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咨询电话: 0531-86180608 音乐学院网址: www.music.sdnu.edu.cn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的山东师范学院艺体系,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艺术学科。经过几代音乐人六十余年的共同努力,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建设完备,教学设施完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长足的发展。1996年获得山东省首个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山东省首个舞蹈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山东省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山东省首批音乐与舞蹈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学院现在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校企合作)、音乐表演(中美合作办学)等六个专业(方向)招收全日制本科生,在音乐理论、音乐技能、舞蹈等三个方向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并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山东省高层次音乐与舞蹈人才的培养基地。在 2011~2012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上,我院舞蹈学研究生教育名列全国同专业第三位;在教育部组织的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在参评的全国38所高校中名列17位,位居山东省首位。
专业优势突出 音乐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在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排行榜中,我校音乐学专业在开设该专业的261所高校中名列第18位,被评为“A”类专业;舞蹈学本科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五(2005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2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我院音乐与舞蹈学本科专业在开设该类专业的407所高校中排名第12位,被评为5星级专业。
师资队伍精良 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50%具有高级职称,80%有博士、硕士学位;1人任国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2人入选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1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半数以上教师曾在全国、省各类大赛中获奖或担任评委,具有丰富的教学与指导经验。刘诗昆、郎朗、李德伦、刘德海、郑小瑛、周小燕、金铁霖等著名音乐家先后被我院聘为名誉教授,并定期来我院讲学。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2009年以来,该学科先后出版专著(教材)40部,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4篇,主持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级别课题33项,获得包括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在内的省(部)级奖励33项。
交流合作广泛 学院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与法国埃夫里大学、美国拿撒勒大学建有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名师来校讲学,并委派师生先后赴法国、韩国、日本、肯尼亚、美国、英国、菲律宾、泰国、台湾等国家(地区)进行学术、艺术交流活动。2011年我院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外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育人质量过硬 学院已培养毕业生三千余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知名学者和艺术精英。如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史学家)、张桂林(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音协主席、齐鲁音乐文化研究专家)、雷岩(山东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艺术指导,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金华(山东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海鸥(山东师大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2009年以来,师生代表山东省在国内外音乐舞蹈赛事中获奖百余项,其中在“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文华奖”、“桃李杯”、“金钟奖”、“荷花奖”等国内外最高级别的音乐与舞蹈大赛中获奖十余项,连续六届代表山东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9年以来,学院师生先后参加了中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开闭幕式文艺表演、中国水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爱心助残晚会、中宣部组织的全国“爱国歌曲大家唱”展演晚会、中宣部等单位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国家汉办组织的“孔子学院大春晚”巡演、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民歌大会”、G20峰会文艺演出以及山东省历次重大演出,承担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巡回演出活动,演出效果和艺术水准均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11年,音乐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音乐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音乐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音乐研究人员以及社会所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自弹自唱、即兴伴奏、和声、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欣赏、齐鲁音乐文化、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声乐、钢琴、器乐、舞蹈,教育实习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具备音乐教师或音乐教学研究的培养素质,五官端正,无耳、喉疾病。
音乐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及音乐表演能力,具备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及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声乐、键盘、器乐)、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曲式分析、和声、民族民间音乐、齐鲁音乐文化、重奏(重唱)、合奏(合唱)室内乐、歌剧表演、艺术实践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具备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素质,五官端正,无耳、喉疾病。男身高1.70米、女1.60米以上(未满18周岁可适当放宽)。
音乐表演专业(中美合作办学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中美合作项目,引进美国拿撒勒大学优秀教育资源,培养具备系统的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英语的口语与听力,具备与国际接轨、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与交流能力,能够在高、中等专业院校或社会文艺团体担任教师、演员以及能够从事中美音乐文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合唱与指挥、中外音乐史与欣赏、美国音乐发展、齐鲁音乐文化、重唱(奏)、歌剧、声乐理论研究、钢琴理论研究、表演实践课等(注:该项目的三分之一专业课程为美方授课)。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具备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素质,五官端正,无耳、喉疾病。男身高1.70米、女1.60米以上(未满18周岁可适当放宽)。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及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电脑音乐制作、高级和声、复调、指挥法、配器、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钢琴、视唱练耳、音乐美学、中外音乐史与欣赏、齐鲁音乐文化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具备作曲专业培养素质,五官端正,无眼、耳疾病。
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掌握舞蹈与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舞蹈表演、编导与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教学及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艺术概论、乐理、中外音乐欣赏、舞蹈编导、中外舞蹈史、中外民间舞蹈鉴赏、芭蕾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艺术实践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考生须五官端正、身材比例协调,舞蹈基本功好。身高男1.70米、女1.60米以上(未满18周岁可适当放宽)。
音乐学(音乐艺术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懂法律法规,并拥有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备为各大艺术团体、电视台、唱片公司、文化部门等,组织策划艺术活动,从事研究艺术活动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理论,艺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经营理念、战略眼光、竞争意识、组织才能的复合型音乐艺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艺术管理学、艺术评论、演出经营与管理、音乐市场营销、音乐商务项目策划、音乐经纪人实务、艺术法律与法规、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声乐、钢琴、器乐、实践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五官端正,无眼、耳疾病。
