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万丈光芒
——网易云《Flower》热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有时候觉得自己身边的同学水平很一般,怀疑他们是怎么考进来的;觉得考试规则根本不公平......
有位网友,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描述,怨气十足啊?!不必不必!
——你入学之后,班上的同学,真的个个都是实力过硬吗?
他觉得身边同学的水平不应该考上这样的学校,就算考上来也只是运气好罢了。
考试的确是有概率问题的,凭借运气考上来的、画得最好却落榜的,都是常见的现象。
可是大部分考上清华和央美的,都是通过筛选的人,至少他们在应试表现中,是符合老师预期以及考试要求的,这些人的实力不过硬,是如何通过考试的呢?
建议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我的学校——清华美院看看,
比如,你可以去参加参加清华的复试,你可能会发现,某个同学画的实在太糟糕了,但你不知道他能考630分;
你觉得这个同学是数学白痴,但你不知道他的文学天赋极高;
你觉得有些人不应该坐在你边上,和你在一个班里上课,但你可能不知道,你现在所处的教学楼就是这位同学捐的,如果没有他,你可能没有机会坐在这里听课。有时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他的存在确实有极其正当的理由;
你觉得这个清华的教授思想太老套了,但你不知道他在开国的时候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勋章、十大建筑。
我们不能用二极管思维来看待周围所有自己认知范围外的人事物。
如果想从一个单一的,比如谁画画好、或基本功好,这么一个简单的维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好坏;无限放大缺点、忽视优点的方式来评判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经得起推敲吗?
——到你毕业的时候,你所见的同学,都学成了吗?有多少毕业生的水平,属于给学校丢人的?
上大学,不是做艺术,或者说,离做艺术还有一段距离。
想要做到登峰造极,比如被定义为这是某某央美/清华毕业生作品,是大师级的牛人,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相对碌碌无为只能做到比较好或比较不错。我们不是经常在各大资讯网站上,会看到有关#接受自己的平庸#之类的话题吗?
由于美术是很主观的东西,所以我怀疑从某种“客观公平”的角度来说,有太多人的命运和道路本不该如此。
考试制度目前作为一个最优解成为了评判能力、选拔人才的方式,规章制度也好、考试标准也好,都是经过时间检验、通过漫长演变,进而发展形成的“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如果当下能提出一种能把所有人才都精准无误选拔的方式,那我相信,不止高校愿意,国家也愿意这种方式立刻被作为规范政策进行推广(前提:考虑有限的考试成本、有限的考试时间、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那个曾经教我们的来自央美的老师,到她被辞退也没有赢得我们的尊重。我们没见过她到底画的有多好,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就她表现给我们的,就一个才疏学浅啥也不懂。
一般顶尖的美院,不管是老师还是大学,都存在新老更替的问题。
拿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讲,那些从哈弗耶鲁回来的老师,的确眼界开阔,包括设计思维等,更加现代、更加前卫;
之前的老师们更多的是参与一些建国时期的设计,让百废待兴的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建筑,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拿到了长期教学的教授学历。
这些老师与国外回来的老师们的设计思想等都很大的差别,甚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显得格格不入,但你不能因为自己的眼界局限就直接否定了先前有所贡献的老师,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时代进步、历史发展,我们应本着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可能是制度上带来的某些遗留问题,随着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新老师会带来新鲜年轻且有活力的、开放的能量,教师团队会不断被优化。
我想应该有不少的人都有过这些疑问,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讲,我认为是一个心态调整的问题,大家都想解决问题,正在寻找方式,但是只是拿某一个人的问题来否定全盘,这样是不可取的。
结尾我又想到了曾经有缘的一位老师,几乎整个专业的人都不理解她的思想、她的观点,也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画,甚至对她的性格产生抵触心理,不评判人品的好坏与否(我并不了解她的为人,其实在这些学术大牛面前就像幼儿园学生),但她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研究者,她的sci可能不是我们能数得过来的,永远不要以为你所看到的就是这个人的全貌。
承蒙厚爱
我是你们的画痨学长
不再穿优衣库的艺术家
美术生监视器
副业唠家常
End
「往期文章 」
艺考迎来重大改革?!这篇文章不看要吃亏!
14岁画成这样,好还是不好?
美术生真的就一定没有前途吗?凡事别太早下结论!
扫码添加学长微信
获取更多艺考信息
你的学长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