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 精 彩 的 美 术 类 公 众 号 ///
与我一起练习素描静物头像吧!
MEISHUZHI/美术志编辑团队编辑
丁付东
丁付东,男,94年生。甘肃天水人,现工作于西安,从2014年开始进入考前美术教育行业,主攻素描,熟悉联考及各大美院的素描科目教学方向。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打造了一套既对接联考又不失高度的基础素描教学体系,深受学生好评。
美术志 / 编辑部出品
/与丁付东老师的对话
小志:“丁老师您好,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最好的构图呢?”
丁老师:“从西方绘画中相对固定的三角形、s形、圆形等等到国画里不拘一格的构图样式,我们发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考前画面来讲,受限于画面尺幅、内容、考试时间等等的影响,我们能选用的构图样式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多总结,多体会。掌握几种最常见的构图样式,再结合美术史经典作品中最基本的的一些构图法则,比如均衡、层次、呼应等等,应对考试,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小志:“不同质感的静物应该如何处理?有哪些技巧?”
丁老师:“不管是哪一种质感,都没有恒定的处理手法。所谓“处理”,其实是对我们不同视觉感受的一种差异化表达手段,归根结底,倚重的还是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比如说烂木头、玻璃瓶、衬布这三者,一个粗糙,一个光滑,一个轻盈,我会用材料的不同、揉擦力度的大小、画面颗粒的保留多寡来区分三者的质感。比如玻璃瓶用擦笔使劲擦,衬布用纸巾轻轻擦,烂木头注意保留一定的颗粒感而不会擦的过多。”
小志:“素描中常说的“宁方勿圆”,您是如何理解的?”
丁老师:“宁方勿圆”自然有他的合理之处,但也不是绝对的绘画真经,对这四个字的误解造成的不良后果相当大。我认为的宁方勿圆,不是把一个圆丢丢的苹果边缘非得切一下,成为一个切面苹果,也不是把圆润流畅的上眼皮故意画成一个接近梯形从而呆滞机械的“眼睛”。而是观察的深刻,观察的不够深刻,很容易把“方”画成“圆”,形状特征错误导致了形状的张力丧失,从而导致画面发“软”、“浮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很多同学不太重视的画面内形上。所以我认为“宁方勿圆”的本意,就是让我们认真观察,不要把“方”形画“圆”了,是这个意思。”
小志:“很多同学在画静物的时候边缘线会扣得比较死,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丁老师:“所谓的“死”就是把一些重色的、强对比度的、有厚度而不该“露”出来的线用的到处都是。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该融的融进去,该弱的弱下去,该亮的亮起来。那究竟什么地方该亮、该虚等等,答案是观察和理解并重,在搞清楚基本的画面关系规律的基础上,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强弱虚实厚薄放在它们该在的地方,画面自然不僵。”
小志:“给同学们一点建议吧 !”
丁老师:“竞争是残酷的,选拔是无情的。所以,努力吧,努力的再多一点。不要对惰性妥协,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多思多想,真正的画的好,不是学会一招半式,而是多从绘画原理上去理解它们,理解了,就好画了。所以,多向老师主动提问,做一个主动学习的好同学。”
——更多作品欣赏 ——
了解更多院校招生信息
扫码进入小程序
校考报考、院校分析、政策发布、录取分数等
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