音乐表演(校企合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艺术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团结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服务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形体与体能训练、声乐、艺术语言、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音乐鉴赏、艺术概论、音乐基础常识、沟通技巧、世界各国习俗、急救常识等。
配备计算机房、化妆训练室、形体训练室、CBT教学软件等国内最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给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
招生条件:具备音乐表演各专项技能,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男生身高175cm~185cm,女生身高163cm~175cm;年龄不超过二十周岁。其他身体条件按照国家普通高考招生体检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执行。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咨询电话:0531-86182581 体育学院网址:www.ty.sdnu.edu.cn/
历史沿袭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山东师范学院艺体系,创建于1950年,是全国高师最早设立体育教育的院校之一。建系初至1962年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60年来为国家以及山东省的体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科专业设置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体育系、艺术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基础理论实验中心(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六个实验室) 和11个教研室。另有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训练基地、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山东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等训练和培训机构。
师资情况 学院拥有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技术水平扎实,教学效果优良,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20名,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9人;袁锋老师担任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总教练,另有5名国际级裁判员、15名国家级裁判员。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并大力培养、吸收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培养模式 体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226人。研究生教育设有体育学下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全部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体育硕士、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体育课程与教学论、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三个硕士培养点,教育学原理体育类博士培养点一个,并正全面进行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学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已有近30年的历史,现招收田径、女子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尤其是女子排球队,近几年在全国大学生排球比赛中,屡获冠军。
教学科研设施 学院教学、训练设施完善,现有标准田径场3个(其中2个是塑胶场地)、足球场3个、综合体育馆2个、篮球场60个、排球场50个。另有体操房、乒乓球室、健身房、塑胶场地简易训练房、塑胶网球场等场馆设施。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量3万余册,国内外体育学术期刊100余种。并有8个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和十多个人文条件好、地理优越的专业实践场所,为教学和训练提供了保证。
获奖、成果情况 多年来学院时效性地开展教学、科研与训练等中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全国教育规划和教育部课题4项,其他省部级课题39项,出版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七届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优秀哲学社会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他国家、省奖项100余项(竞赛获奖)。
学院在重视教学、科研的同时,还积极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招收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已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现试办田径、男女篮球、男子足球、女子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并设有专门的竞技体育训练教研室,竞争选拔出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承担教练员工作,各项竞赛成绩突出。我院乒乓球运动员,多次取得包括雅典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伦敦残奥会的团体冠军、男团冠军以及全国大运会、大运会残运会、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我院的田径、健美操队,多次取得全国性比赛冠军。健美操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啦啦操比赛。我院女子排球代表队取得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联赛三联冠、多次取得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赛超级赛冠军,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亚洲大学生排球赛、世界大学生排球比赛、沙滩排球比赛,并取得亚洲第二的好成绩。
舞蹈学(体育舞蹈)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从事体育表演、体育竞赛、舞蹈教学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活动的能力,集体育与艺术、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体育舞蹈概论、音乐理论基础、体育舞蹈史论、舞蹈编导、舞蹈美学、芭蕾基本功训练、舞蹈基本训练、舞蹈表演、现代流行健身舞蹈等。
主要选修课程:舞蹈专业英语、舞蹈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形象指导与设计、综合创编技能与实践、舞蹈素质技巧课、计算机音乐制作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考生须五官端正,形象好、身体比例协调,舞蹈基本功好。身高:男1.70米以上、女1.60 米以上。
舞蹈学(健美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从事体育表演、体育竞赛、健美操教学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活动的能力,集体育与艺术、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健美操概论、音乐理论基础、健美操编导、啦啦操、体育心理学、舞蹈表演、现代流行健身舞蹈等。
主要选修课程:专业英语、音乐欣赏、现代舞、技巧运动、形象指导与设计、综合创编技能与实践、舞蹈素质技巧课、计算机音乐制作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考生须五官端正,形象好、身体比例协调,舞蹈基本功好。身高:男1.70米、女1.60 米以上。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咨询电话:0531-86182188 美术学院网址: www.msxy.sdnu.edu.cn
历史沿袭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艺体系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高等艺术教育单位。学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美术学学科教学规模与层次完整、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人才集中的单位,是教育部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十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学院的办学规模、层次、质量等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学院发展历史上,先后有于希宁、戴秉心、李超士、吕品、刘质平、迟宾、宗惟成、张鹤云、王企华、段谷风、丁宁原、孙爱华、张宏宾、吕胜中、胡应康、刘斌等知名学者和著名艺术家在此任教。建校六十五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全省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管理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设有美术学系、设计系。下设中国画、油画、综合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影像艺术、艺术理论等7个教研室。设有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中美文化艺术研究院、中法社会艺术学研究中心、艺术学研究所、山水花鸟研究中心,工笔画研究所、综合材料艺术研究所、环境艺术研究室、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中心、影像艺术与传媒研究所。1993年,美术学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一个艺术类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批准设立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美术学被评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科学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艺术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6年,艺术学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美术学被评为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
