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性色彩,指的是不同调性会带给人们相应的视觉上的颜色。颜色又可以进一步体现不同的情感,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调性—色彩—情感
作曲家柏辽兹在《乐器法》中说,要给节奏、旋律、和声配上颜色,使它们色彩化。
音乐与色彩的结合可以反映不同的调性、和声的变化,因为音色与颜色同样可以展示明朗的、温暖的、紧张的、压抑的、忧伤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绪赋予了音乐某种基本的感情色彩。
C大调纯白色
感受:纯洁、坚定
莫扎特《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
莫扎特创作于1788年的《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曲调天真透明,弥漫着纯真的童心,展现了莫扎特晚期作品中一抹亮色。此曲有一个别名“单纯的奏鸣曲”。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高亢嘹亮,如同号角在召唤,接着是快速的跑动音型,充满动力。第二主题则传递出单纯快乐的气息,并以晶莹的跳跃节奏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发源于呈示部结束的跳跃节奏,形成音阶行进,高低音部交替模仿呼应。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第一主题过渡至与第二主题调性一致,最终完美结束。
#C大调乳白色
感受:纯洁、坚定
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钢琴平均律曲集》是巴赫根据十二平均律创作的两部钢琴作品集,分别完成于1722年和1742年。
第三首升C大调,乐曲由一段主题前奏曲与变奏赋格曲组成,整体布局严谨,温暖的大调调性与富于跳跃性的旋律相结合,展现出巴赫理性但坚定的性格特征。
D大调纯绿色
感受:质朴、自然、天真
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
《Canon in D 》(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由德国巴洛克时期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于1678至1690年间。此曲以低音乐器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低音乐器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
E大调纯黄色
感受:灿烂、光辉
维瓦尔第《四季》:E大调小提琴第一协奏曲
维瓦尔第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之一,作品《四季》协奏曲不仅是个人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甚至是艺术音乐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作品。
bE大调淡黄色
感受:光明、明亮
肖邦《b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本曲作于1831年,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的圆舞曲。正如曲名所示,这首曲子是肖邦的所有圆舞曲中,最华丽、最轻快的一首,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实际用于舞会的圆舞曲。所以舒曼才会说:"这是肖邦的肉体和心灵同时在舞蹈的圆舞曲"以及"把舞者卷入波心,越来越深"。
F大调淡红色
感受:暖和、柔和
巴赫:《F大调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一号勃兰登堡协奏曲使用四个乐章的结构,掩藏着巴赫的小秘密。BWV1046可看成是两把圆号、三支双簧管的协奏曲,巴赫在首乐章用了一个涌动着巴洛克激情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他非常喜欢的主题。快板结束后,立刻坠入像萨拉班德那样矜美的柔板,回归到一个深沉的咏叹段落。来到第三乐章的快板,是吉格舞曲节奏。
#F大调鲜红色
感受:明朗、高傲、有魅力
李斯特《被遗忘的圆舞曲》
李斯特是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强调标题性与个人情感表现,通过如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近现代技法的探索与运用,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对浪漫主义后期及印象派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G大调大红色
感受:温暖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的第18号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像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
bA大调明黄色
感受:坚定有力,有气势
肖邦《bA大调波兰舞曲》
《英雄波兰舞曲》降A大调,OP. 53,作于1842年,钢琴曲,是肖邦所作16首波兰舞曲之一(亦是最为宏伟的一首)。这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
肖邦的作品多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所作的16首波兰舞曲中,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气势磅礴,充满英雄气概,在歌颂民族战士的同时,也表达出肖邦对祖国的热爱。
A大调 金黄色
感受:宏伟、辉煌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的这首五重奏与一般的五重奏不同之处在于,这部作品中的乐器组合为钢琴、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低音提琴一般很少作为室内乐作品的乐器,但舒伯特却以它取代了第2小提琴手。
bB大调淡粉色
感受:活泼、轻盈、单纯
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
舒伯特在1827年前后创作了八首钢琴即兴曲,共分为两组,《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第二组中的第三首作品(Op。142 No.3),这也是演奏率较高的作品之一。
《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由一个主题加上五个变奏部分组成的。其主题清新而又亲切,极富歌唱性,采用方整的复乐段结构。其中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四句。每句开始的音调是基本相同的,但却分别以属和弦上的半终止和主和弦上的全终止为结尾。这首即兴曲是舒伯特晚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
B大调银白色
感受:高雅、明丽
肖邦《B大调夜曲》
肖邦本人在先天上是特别适合演奏夜曲的。在性格上,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体型上,肖邦体弱多病,并不适合演奏高响度的宏伟作品,但其细腻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乐变化,却成了夜曲的迷人气质。
作品编号Op.32的两首夜曲,似乎又从强烈的描写和戏剧性格,返回到费尔德风格。其中《B大调夜曲》,无法预期的几句长度、开放结尾和缺乏反复的自由形式,和那相当戏剧化的结尾,却给人不落俗套的清新感受。
听完了由12个不同的大调,所创作的这些古典名曲,相信你对调性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多音乐学习问题,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专业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