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苦海,与天使撞了满怀
——网易云《fly》热评
饭~后~茶~余~
我刷到一条微博
#失窃近十年的毕加索画作被希腊警方查获#
什么?
失窃十年的画作,回来了!!!
我以为评论区都是和我一样欣喜雀跃的朋友们
疯狂歌颂警方ing
结果一打开评论
越刷越觉得不对劲
评论区,关于“是否看得懂”吵起来了
你敢信??!!
网友的关注点从失窃案转移到了画作本身
评论居然有这样式儿的
每当毕加索的画上热搜,总能发现大众审美能力,还是停留在“画得真像”的那种层次。
就像我之前写过的那篇文章(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人对美术可以无知到何种程度?),在中国,大部分人对于画得好的定义仍然停留在“画得像”的阶段。
还有人说“小学生也能画出来”,先不说喜不喜欢毕加索的风格,无知和无畏是两回事。他的艺术成就并不是徒有虚名,抛开专业的角度来讲,线条和几何构成怎么看也不是凭空乱画的吧?
艺术可以有喜欢和不喜欢,看不懂也正常,但是拿自己粗浅的鉴赏能力硬是去套理解不了的东西,还觉得是硬捧起来的,众人皆醉你独醒?
艺术没有边界,艺术本身就是多元化的。
我们看到一副作品的时候,首先是感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如果你恰巧喜欢,那说明你和作者有共鸣,如果不喜欢,那也许是你们的思想境界不在一个层面上,虽然不在一个层面上,但这并不能说明谁对谁错,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毕加索说过:我不喜欢追随任何已有的画派,因为这只会让其追随者趋同。
与其进行无意义的争吵与讨论,不如想想如何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毕加索的创作风格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有两个元素更是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斗牛士,鸽子。
从具象的牛到抽象的半牛人米诺陶洛斯,
Minotaure dans une barque sauvant une femme’, 1937
从细致描画的鸽子再到简洁的 LOGO。
可以看到,他在不断用这两个元素进行「破」与「立」,并自行搭建了一条清晰的风格变化时间线,而这种痴迷始于他的幼年时期。
毕加索的父亲兼启蒙教师就是一个狂热的鸽子爱好者,他不仅在家里养了很多鸽子,更以善于画鸽而闻名,甚至被称为 palomero (鸽友)。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毕加索对鸽子非常痴迷: 他会在小朋友在广场上玩的时候,独自在沙地上画鸽子,甚至会时不时地偷偷带鸽子去学校……
bullfights and pigeons picasso
在这幅 9 岁完成的作品中,他俏皮地将鸽子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观众”,形态各异的人们则变成了被观赏的“小动物”,儿童时期的毕加索发现了这种看待世界的新方式,似乎也为未来的抽象和立体埋下了种子。
前景中的斗牛场景还是比较写实的简笔儿童画风格,当时的他应该也想不到在未来他会画下这样的牛。
你可能想不到,有如此之高艺术成就的大师,他还是个“渣男”。
“对我来说,女人是飘浮在阳光里的尘粒,只需挥动一下扫帚,她们就得飞出门外”。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一个不近女色的厌女症患者。
但其实他的桃色新闻满天飞,公开的情人有六个,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
他一直换女朋友的理由是:为艺术创作找灵感。
毕加索的众多画作,便是他的情人画册。
《梦》(给17岁少女玛丽苔蕾丝沃尔特画的)
《哭泣的女人》(给摄影师朵拉.玛尔画的)
在我们争吵到底要如何理解、如何欣赏他的画的时候,不如看看毕加索本人怎么说。
他说:一幅画能表达事物的可见之现象,同样也能表达出事物的观念。当我发现“立体主义”时,我没有去发明立体主义画的企图,我只是想表现自己内心的东西。立体主义只是一种描绘形式的艺术,当形式实现后,艺术便在形式中生存下去。
90岁自画像
他追求的是一种理念或者情绪的独特表达,通过取舍、分割、夸张、组合、变形等抽象化的方式,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不同感受在一幅画里展示出来。
比如《格尔尼卡》,在一幅巨型油画中,传达了灾难、痛苦、绝望、无助、惊恐、死亡、但又渴望和平自由、宁死不屈等一系列复杂似密码般的情感。
毕加索的画作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进步,他改变了艺术家观察世界的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看待世界的方式,重新戴上了“纯粹”的儿童之眼,去看世界。
曾见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同学互相观摩彼此的画作,经常出现的对话是:
“你这个是借鉴了XXX大师的风格呀……”
“我上次看到的XXX大师的画作和你这个很像。”
现在这个时代,平面静态绘画这条路,已经被走到了尽头,我们很难再看到一个划时代的绘画大师,而毕加索就是其中之一。
理解了这些,在欣赏毕加索画的时候,就请抱有平和的心态,从他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承蒙厚爱
我是你们的画痨学长
不再穿优衣库的艺术家
美术生监视器
副业唠家常
End
「往期文章 」
你连大学都没考上,也配说艺术?
不看后悔,这部剧的脑洞也太大了吧……
听说,不学美术的人画画更有艺术感?
扫码添加学长微信
获取更多艺考信息
你的学长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