师资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正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71%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1、本学科的人才队伍一直保持稳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量化,博士学历人员的培养得到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每年引进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进入教学梯队。
2、教师严谨治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为100%。各教研室老带新,形成了完善、系统的教学团队建设。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多项。
3、聘请数名行业内高水平专家:山东摄影家协会主席侯贺良、山东省美术馆馆长徐青峰、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韦辛夷等担任兼职教师、研究生导师,加强了相关专业的教学。
教学科研设施
1、美术学院重视在实验室设备、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建设,现设有“摄影数码媒体实验室”、“艺术设计环艺实验室”、“版画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等建设项目,对基础教学设备起到了较好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加强了中国画临摹教学实验室、油画材料实验室、及陶艺实验室等教学硬件设施,使教学实践性环节得到根本加强,从而充分挖掘专业优势特点,为特色教学服务。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共5500O,仪器设备总价值700多万元。学院图书资料4万册,拥有HP图形工作站、大型环艺模型雕刻大型机、3D打印机以及大型版画雕刻机等设备,实验室平台建设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合理,开放范围与覆盖面广。
(1)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社会实践、写生基地建设:
美术学院积极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与省内多家艺术机构的合作,创立了多家写生基地和实践基地:淄川峨庄写生基地、平邑大洼沂蒙山写生基地、肥城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安徽黄山写生基地等,每年组织一次为期三周的下乡写生,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2)美术学院和国内著名艺术古迹参观机构、国家级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艺术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每年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赴北京、上海、西安、洛阳、安徽、敦煌等地艺术考察,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写生基地的建立和考察实习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长期保持着与省内中学的合作关系,目前教育实习基地达到9所,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学生每年到这些中学进行为期6―8周的教育实习,达到预期较好的教学效果。
获奖、成果情况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近十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全省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管理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五年学生中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教学方面获得标志性成果有:1门课程被山东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圆满完成年度计划;2位老师入选国家“国培计划”专家; 1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第三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启动“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班’; 获山东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科研方面近五年来有1人获得由文化部、中宣部和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年一届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第一名; 1人次获“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1人次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7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界最高层次的展览--“全国第十二届美展”;6件作品入选“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环境艺术大赛三等奖1项;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筑巢奖”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一等奖1项;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优秀奖1项;获得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金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山东省刘勰文艺奖1项;获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省社科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多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3-2015年度,教师32件作品入选上省级以上美展,其中11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出版著作7部,其中专著5部。发表论文30篇,其中16篇C刊,3篇B刊。国家级、省级、校级立项11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办大型的国内学术会议1次,国际国内学术活动10次。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制度创新,体现人文关怀,创建和谐发展环境。近十年来,学院先后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组织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03年,学院荣获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人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和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辅导员队伍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获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称号;1人被推荐为山东省“百名骨干辅导员”;3篇论文获山东省2010年高校辅导员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三等奖;一篇论文获全国学生教育与管理论文评选三等奖;1篇论文获山东省学生教育与管理论文评选一等奖;1篇论文被全国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收录。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专业竞赛,五年来,本科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获得全国设计类最高奖筑巢奖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山东省艺术类毕业生创作作品(刘大为奖)评比金奖2项;获得 “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景观设计大赛中全国总决赛一、二等奖及最佳创意奖,学校被组委会授予“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得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4年“金驹奖”世界大学生摄影展组织奖;获得山东省数字媒体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美术学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美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艺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中西艺术比较、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基础、设计及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课程,以及中国画、油画、综合绘画、版画、平面设计、电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美术理论等选修课程。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解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设计学概论、设计史、中西艺术比较、设计基础、书籍装帧、CI设计、招贴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实践等课程,以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影像传媒设计、彩墨画、壁画、版画等选修课程。
摄影专业
培养能独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图片新闻采访、编辑,商业广告摄影、影像设计与制作,胜任社会文化、出版单位多媒体影像产品设计、制作,普通学校摄影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基础有:世界摄影史、中西艺术比较、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摄影技术基础、黑白摄影、摄影器材、摄影创作、新闻广告摄影等课程,以及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电影画面造型基础、影视短片创作、广告学概论等选修课程。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咨询电话:0531-86180283 传媒学院网址: www.cbxy.sdnu.edu.cn
