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一点,说自己能“感觉”到“颜色”的人,多半是骗子;
我刚学色彩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这么说:
你的色彩感觉不错~
(画的好的时候)
你的色彩画的像素描,没有色感!
(画的不好的时候)
那时候我也纳闷,前两天还夸我感觉好,怎么突然感觉就没了呢?
怎么才能保证“感觉”永驻呢?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学习阶段的人都有,所以下面给学弟学妹系统的说说“色彩”和“感觉”的事情。
什么是感觉?
我学色彩最懵逼的一次,老师指着一个台面上白布说“你看这一块是泛着蓝色的,那一块是泛着黄色的,大家去感受,大家感受到了吗?”
紧接着大家都点头说看到了
我顿时懵了,因为我的确看到的是白色~其他的真的啥都没看到,莫非是我的“色彩感觉”有问题?
当时,自己已经给自己的“色感”下了“死刑”。
为了不暴露我也跟着点点头,我顿时感觉这像极了《皇帝的新装》里的一幕,莫非大家都看不出来,都在这里装能看出来?
明明一块白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变化呢?这个事就有意思了。
我不白吗?
我不白吗?
对这件事的探索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时至今日,在经历过集训、艺考、本科、硕士之后,对“色彩感觉”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如今我就特别想对当年那个色彩老师说:“我信你个鬼……”
"
注:如果说你在室内,没有看强光源的情况下,能清晰的看见哪里有明显的色彩倾向,那你就去医院看看吧,如果有哪个老师给你说自己能清晰的看到,不是傻子,就是骗子!室外的感觉的确更明显一些,室内则很弱。
"
色彩要想画的好,不在于神乎其神的“感觉”,而在于科学理性的分析色彩原理和对颜色熟练的运用,感受的成分固然存在,但是绝对不是绝对性因素,只有到了真的“创作”层面,才会用到“感受”的意思(艺考阶段基本不需要);
好看的色彩就是“对”的色彩吗?
首先科普一下,在艺考语境之下,色彩往往是指“印象派”的色彩,简单来说,也就是因为色散原理的发现,
再加之莫奈大大对冷暖颜色的精彩演绎,因此 色彩中的“冷、暖”理论产生且普及大众,甚至现在的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主流其实也是印象派的颜色(后印象、野兽、解构、当代却被很少接触)。
在此之前色彩都是古典油画这样婶儿的
之后就是这个样子了,印象派大行其道~
所以一般意义上,大家概念的理解,只有受背光有冷暖对比才是对的,反之是不对的,但是你们看高分卷,却是不一定有冷暖,但的的确确却又是高分,并且也的确很有效果,很好看;
为什么这样的试卷也可以是高分?这在于色彩的另一种维度——装饰性色彩(色彩原理)
在这个维度,冷暖关系不再是唯一的重点,纯度、明度、色相、对比色关系,补色关系,临近色关系才是色彩关系的重点,能否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不在乎你对冷暖的理解,更多是你能否科学地理解颜色的搭配原理;
所以:色彩原理>印象派色彩
考试来说,设计类的考试对颜色的理解会比较多,而不是印象派的色彩。
这样原理其实在设计学中会广泛应用,比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这也恰恰印证了为什么很多顶尖院校的高分试卷,色彩不一定有冷暖的原因了。
这么多年来看,画色彩的有以下几个阶段和层次~
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类~
0
1
不会画的压根就没感觉
为什么说不会画的人完全没有感觉,就是因为没有任何理论支撑,根本感受不到任何颜色(一块白布放在桌子上,受光面偏暖色,背光面偏冷色,这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很简单的理论分析到),所以说不会画色彩的人没有感觉。
0
2
稍微会一点的画画靠感觉
会一点的一般是凭借经验画,画的很熟练,靠着手感和热乎劲,形成了自己的习惯性用色,类似于卖油翁“唯手熟尔”的意思,三天不练,很容易丧失“感觉”,再画的时候就画不好了(很多艺考生处于这个阶段,不乏一些不太专业的色彩老师)。
0
3
画得不错的不需要感觉
比较会画的不需要感觉,因为他们很熟练的掌握了用色的办法,即便是状态很差的时候也能画出相对优秀的作品。达到这一步考试就很稳定了,不用担心自己哪天“没感觉”就画不出来。
0
4
真的大师需要一点点感觉
大师是的确是需要创作感觉的,但这种感觉就不是基于理论基础的感觉了,而是在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或者某种情绪的感觉很强烈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创作出非常颠覆的作品,永垂不朽。
艺考过半,迷茫铺天盖地无处求助?
了解画痨计划专属学长学姐为你解答:
戳下图了解画痨保险 ↓
学长还有其他新媒体平台账号,
会给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长按下图了解一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