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读出新意 传统传承中追逐当代 跟绘画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暗 寓
+
保罗·高更
PaulGauguin
保罗·高更油画艺术
+
保罗·高更
PaulGauguin
(1848-1903)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现代艺术奠基人之一,拥有个性张扬、感情炽烈的一生,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艺术并为此殉道。 高更在异域的原始之美中收获了灵感,他的画具有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平面化的装饰性效果,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并且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名作解读
不仅仅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仍旧完成绝世名作,不加任何修改地画着,一个那样纯净的幻象,以致不完满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来
【高更】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1897年 141X377
1
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因为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并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题,构思成这件巨作。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高更把大溪地岛那未经开发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作是人类的 "乐园",当他面对着大溪地岛上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风光,面对那些肤色黝黑,体格健壮,显示着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笃诚,因思想简单淳朴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时,他为此激动不已,认为这正是他所追寻的"乐土"。为此,他画了一批如梦如诗,带点儿神秘意味的画作。
1897年,高更49岁。得知女儿阿莉妮去世的消息,他深为悲痛与绝望,加之这段时期画家贫病交近,心情沮丧,极端愤世疾谷,决定在自杀前绘制这幅绝命之作。为此他曾说过:“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个月内,我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可是我认为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2
高更自己说他在画这幅画时是:“不加任何修改地画着,一个那样纯净的幻象,以致不完满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来,我的装饰性绘画我不用可以理解的隐喻画着和梦着。在我的梦里和整个大自然结合着,立在我们的来源和将来的面前。在觉醒的时候,当我的作品已完成了,我对我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
他说他画这幅画时像作一场梦,当梦醒了时,他才对着完成了他的作品,道出了贯穿始终的构思。虽然其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象是神话或传说,那富有的异国的渺远,静悄悄和神秘的意境再加上这样一个标题,使人感到更加神秘。其实,画家在此只是表现那些土著人一种偶然的臆想。此画可以说是高更多年来对大溪地岛的印象的综述,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欣赏+
想免费获得超高清作品原图
见文末二维码处
近距离静观大师作品
你将学到更多
资料来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不妥请联系
原创标识只表示此文章的编辑形式
知识就是财富
精神就是生命
向大师学习能力改变人生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暗寓”
送你更多高更最全作品高精度作品原图,近距离静观大师作品,你将学到更多
给点鼓励吧!
这么难得的资料,分享给朋友吧↑↑↑
点击↓↓↓阅读原文
看 回复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