学生理性对待,让学生认识到模仿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自己的画面语言的建立。
发展到今天,绘画的许多功能已经不存在或不那么重要了,比如讲故事的功能,语言可以从时间、地点、认知多方面讲故事,电影可以比绘画多一个时间的维度来讲故事,还伴有声、光、电的多媒体效果,绘画没什么优势。
照片的新闻记录功能和宣传功能更具有真实感、更可信。设计作品可以成批量地复制和传播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与商业关系更紧密,对艺术家更具诱惑力。
那么,我们高校学生画什么?高校教师教什么?
只能从架上绘画自身的语言系统中寻找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寻找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
培养学生从古典油画中汲取油画语言的创新元素,为什么是古典油画?理由有二:首先是学生多数对美术史只是一知半解,想要真正寻找到自己独具价值的语言系统而不知道美术史中洋洋洒洒的各种语言就是井底之蛙。
现在的学生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各种美术流派大都有所了解,并且通过参观、上网和在学校的学习,也对当代中国很多好画家的作品有较全面认识。
但是学生只知结果而不知道现在的绘画方式和画家的艺术语言是如何形成的,不知道这样那样的语法系统在美术史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简单的模仿当然可以使自己的画很快有所进步,但是想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还是需要从油画的发源中慢慢学起。另一点是学生对古典油画缺少了解,导致对美术史的片面理解和阅读量的缺乏,很有可能出现辛辛苦苦探索的表现语言最后发现早有人用过的可悲境地。
试想现在如果有人用一生精力计算出了勾股定理或是圆周率,对于数学有什么贡献呢?
所以,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继承古代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走得远。
社会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语言创新不竭的源泉。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不可以人云亦云。
学习艺术的人最大的幸福是自身独特性的认同,充分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且独具价值。
前文讲到过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对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进而艺术发生了变化。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历史、环境问题等各种问题出现了密集的更新和深度的相互交叉,每天接触的新鲜事物和思考的新问题如同考验着当代人的能力上限和道德底线的知识竞赛,让人们应接不暇。
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生存状态之下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我们高校教师尤其是艺术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和努力了解的信息。
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网络、传媒、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下大学生应该体会的东西。不可以将学生局限在象牙塔中,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毫无创造力。
想要人长得结实健康就要多走出去,吃各种食物,晒太阳并且受挫折。人的动力不是限制和节省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望教师更应该想办法主动激发。
语言创新是油画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向,但是语言的突破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寻找到足够的感兴趣的题材来进行试验。
不断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主题进行创作与不断尝试各种语言才能最终达到油画语言的突破,很多成功艺术语言的产生最开始都是从实验和尝试开始甚至可能只是源于意外。
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使学生的创作素材和感兴趣的主题不枯竭是语言创新的良好基础。
用创作来检验学生语言创新的成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最直接地体现在他完成的创作作品的画面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平时的习作和临摹写生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表现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判断能力,但是没有任何练习能够替代创作对于学生起到的帮助作用。
总之,用创作来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成果是教学的终点也是起点。
不断发现制约学生进步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练习,提高阅读量尤其是古典油画作品的充分阅读,最后回到创作上来检验教学效果,这是油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手段。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素材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不作商用。图片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遇侵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