历史沿袭 学院前身是1985年设立的电化教育专业,1993年成立电教系,1995年学校在电教系、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传播学院。2011年专业整合后更名为传媒学院。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雄厚、教学条件完善的办学基础。
知名学者 传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李掖平教授、孟祥增教授、陆宏教授、马池珠教授、张冠文教授。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如纽约州立大学杨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严三九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等。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普文和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普理)五个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艺术(艺术类)、游戏设计)2个专业方向,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十二五”建设,学院目前设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和传播学硕士点及四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现代教育技术、广播电视、电影、新闻与传播)。教育技术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是校级重点学科。经过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由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覆盖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几大门类,布局宽厚。
师资情况 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7人,校外硕士生导师18人;现有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0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9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1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能手5人。
培养模式 初步构建起基于“教师课堂讲授――小组协作学习与作品创作――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创作比赛――成果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理论指导创作、多元化节目综合创作与测评”的创作导向型教学,落实并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传媒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现状,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并通过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教学科研设施 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7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以科研和科技开发为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负责全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等。
获奖、成果情况 学院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近十年来,出版著作、教材50多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4项。共获各类奖励近百项,其中国家级13项。
学院重视电视作品的创作,已创作电视作品300余部集,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电视作品100余部、集,出版电视作品150余部、集,有10余部电视作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音像奖、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等奖项。
传媒学院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比赛,学生每年都能在各类专业比赛共获得各类奖励20余项(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影节、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加强了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术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面,每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20项。学院近年来鼓励大学生进行专业创作,通过结合学院特色品牌立项活动――新媒体文化艺术节,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竞赛评奖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动漫大赛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比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第一个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专业办学实力一直处于山东省的龙头地位。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生,是该学科在山东最早设立的硕士点,为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9项;发表核心及其以上级别论文47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开展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专业还是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多措并举。为了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积极拓展渠道,一是扩建和完善校内实验室;二是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点,为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提供实践锻炼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长期与社会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自2001年初,传播学院与山东电视台共同创建了“研究生培养和创作研究基地”,山东电视台在项目、导师配备、论文指导、师生科研实践、在职学习、人才使用诸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促进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本专业又与齐鲁电视台、山东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山东农业影视中心、山东教育电视台、枣庄市电视台、莒县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合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山东省各级传媒业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另外,本专业与济南市时代智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传媒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向本专业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机会,并有意提供合作项目进行共同开发。传媒企业通过共享专业资源、科研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专业办学的责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在筹建影视传媒研究中心,面向各级传媒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学术研究、影视制作和人员培训,该中心正发展为现代传媒的设计、研究、开发、应用的学术、研发机构。
专业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是非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以培养文理兼容、文艺兼容的现代视听传媒编创和理论研究人员为基本目标,重点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和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及其他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制作、艺术摄影、音响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广播电视写作、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素描、中外艺术史、影视艺术概论、摄影艺术、平面设计(图像处理)、速写与构图、摄像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色彩构成、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中外影视比较、数字动画基础、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特技、文艺美学、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外国文学、中外新闻传播史、创作训练(DV创作训练)、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三维动画、影视作品评论、中西文化概论、文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主持与表演艺术、 影视化装技巧、数字录音制作、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创作训练2(专题片与艺术片创作)、专业英语、实用口语、形体训练、广播电视采访、媒介经营管理、广告创意与制作、新媒体编辑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我国全日制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科目,隶属于中文类/艺术类学科,以研究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包括话剧,小品等)的文学剧本创作为核心,重在培养我国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为适应我国艺术教育迅速发展的潮流,缓解我国戏剧影视文学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08年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影视艺术方向。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申报成功。同年,为使各专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学校进行了院系与专业调整,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和电影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均调整至传媒学院。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教师梯队合理搭配的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长期的业界实践经验。
