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老师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第一卷)

河南编导艺考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编导老师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第一卷)

前提:随着高考的临近,几位学生反映说地理比较难,文综试卷中常常只能对几道。这样可不行,仗着自己还有一点水平的地理知识给他们讲一讲地理,也就是按照个人的思路说一说如何分析试题,解答试题。

不敢说百分百正确,至少正确率比学生高一些,就相当于一个成绩稍好的同学给讲一讲试题,推送到公众号,也希望各位即将高考的艺术生,最后半个月不要放弃,继续通过做题补充自己的知识盲点,正确高考更进一步Q

河南编导艺考

试卷解析:

选择题

第一题

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

20世纪上半叶,即1900-1950年之间,更侧重在1930-1940左右。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周期。同时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到了瓶颈期,对照国内正是清末民国时期,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等重大事件。

英国政府,迅速锁定英国的地理位置。

伦敦周边建设新城缓解首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这就表明了前面的印证,城市化建设来到了一定瓶颈,需要对外扩招。这跟北京、上海目前的状态类似。也是开始有“卫星城”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脑海里一定要相关信息联想,便于更好的理解材料。

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很类似成都的区域发展。这里也要识记国内部分城市因为地形、历史发展原因产生的不同城市发展格局。如北京、西安的方形环状发展,上海的因河流板块式发展,成都的放射性发展等等。

凯恩斯新城是1967年规划,1971年建设,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时间来到了20世纪下半年,也就是全球经济大发展时期,这段时间日本开始崛起,全球化经济开始复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转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业向服务业高科技产业转变。解答地理问题也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

2014年,凯恩斯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教育商贸信息发展、2020年人口约27万。

其次进行图示分析

地图标识有主城区、早期卫星城、铁路公路的分布,还有比例尺。凯恩斯新城位于两个城市之间,与两个大学城形成十字对角布局,交通方便,并比较早期卫星城更远一些。

1.新城规划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

新城的规划相比早期卫星城更远一些,有点有面积更大,更好重新规划发展,同时距离两大城市之间,便于协同,距离两大学城距离之间,跟当天的城市发展教育信息科技商贸更便利。

四个选项均是规划人口数量高于早期卫星城的原因,但寻求主要原因需要考察早期卫星城不具备的条件,以及在新时代中特别注重的条件

从图示中所见,凯恩斯城最大的明显的优势就是铁路和公路交汇,是其它卫星城部不具备的,并且铁路和公路直接联系两个城市,两个大学城。

因此选择B。

而且作为图示重点表示了铁路和公路的说明,也是重要的考点。

2.凯恩斯城的发展核心是多样的,并且以服务信息业为主,并且为了避免早期城市发展的城市病,例如郑州在早期发展的时候沿着三环布局住宅,但是上班在城内,导致城市交通单项通行拥堵,后期发展中开建郑州东区,上班就业生活娱乐医疗等等均可以在东区完成,这样缓解了城区内的交通生活压力。即以综合板块建设城市发展。

因此选项中就业点的分布就不能过于集中某个方向,应该零散的分布,这样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生活压力。

因此选项为D。这道题看似考察英国,实际上跟国内的发展现状也有很大的联系,可以举一反三。遇到这类试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3.智慧城市更重要的是加强城际联系,也就是城市的发展从大城市化到城市集群协同发展,早期中国更多的发展特定的大城市,如北上广深,现在是利用大城市发展协同,上海带动长三角、广深带动珠三角,川渝带动周边发展,郑州也是带动洛阳、新乡、开封、许昌发展。

因此选项为D。选项A中城市职能更多指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等,这类一般不会发生转变。

选项B与城市发展目标不合符排除。选项C逆城市化目前并不是城市发展主流方向,限制大城市病,建设卫星城,并不是逆城市化。而是平衡稳进的发展中小城市,例如雄安新区,以及中小县城的发展。

第二题

根据材料分析,岱崮地貌位于山东蒙阴县,山东地貌为丘陵地带,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积压点(知识点,需要识记全球板块结构),因此这处地貌是因为板块积压造成的。

