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绘画作品,是画得越像越好吗?
学习绘画艺术,能够画得像不过是基础训练而已,不算啥难事。就算是一些没怎么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能给别人画像赚钱,只要善于把握人物的特征,画得倒也挺像。
一般来说,只有初学者才特别在意画得像不像的问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追求的是造型的精准,以及对肌肉、骨骼结构的准确把握和塑造能力。当然,能做到这一点,再抓住一些主要特征,还能画得不像吗?
虽然对造型艺术的要求并非简单的像与不像,能画得大家都觉得很像当然是更好。不过,就算是经验相当丰富的画师,也不能保证将每个对象都画得很像。因为有些人的特征很难把握,就连照相都时常觉得不太像,这事还真有点尴尬。
大家都知道,西方绘画艺术的确是很注重造型的,尤其是印象派出现之前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很多绘画大家的造型之精准令人叹为观止。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泉》等等,应该是画得很像的,但是如果就凭画得很像而成为经典作品的话,这样的理解未免也太过于肤浅了。
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更加不能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面了,而是注重于“神”的表现。用齐白石的话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因此,说一幅画画得越像越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些道理,但仅仅把像与不像当成评价一幅画的标准,那是外行人才说的话。多年前流行一种炭精粉画像的职业,画师只要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能把握住对象的特点,并且让人觉得画得很像。这种画在当时还挺有市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事这样的绘画的人应该称其为“画匠”,与艺术并无太大关系。
如果依照这样的审美逻辑,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以及所有的抽象主义绘画形式,都将被排除在绘画艺术之外了。哪还有什么艺术水准可言?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