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1日,是一年中唯一可以“肆无忌惮”说谎话的日子,实在珍贵。
我身边就有不少人从昨天就开始牟足了劲儿准备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有的为了一次天才级别的恶作剧;
有的却计划利用这个机会,把一直以来藏在心底的真相伪装成谎言说出口。比如,隔壁寝室就有为了计划跟男神告白而一晚难眠的姑娘。
我一面感叹被爱着的人可能什么节都是情人节,一面也为她如此“卑微”的恋情嗟叹。”
然而没想到,还有人的心思比这更加卑微和寂寥。早上,我收到一名正读高二的女生发来的信息,内容充满了沮丧。这个女生告诉我,她趁着愚人节,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摊牌:“我想学画画!想考美院!想做设计师!请你们支持我。”不料,得到的是父母的拒绝和奚落,“画画能当饭吃吗?你学习又不差,别想不开了。你一个女孩子,稳定最重要!你这一年冲一冲上个一本,以后进本地的国企。爸妈不会坑你的。
你看看你堂姐,还考了公务员,多好!”当她抱着希望,借以愚人节的玩笑来试探时,父母以浪费时间和崇洋媚外为由再次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
我记得她曾经和我说,她最怀念去少年宫学画画的时光,那时每周都数着日子等周末。后来上了初二,父母教育她“以学习为重,不要搞那么多没用的”。从那开始,她只能偷偷画,要忌惮父母的监督。初三时,在她的央求下母亲答应她:假如考上重点高中就支持她去美术部。为此她兴奋了好久,直到坐在重点高中的普通班,遥望着对面楼顶层的画室,才想起来当时母亲语气中的些许敷衍。
那栋楼和她的教学楼只隔了50米不到,却像隔着整个太平洋那么远。她眼看着这段距离,从步行十几分钟的少年宫之行,变成了难以逾越的时空的陷阱。恍然发现已经高二的自己,也许即将失去最后一次争取的机会。于是这个女生从寒假开始四处奔走,比追星时更卖力的去“追艺考”,又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学长学姐,问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现在还来得及吗?”,其次就是:“我该怎么和我爸妈说?”
我从没见过她的家长,然而心中却徒然显现出他们的音容。大抵那些不接受孩子人生选择的父母,应该都有几分相似吧。他们嘴里一定时常念叨着:“我是为你好”,“你现在不明白,长大以后就知道感激我了。”我从不怀疑他们的初衷,却始终疑惑,到底多大才算“长大”呢?
法定的18岁可能是不够的。我一直想等我长到足够大了大概就知道了,却只是徒劳的发现:也许只有到了中年,追不动梦了,拼不动命了,在父母眼里不“折腾”了,才有资格被承认是长大了。可是亲爱的爸妈,那真的不是“老了”吗?
也许“长大”是无法量化的,那么“为你好”是可以量化的吗?我想如果可以,那一定逃不过“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这种普世观点。所以对于人生选择,他们用自己最熟悉的“一定不会错的”经验,为我们钦定严选。然而在这个变化的比从前快得太多的无常时代,父母几十年来的经验是否还是绝对正确和权威的?
有人说现在的亲子关系可能是几十年来矛盾最激烈的,从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
到北大博士12年不回家,并发文控诉父母:
除了网络使得坏事传千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加速度在不止数倍的增长,彼此间代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父母年轻时,个人的力量还太渺小,集体和权威永远至高无上,信息和资源大多只能依赖经验、资历,自上而下的传播。而在今天,互联网造就了太多个人的奇迹,更使得信息、资源变得扁平化,经验和资历的壁垒不断被打破。
当老一辈还在攒钱买商铺开实体店的时候,淘宝中的虚拟店铺已经造就了无数的千万富翁,其中就有不少艺术类出身的同学们。服装设计的同学有的推出自己的厂牌,从淘宝爆款到造物节甚至是T台。也有不少靠做淘宝店装修设计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团队,全靠自己一只手走出来。
当老一辈刚刚适应微信朋友圈,开始转发养生知识的时候,那些做自媒体的艺术生很多已经拉到了几千万的投资,一笔广告费很可能是父母半辈子的积蓄。
当老一辈为手机游戏影响孩子的学习而烦恼的时候,美院学生制作的手游XX荣耀已经占据了全民的内存,并创造了几个亿的价值,被腾讯收购,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这可能都是老一辈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最一线的知识是以4年为一轮更新。4年前的信息和知识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何况很多父母仍然再用几十年前的标准、思维方式套用在当下,这种滞后性有时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升学等决定人生重大方向的决策上。
在我刚上高中时,学长学姐最火的志愿专业:男生是传统理工,女生是外语和会计,目标都是毕业后去沿海的外企当白领或者技术岗。然而转眼间金融危机就瓦解了外企这个就业大户,不少人出于无奈去了国企单位,不想正遇上国家四万亿扶持国企,一下子国企成了香饽饽,机械和土木两个专业火爆异常。但是只维持了四年不到,四万亿就烧完了。