又因山东为入海口,沿海地带,地质板块发展较早,境内无大山(泰山也不高),属于早期形成山脉后经过长期的侵蚀作用(风蚀、水侵蚀)等进行了地质构造。

因此岱崮地貌类似于方形山,就是经过长期侵蚀作用消掉了棱角,同时山底和山腰多碎石的原因。崮顶出现三叶草化石的原因也是因为经过板块隆起后再加上侵蚀作用,顶部多层被侵蚀掉裸露出更古老的地质结构。

4.岱崮地貌的形成比较密切的地质作用,经过材料分析后可以得知主要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材料中提到四周塌陷,即经过侵蚀后不稳定的滑坡现象),因此排除掉岩浆活动。

选项为A。岩浆活动产生的地质环境如日本(板块积压+火山喷发),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等。

5.这道题考察的不同岩层产生的时代和特征,属于识记题。

三大岩石类:火成岩,主要由岩浆喷射或侵入地壳内部形成。喷出形成玄武岩、侵入形成花岗岩。沉积岩,主要由流水沉淀风化积压后形成,因此该层最容易保留动植物形成化石,主要是石灰岩。变质岩经过内部地质运动变质形成,主要有石英岩。

选项为A,顶部出现三叶虫化石,因此为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代表。玄武岩和花岗岩为火成岩,大理岩为变质岩。

6.经过材料分析,形成崮腰和崮底堆积物的关键作用是侵蚀作用,也就是风吹日晒雨打加上重力作用造成的。

选项为B。

第三题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留下了过多的盐碱。开封兰考之所以形成盐碱地就是历年的黄河决堤后河水漫步在兰考然后蒸发留下盐碱,往复后形成盐碱地。焦裕禄书记在兰考主要就是治理盐碱地。

材料中给出的盐碱地的治理方案是通过水流进入土地,下渗后留到埋入土地的管道,水流带走土地中的盐分,最终降低土地盐碱度。

7.之所以埋藏在底下1-2米的深度,位于表层和地下水位之上,主要原因是能够带走含有盐分的灌溉水,不让这些盐分进入地下水。

因此选项为D。ABC与题意不符。

8.该地位于华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在夏季之后进行灌溉,可以更好的带走因降水蒸发后产生的地表盐碱。

因此选项为C,秋季。

9.如果此项技术放在西北,减少灌溉用水只能加重盐碱化,因为西北地区缺水,少量的水反而更容易蒸发留下盐碱,加粗管道直径容易截留本应该进入地下水的降水,会加重该地干旱,减少灌溉次数同理。

因此选降水项为C,加深暗管埋藏,主要考虑西北地区降水相比华北更少,盐碱化程度更深,需要适当加深埋藏,带走土壤中更多的盐分。

第四题

美国北端城市巴罗区位在北纬71.25,西经156.20,北冰洋之滨。在北极圈维度内,因此可以出现极昼现象,可以猜测位于阿拉斯加州。3月6日为北方冬天,太阳从北向南转移。地球位于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

10.这一题运用中国二十四节气更好理解,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太阳在最北边,夏日之6月22日太阳在最南边。冬至日时北极点是极夜现象,夏至日是极昼现象,而3月6日,应处于昼短夜长的时候。春分秋分的时候太阳正好直射南北回归线,也会造成两极昼夜相等。3月6日还未到春分,因此地方时不可能18点日落,应该早于18时。同样是昼短夜长。

此时太阳还逐渐往北移动,北京的纬度线小于巴罗,因此北京的昼长大于巴罗。

因此选项为D。

11.3月6日还未到极昼时,极昼时北极圈内太阳高度角最高。因此太阳高度偏低,因此中午的太阳存在感也很低。再加上这是一位北京的驴友,看惯了太阳当空照,所以角度很低的太阳存在感就是很低。ABD为迷惑性选项。

因此选项为C。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河南编导艺考-编导老师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