本专业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媒体创意写作及影视制作等实践课程的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依托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积极开展课程创作、学年创作、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审美水平,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文化产业建设及营销能力,能够从事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并能从事影视编导、电影电视剧的策划、制片、宣传、营销,以及理论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媒介素养、实用写作、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当代文学简史、中外经典剧作导读、话剧影视剧本写作、电视节目形态、美学原理、中外电视史、电视栏目策划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文艺创作单位、专业剧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评论、导演及制作工作;在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作、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就业领域极为广泛。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强势崛起,戏剧影视产业也随之成为新的“朝阳产业”。当前,社会对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在编剧方面有突出造诣的专业艺术型人才、集编演导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及培养下一代新生力量教授型人才更是极为短缺。因此,在未来数年,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会有极强的竞争力。
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属的的艺术类专业方向,2008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动画作品,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动画创作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与理论课程:动画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造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人物速写,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美术构成法则,中外艺术史,艺术学概论,动画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无纸动画技法,三维动画技法,无纸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特效,动画创作与应用课程:定格动画,漫画创作,动画衍生品设计开发,影视前期概念设定,影视后期特效,游戏角色制作,游戏动作设计,游戏特效制作,插画创作,动画导演;相关的软件学习:Photoshop,3dmax,Toomboonstudio,Maya,Aftereffect等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热爱数字艺术事业和动画创作,有一定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艺术)已有毕业生200余人,毕业生中有多人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本科在读期间,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100余人次,其中有国际大学生环保漫画大赛唯一金奖。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自2006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广播电视方面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播音学、新闻与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新闻播音主持、综艺主持、专题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文艺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主持艺术概论、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等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除此之外,还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广泛深入的业界实践,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播音主持、公益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本专业人才培养条件优越。教学经费投入充足,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播音主持系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专业教师6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年龄在27岁--45岁的教师占67%。近三年完成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6余项,获省部级奖1项,编撰教材5种,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学术论文8篇,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拥有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2门。本专业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致力于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2012年,广播影视语言艺术硕士点开始招生,它是山东省第一个与播音与主持艺术密切相关的专业,是全国这方面少有的硕士点之一。
本专业鼓励师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共获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在播音主持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生屡屡在国家省部级的比赛中收获奖项。其中代表性的奖项有:孟铄 丁一荣获“第十六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二等奖;于芊文乔景春荣获“第十四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三等奖、最佳作品主题奖;贾齐 董博正荣获“第十六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奖;明如月王茂彬荣获“第十五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奖;和亚娜 姚金明荣获“第十五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奖;蒋博文亓华琛荣获“第十四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奖;蒋博文连续三年登上央视的舞台,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主题汇演活动,其中2012年、2013年参加情景诗朗诵,2014年当选为主持人,与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李思思等同台主持;王茂彬荣获2013年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金话筒奖;许光宇荣获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中华魂 中国梦”演讲比赛一等奖;王源荣获山东省高校大学生“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一等奖。徐晓惠,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优秀毕业生,以综合成绩年级第一名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
主干课程: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播音主持概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即兴口语、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美学原理、传播学原理、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艺术学概论、实用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形象造型与形体、广播电视采访、节目主持人艺术、社会活动主持人艺术、影视配音艺术、演讲与论辩、播音的文体与语体、公共关系学、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学基础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平台等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制作工作;在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广告公司从事编导、制作、播音、主持等工作,就业领域极为广泛。
近年来,中国的传媒业迅速崛起,广播电视行业也成为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社会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在主持方面有突出造诣的专业艺术型人才、集采编播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及培养下一代新生力量的教授型人才更是极为短缺。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会有极强的竞争力。
获取更多信息请登录: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