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看了一场毕业展
大家可能要说,毕业季,各院校展览扎堆,这有什么特别的,需要专门写文来讲?何况学长学姐的毕业展,跟高中生始终有距离。
我今天要从这场有一点点特别的展览开始讲起,是因为——它是一所高中的毕业展,展品的创作者都是各位考生的同龄人。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附中作为中央美院的附属中学,在教学方法上也延续了央美的许多传统,而“展览作为教学的一环”,也是其中之一。
这次展出作品的学生是2014级同学,在四年高中学习阶段的习作,其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和素养十分不俗。
基本功极其扎实:
宋相廷 《钟鼓楼》
孙艺博 《凝望》
申淦君 《陕北老人》
索振中 素描全身像
王雨禾 素描全身像
张书媛 素描全身像
不仅对于体积与形象的把握非常到位,
也很会处理气氛和光影:
张弘旺 《夜归》
段峥 速写
吕陈力 《梦想是黑暗中的一丝微光》
王奕奕 《空气》
对神态的把握,对人物内心的描摹:
张弘旺 色彩头像
欧阳迦南 色彩头像
格式 1 ( 12px, #A0A0A0 )
色彩的表现力也很强:
陈书阁 色彩
耿浩然 色彩
方家诚 色彩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想说,基本功确实相当扎实,但是他们毕竟经历过不比高考轻松的艺术中考,而且又经历四年十分集中的专业训练,画的好是自然的,自己和他们之间,有这样的差距也是必然的。
然而我想告诉你们——真正的差距反而恰恰不是基础,不是他们画的有多“好”。
真正的差距是——
很多人的作品已经在传达理念和概念,不再局限于训练技巧,有很高的思想性:
姜雪儿 《本末倒置》
曹译壬 《仰望》
王一函 《补渔网》
潘露子 《酣梦》
是——
他们很多已经产生了自己的视觉语言和风格,
尽管还很青涩:
彭馨瑶 《西望》
陈天琦 《小精灵的奇幻城堡》
丛嘉 《早市》
丛嘉 《小苹果》
是——
他们已经在“玩”很多“无用”的东西,
甚至,都不是画:
高尚宜 《黑白摄影》
刘心明 《雾霾》
李昕莹 《乡影》
在这次展览的公众号推送中,有很多评论都在说,附中学生的作品,并不应试,这点非常好:
但附中作为央美升学率最高的高中之一,按理说是最了解如何考央美的入学考试的,他们却如此“不应试”又是为何?
那是因为大家对“应试”这个词有非常大的误会,目前大家嘴里说的“应试”,其实就是水平过低,只能画一种固定的“套路”,因为在此之上的东西,他们画不了。
而很多画室老师之所以教给你所谓“应试诀窍”,只不过是为了偷懒而已,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积累“无用之用”,去提升层次和素养,只能让大家背一个套路,打肿脸充胖子。
什么是“无用之用”?
就是抛开虚荣和目的,只是为画而画,不拘于什么地点、什么题材、什么形式。
记得曾经附中的同学告诉我,附中女生的头发,都是用笔做簪子盘起来的,于是就有了这些生活感强烈的速写:
而央美的入学考试,唯一的应试技巧就是,再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能力强,再强一点,专注你想表达的,再专注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常人眼里“不应试”的画,才是最最应试的吧。
通过去接触这些“无用之用“,附中的毕业生们不仅能探索更多元的创作手法,达到更高的审美层次,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通过接触不同媒介,拓宽视野,寻找到自己想发展的专业方向。
27日下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发布了一个令山东考生和家长为之一震的新规定:
很多学生的反应都是——“这么多年都在逼我们“存天理,灭人欲”,老师、家长都恨不得,让我们脑子里除了单词、公式什么也别有,突然又让我们选择一个左右人生的专业方向,真的让人不知所措。”
然而我想对于美术生来说,这个政策根本不应该动摇大家一丝一毫,因为艺考原本就要求大家提早决定专业方向,即便是同一所学校,很多专业的考试内容也完全不同,对考生的要求可能大相径庭。
如果你在考前,对自己的目标专业还完全没有概念,只是还一味的闷头“先画好再说”,甚至从没想过要了解各方向,觉得那是好高骛远。
我希望你知道,你的同龄人,很可能已经在基本功之外,尝试了很多可能的方向,看过各类专业中佼佼者的作品,甚至有条件去相关企业,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审慎考虑自己的未来。
在充分了解了各专业究竟是“做什么”这件事以后,他们会对这些专业“要什么”更明了,更清楚需要“怎么做”才能考得上,这样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应考,怎么可能会考不过那些连自己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人?
这,才是你和同龄人之间最难追赶的差距——知道自己要什么。
如果你对各个专业和学校还一知半解,对自己的目标还不甚明确,对未来也充满不安。
——
没关系,画痨为你答疑解惑。
从明天起,LAO经验栏目将推出系列文章,
让学长学姐根据亲身经验,
向你科普各院校和专业的真面目,
不管是为志愿烦恼的18届同学,
还是为目标纠结的19届考生,
一个栏目为你全面解读~
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