很多人盲从滞后的信息,认为现在火爆的专业就业一定好,于是踩着行业的高点报的志愿,等四年之后毕业,正好赶上行业的大厦倒塌,既缺少坚持下去的热情,也缺少应变能力,只能成为就业市场的炮灰,被时代的浪潮掀翻在地,还不知道这股力量是什么。
像我刚才说的,现在最火的就业口和专业是互联网相关,同时催生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岗大潮,然而这种风潮能持续多久,没有人能判断。时代的变化速度超出了我们预测的范围,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对口专业”这个词不再有任何意义,不会有什么技能给你永恒的安全感。
那么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才能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艺术教育又能为学生带来什么,能让他们今后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不知道,但我想关键词一定是“创造力”,而这也是艺术发展的根本话题和动力。在未来,机器也许可以替代大部分的人力劳动、甚至是部分脑力劳动,而艺术是机器无法创造和理解的。
而央美等艺术类高校也一直在锐意变革,跟随时代的脚步,立足时代,思考如何适应变化。
比如鼓励新兴学科,实验艺术、艺术管理等一直是近几年学校发展的重点,中国传媒大学已经连续几年招收电竞专业学生。
比如重视素养,取消专业间的明确划分,建立跨学科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跨界,与科学、交互等学科融合发展。
比如通过改革专业考试出题方向,筛选面向未来,具备创造力的人才。
点击
▼
多元与标准:央美设计学院校考,内部老师如何说?
学校为百年校庆举行的“中国设计40周年”大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上海对于艺术创意教育进入中学阶段的试点——黄埔设计创意中学,将尝试完全颠覆先有的教育模式,使艺术和创意教育融入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力和领导力的人才,培养他们面对时代变化的能力。围绕着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新一轮教育竞争已经开始,差距早就存在,而遗憾的是如果部分家长的意识不改变,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父母把孩子当做“愚人”,一味盲从经验,自己却也是时代浪潮中的“愚人”。也许他们永远想不通,千辛万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顺着笔直的跑道努力,为什么却不能保持领先。
时代的弯道已经悄然来临,而艺术很可能就是这一次弯道超车的关键。
如果你也面对来自各方的不理解,我不会说要你坚持自己拼命抵抗,只想让你知道,在这里有人愿意为你分析经验、做你的智囊团、支持你的决定,并永远愿意为你正名。
前段时间知乎还有一个问题说道上了大学家长仍不同意买电脑,有位知友的回答让我非常认同。
他说道这种现象是非常不正常的,如果你的父母对电脑抱有这种心态,只能说明他们的“现代教育”是失败的,这个时代,你不会电脑,你连基本的生存都费劲。
现在几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电脑,学会电脑和驾照一样,是一个人必须要具备的基础功能,竟然还有跟不上时代的父母,阻碍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这种教育难道不是和有些反对孩子学习美术的思想一样吗?抱着已有的成见对孩子加以控制,这真是令人难过,但凡孩子不按照他们规划的线路走就是错误,或者武断的觉得孩子做不成,就不让孩子去尝试。
对孩子不信任,不赞同,甚至打压伤害孩子的想法,时代已经变了,只是有一部分人还不知道,被固有观念束缚的人,迟早会被时代抛弃。
“ 人的一生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
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
如果你想要学习美术,想要完成理想,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妨大胆一点,试着去努力,不然余生剩下的都是后悔,最怕不是一事无成,而是你本可以!
学姐微信▲
记住备注好年级和姓名,能迅速通过哦!
如何你处于高二这个阶段,想要学美术,家人不认同,或者决定走上美术道路周围却没有人可以询问交流,有着很多迷惘和困惑,希望你和学长学姐们说,多些咨询,就多份坚定,大胆不要羞涩,快来吧!或者把他转给需要的人也可以啊~
献给那些曾经,正在,
和即将经历艺考的你我他!
实在不行,点击下方画室口碑评价数据
也有你想要的一切!
今日话题
美术道路上你遇到过那些不理解,
你的家人支持你学美术吗?
愚人节大胆的说出来吧!
请下方留言分享出来吧!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最专业的数据告诉你,画室不愿意告诉你的事实,为你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你的美术道路做出详细规划!
▼
关注画痨学长 获取更多艺考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