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勒帕热
巴斯蒂昂·勒帕热(1848-1884)法国乡村风俗画家和肖像画家,其作品在法国和英国受到广泛摹仿。出生于法国牟兹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家庭。他是学院派画家卡巴涅尔(Alexandre Cabanel)的学生,但他并不受学院派的局限。他从学院派获得严密的素描技巧,同时又对库尔贝、米勒等现实主义画家深深钦佩,对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光色的表现也极赞赏,并且将他们的色彩技巧吸收进自己的绘画之中。最可贵的是,在印象派绘画达到高潮的当时,勒帕热仍然坚定地遵循“为生活,为平民而艺术” 的原则,他继承了法国绘画的民主主义传统。(百度百科)巴斯蒂昂.勒帕热收土豆“垛草”情结(2012,11,25) 中国美术界45岁以上的人,几乎没人不知道勒帕热的“垛草”。文革刚刚结束的1978年,《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来中国。当时,早就被苏联油画带沟里去了的大多数中国的画家们,第一次看欧洲的油画原作,被真油画的精美、丰厚惊掉了下巴。最持久、最深刻的震撼就是勒帕热的“垛草”。很多画家对原作临摹了这幅画。我在鲁美读书时见过油画系老师的临摹品,当时就已经喜爱的不得了。1978年我14岁,家境贫寒、北京遥远,一个孩子是不可能专程去看展览的。后来,在很多印刷品中留下偏色、模糊但依然美好的记忆,也总想知道那幅画究竟是怎么画的。2001年第一次到欧洲看大师。进了奥赛,满脑子想着“垛草”。终于,报了仇似的坐地上看她一小时,转一圈看过印象派大作,又回来留个最后记忆。当时,实在躲不开对面窗户的反光,用胶片相机勉强略得的几张照片,我又看了十年。前年重访奥赛,又满脑子是“垛草”,这幅画竟然撤下了!遗憾了两年。此番《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来上海,作品规模、质量远超1978。携妻带子看了个够。再次与子坐地重温,未及坐稳,突然,身后一黑衣小伙拍背阻止“不许坐在地上”!几年前,文东在奥赛同样疯狂,对着她拍得数码照片近百张,又带去手提电脑、席地工作,现场较色。下面的局部图就是来自文东的赠送。还有,我的学生王骢更加痴迷,奇迹般找到冷门的勒帕热画册,逐页扫描,获得“垛草”的草图、习作及色稿。前几日,得知此展,哪里来得及细看展讯,第一时间飞到上海,进门得知,画还在法国待运!这几日,他正策划和更多粉丝,组团看展,卷土重来!看来这情结早就已经传染给了70和80后了。他唾弃学院派的保守主义,而保留其严格的造型;吸取印象派的长处,而拒绝其“为艺术而艺术”,排斥艺术的社会功能的观点。他以朴实无华的作品,按法国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予以描绘反映。因此他的作品思想性远远超过同时代的许多画家,被称为米勒以后唯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苦难的法国农村生活的画家。19 世纪70年代,现实主义美术在法国走向了低潮,象杜米埃、库尔贝、米勒那样具有揭示和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品遭到了官方的排斥和扼杀。于是,一些画家走向了象征主义;一些画家走向了自然主义;一些画家走向了印象主义。但是,仍有一些画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经常到农村、到社会的底层去搜集创作的题材,勒帕热、莱尔米特、罗尔、蓬桑、布纳尔等人就是这样一批画家。(百度百科)巴斯蒂昂.勒帕热圣女贞德被圣灵感召1870年首次展出作品,1874年作品展览会上因《春之歌》(Spring Song)一画获奖,此画在风格上受马奈(在douard Manet)的影响。奥赛博物馆现展出巴斯蒂昂·勒帕热(Jules Bastien-Lepage,1848-1884),展期至2007年5月13日。1868年10月,勒帕热第一次进入到Ecole des艺术学会的一次艺术竞赛,之后到1874年获得了3等奖,他成为了艺术沙龙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肖像人物绘画总是赢得评论家的追捧,他不断改进他的技术,并不断获得好评,他的作品被国家购买。作为卡巴内尔(Cabanel,)的学生,勒帕热是法国最著名的乡村风俗画家和肖像画家,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可惜在普法战争中他过早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870年阵亡于罗朗德附近。(百度百科)巴斯蒂昂.勒帕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