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强基计划”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日期截止到4月底。
入围考生主要分为两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从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今年强基计划招生办法在实施细节上有调整。
变化一
▲ 今年增加“考生确认”环节
在高考后出分前,各高校普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其中,清华大学明确,考生可以对所填报专业进行确认,并再次明确是否服从调剂。确认环节过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业修改申请。考生同时还需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多所高校还明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此举也是为了减少盲目报考,给真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更多机会。
变化二
▲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比例扩大
今年,各高校普遍扩大了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专业组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的考生名单。
变化三
▲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分专业有调整
2021年,在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同时,部分高校还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新增工程力学专业;
山东大学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新增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吉林大学新增了古文字学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
变化四
▲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须比对选考科目要求
对于处于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要注意核对招生简章中强基计划专业对选考科目和相关选考条件的报考要求。同时,部分高校还依据专业需要,加强了对高考单科成绩的考查权重。
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在3+3高考改革的省份,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任意选考一门;在3+1+2高考改革的省份则首选物理,其次是化学和生物任选一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将数学作为重点科目,把数学以1.2的加权计算到入围成绩中。
变化五
▲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明确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因此,考生要认真考虑适合自己的学校。此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环节。
变化六
▲36所高校均设置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目前,36所试点高校均设置了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优先支持强基计划学生。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实行“3+X”贯通式培养,在大三结束后就可以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有机会直通博士培养。
为保证培养质量,多所高校还提出强基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表示,将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综合考核,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同时也将从校内补充选拔部分有意愿加入强基计划培养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要不要冲刺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到底适合哪些学生?
如果中途想要改变求学方向是否可以……
一系列问号,
让很多学生、家长乃至老师,
都在这个关键节点纠结不已。
如果你也在为此苦恼,
不妨听听去年首批被高校强基计划招录的学子,
经过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后,
他们对于强基计划有什么认知和感悟。
学子档案:
胡文瀚,毕业于杭二中
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要不要选择强基计划?
第一次听说强基计划,正值高三下半学期。在那之前,胡文瀚关注的信息基本上都与“三位一体”相关。而强基计划的出台,直接打破了之前的招生格局和节奏。
当时的胡文瀚内心有些慌乱,“因为我并非那种学术志向非常坚定的人,也没有在某一门基础学科上有突出的素养,我的相对优势在于综合成绩,也就是高考,但我的实力并没有达到能裸分上清北的程度。”
胡文瀚犹豫过要不要冲刺强基计划,毕竟这项计划是新兴的,它对专业选择及转专业都有诸多限制。“但当时我又觉得像我这样对专业不是特别坚定的同学来说,这些限制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去清北的机会于我而言虽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但能在那样的氛围里和许多优秀的人互相交流学习,一定会成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咬咬牙,去搏一搏。”
当成为强基计划的一员时
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
胡文瀚所在的行健书院,是理+工衔接培养,大家的理科部分都是力学,但是工程学科部分会有所区别,有车辆工程、航天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所以在被录取之后,还进行了一次工科的分流,“就是我们自己选择工科志愿并排序,然后根据大家的强基综合分排名来录取。这个分流是在暑假期间完成的,分流确定了之后,班级、培养方案就基本确定了。”
胡文瀚说,他们的培养方案是学校新制定的,课程安排和相关资源配备都经过了比较周密的设计。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书院制”,书院会为每位同学配备学业导师,这位导师不完全是传统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导师,“我们可以和导师讨论各种事情,包括学术方面的和生活方面的。书院还会定期举办微沙龙,我们有机会和优秀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还有就是,书院会提供比较多的科研方面资源,比如这学期开设了科研导引课”。
“因为清华强基的同学隶属于五个书院,不和别的院系同学混班,而且强基的部分专业是新设置的,所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基础性课程的比重会更大,难度会更深。”就胡文瀚而言,大一两个学期学的两门数学基础课和数学系的同学一起上,这对于数学基础不是特别突出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同书院差异挺明显,不同人也不一样。”胡文瀚感觉学业压力还是挺大的,可支配时间也非常有限。上个学期,他基本没有出校逛过,每周能把各门课程的任务完成就算很不错了,毕竟有时候还会有学业外的班团活动、社工任务要去做,所以时间管理对他来说是一大考验。
这项新兴的教育计划到底适合谁?
胡文瀚觉得,最适合强基计划的是在学术方面有志向或者感兴趣的同学。一方面,这样的同学在学习中会更有动力,也会获得更多成就感;另一方面,强基计划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资源配备非常丰富,可以为同学做科研提供非常多支持。
“我们强基计划是本科四年不能转专业,研究生的方向其实没有限制,只是强基计划的同学在本专业的方向读研会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大部分同学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还是衔接的。如果说想要跨专业读研,那就需要和其他院系的同学一起竞争,并且需要在平时花额外的精力去学习相关的课程,难度会相对大一些。当然,因为许多具体的推研政策还不是特别明确,所以具体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胡文瀚说。
学子档案:
方文,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
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字方向
要不要选择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公布的时候,方文几乎没有犹豫就报名了。“高一时,就产生了要去‘全宇宙最厉害的中文系’,也就是北大中文系学中文的想法。”但方文还是坦言,其实一开始报考强基计划的时候,她的内心也很忐忑。虽然北大中文系是从初中以来就确立的目标,但毕竟古文字方向却是她从未了解过的领域。
当成为强基计划的一员时
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
来到北大上学后,方文发现,其实甲骨文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艰深晦涩,“大多数甲骨文都很生动形象,让我们看了就会会心一笑,去研究考证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方文说,其实他们并不是“非普通学生”。“强基的古文字方向是中文系的五大专业方向之一,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本身就会有不同的培养方案。但是中文系到大三才会专业分流,之后才会涉及到本专业真正的核心课程,我们现在还在上中文系的一些基础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而且我们只要能够确保完成核心必修课,剩余的学分可以自由支配,就算是物院数院等理科院系开设的一些通选课我们也可以学习。”
在这半年多的学习中,方文在不停地接受新知识和新生活。她说,中文系“古”字头课程讲授、学习都使用繁体。“我第一次读繁体竖排的《史记》时觉得很不习惯,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我现在已经看不惯简体横排的经文了。我总觉得简体横排的经文不正宗,怀疑简化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了错误。”
这项新兴的教育计划到底适合谁?
2020年,北大古文字专业招收强基考生共28人。“我们28个人在各自分属中文系的两个班级之外还单独组成了一个强基班,有专门的强基班班主任与‘班级福利’(公费购书)。”就方文个人的体验而言,强基计划并不像一些考生和家长顾虑的那样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限制,而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去接触原来知之甚少的基础学科,打开了一扇学术研究的大门。
在她看来,原本就对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有兴趣的同学,比较适合强基计划。
“其实大学校园中最受大家敬仰的一定是做学术的人。”方文说,强基计划的学科本身就是与学术科研关系最紧密的学科,如果能够做到利用好强基的资源,潜心学术,那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未来中国学术圈的中坚力量。
来 源:综合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浙江新闻等
责任编辑:毛夷萍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